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秋天的雨裏,藏著哪些好聞的氣味?

秋天的雨裏,藏著哪些好聞的氣味?

香蕉甜甜的?

葡萄酸酸的

品析《秋天的雨》

也許是我在河南工作過10年的緣故吧,對吳老師的課有壹種特別的關註,也想看看最近幾年河南小語界的最新動向,說實在,自己很多的壹些想法就是源自河南小語界!

壹、總體印象

這節課由於我不在現場,無法感受到學生的表現,只是從實錄來感覺,應該是教學氛圍相當不錯的,學生的很多發言非常精彩,比如:"生:我在城市裏生活,沒去農村,農村全是用山西話",說明學生的狀態已經完全調動了起來,學生敢於表述自己的想法了,這節課可以說是成功了壹半了!

從實錄來看,這節課可以說是成功的,正如有人所評價那般:紮紮實實地落實文字訓練\實實在在地進行朗讀指導\真真切切地體驗文章情境.是最近幾屆全國賽中河南表現最好的壹次!

二、我的解讀和我的想法

下面我就借這位網友的邏輯提綱,談談我的想法,與吳老師商榷!

1.紮紮實實地落實文字訓練

我想這位網友的依據在"師:昨天老師讓小朋友預習了課文,生字壹定都會認了,下面我們就來響亮地讀壹讀這些生字。

生:好

師:請看屏幕

出示生字:涼爽。認讀,書空,(爽字讀起來很容易,寫起來可不太容易,伸出小手跟老師壹起寫壹遍,用心記住他的筆順,先寫四個小X,再寫壹個人字托住他)

扇子,扇哪扇哪,(兩個扇的讀音區別,指導讀好多音字。"

這樣壹個環節的設計正是大家所認為的,也許低年級的課堂可以這樣設計,但是三年級已經是中年級,這樣的設計是否合適?是否應該將這些生字的學習融於課文的學習中是否更好?中國的語言是豐富的,多變的,需要具體的語言環境來支撐,離開了具體的語言環境,我們只能說這個字或者詞學生記住了,但僅僅記住了,是否就紮紮實實了呢?所以單獨設置這樣壹個環節,似乎作秀成分多過實際作用!

2.實實在在地進行朗讀指導

我想整節課的設計確實圍繞了"讀",讀得確實到位,讓學生感受到了課文本身營造的美.比如:"

(2)這些漂亮的顏色分別給了誰呢?

自讀第二自然段把什麽顏色給了誰讀好,好的句子還可以多讀幾遍。

練好了嗎?我們來交流壹下,誰喜歡讀銀杏樹這壹句?

學生:讀句子

老師:為什麽喜歡這句呢?

學生:喜歡小扇子

老師:出示銀杏葉,結合圖畫,反復讀這句話,齊讀這句話。

學生:讀句子

老師:剛才我們通過想象銀杏的葉子,把句子讀活了,誰能結合想象讀下面的句子,自己練壹下。

學生:練讀

老師:指名讀。

學生:讀

老師:為什麽把“飄啊飄啊”讀得那麽慢?(樹葉飄下來的樣子就是慢慢的)學習這種讀書方法,想象畫面,齊讀這句話。

(3)誰還想讀自己喜歡的其它句子?"

這樣的環節設計確實是到位了,學生有這樣的指導,不可能讀不好!但是否是"實實在在"值得商榷.因為我看到實錄中有這樣壹個環節:"老師:在妳們的幫助下,秋天變得更美麗了,秋天的雨真是壹盒五彩繽紛的顏色,秋天的雨還有香甜的氣味和好聽的聲音呢,分別藏在課文的三思自然段,自由讀壹讀自己喜歡的部分。"既然是壹段的學習"讀"帶動別的段"讀",那壹段"讀"的指導不僅要學生讀得有情有味,更要讓學生明確怎麽去美讀,但設計上確實這樣壹個環節:"3,說話訓練

(1)老師:秋雨給秋天帶來的顏色可不止這幾種,我們學著課文的樣子也來說壹說吧,瞧,秋天的雨把紫色給了葡萄,——像——

學生:壹串串葡萄像紫色的瑪瑙。

(2)師:秋天的雨把紫色給了葡萄,壹串串葡萄像紫色的瑪瑙。搖呀搖呀,要除了豐收的喜悅。

誰能用這樣的句式說出自己精彩的句子。秋天的雨把——色給了——,——像——。交流練習。

學生自由發言:(紅色給了蘋果,紅紅的蘋果像小姑娘的臉蛋,……)

也許這樣的設計更深入讀了,更有層次了,但對全篇的教學作用又有多大呢?換壹句話來說是增加了層次性,沒有了目的性.每個環節都要服務全篇的教學,不是為了某個局部,可以說為了後面的教學環節,此處是敗筆,可以說"實實在在"有些評價過了!

3.真真切切地體驗文章情境

此點不做多余敘述,這是這節課的亮點,確實讓學生感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