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字基本含義為舊指田地稅,意思是指壹個人的天賦和才能。
賦,現代漢語規範壹級字(常用字),普通話讀音為fù,最早見於西周晚期金文,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字。“賦”字基本含義為舊指田地稅,如田賦、賦稅;引申含義為給予,亦特指生成的資質,如賦予、賦有。
在現代漢語中,“賦”還有念詩或作詩的含義,如登高賦詩,賦發展到漢代形成定制,名篇也很多,作者也不少,像司馬相如的《子虛賦》、揚雄的《長楊賦》、班固的《兩都賦》、張衡的《二京賦》、左思的《三都賦》等,都是較有影響的。賦,形聲字。具表意,表示和錢財有關;武表聲,兼表用武力強行征稅,形旁簡化。
賦字相關成語和造句:
1、成語
賦食行水、薄賦輕徭、毒賦剩斂、橫賦暴斂、輕賦薄斂、橫槊賦詩、即席賦詩、騷情賦骨、隨物賦形、擲地賦聲、登高必賦、登高能賦。
2、造句
1、據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壹檔節目介紹,霍爾是個賦閑的水管工,並且是國家社會主義運動中冉冉上升的壹顆政治新星。
2、賦閑時解決壹些難題是壹種活化妳的大腦並使之保持工作狀態的良好途徑。
3、賦閑在家的母親們應該盡量讓孩子學會這些小鬼當家的好處。
4、艾琳颶風造成的災難還可為受災區經濟在短期內提供壹針強心劑,因為保險賠款和救助款項流入這些地區後,可為賦閑在家的勞動者提供新的業務和工作機會。
5、賦閑在家已有數月,通過采取壹些措施自我提高,妳可以避免職業技能出現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