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諸葛亮《誡子書》的原文

諸葛亮《誡子書》的原文

誡子書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誌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譯文:

有道德修養的人,他們是這樣進行修煉的:(夫君子之行)

他們以靜心反思警醒來使自己盡善盡美。(靜以修身)

以儉樸節約財物來培養自己的高尚品德。(儉以養德)

除了清心寡欲、淡泊名利,沒有其他辦法能夠使自己的誌向明確清晰、堅定不移。(非淡泊無以明誌)

除了平和清靜,安定安寧,沒有其他辦法能夠使自己為實現遠大理想而長期刻苦學習。(非寧靜無以致遠)

要想學得真知,必須生活安定,使身心在寧靜中專心研究探討。(夫學須靜也)

人們的才能必須從不斷的學習之中積累。(才須學也)

除了下苦工學習,沒有其他辦法能夠使自己的才幹得到增長、廣博與發揚。(非學無以廣才)

除了意誌堅定不移,沒有其他辦法能夠使自己的學業有所進、有所成。(非誌無以成學)

貪圖享樂、怠惰散漫就不能夠勉勵心誌使精神振作發奮向上。(淫慢則不能勵精)

輕險冒進、妄為急躁就不能夠陶冶生性使品德節操高尚。(險躁則不能治性)

如果年華虛度,任隨歲月而流逝,意誌壹天天任隨時間而消磨,(年與時馳,意與日去)

就會像衰老的樹葉般壹片片雕落成灰,變成無用之人,(遂成枯落)

這樣的人對社會沒有壹點用處,大多不能夠融入於社會,(多不接世)

只能夠悲傷地困守在自己窮家破舍之中,空虛嘆息,(悲守窮廬)

等到將來那時知道要悔過、改過,卻怎麽也來不及了。(將復何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