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那麽,怎麽去寫作文呢?下面是我整理的期中考試分析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期中考試分析作文1“下下個星期三、四、五,我們初壹將進行期中考試。只有600分以上,才算是好學生。”老師話壹出,全班就像開水壹般沸騰了起來。壹時間,大家奔走相告,班級的學習氣氛濃厚起來了。
期中考試前的最後壹個星期四,有三節自習課,大家都高興壞了。不過我們可來不及在自習課上玩兒了,馬上就要到來到初中的第壹場大考了!大家埋頭復習,時不時還有壹些聲音在教室上空遊蕩:“《陳太丘與友期》是什麽意思啊?老師也沒有說啊!”“notebook怎麽翻譯?”“乘方就是幾個相同的數相乘,連這都不會!”“小羽,我們互相考政治吧!為什麽生命最寶貴?”“因為……生命不僅只有壹次,而且是短暫的?”“錯!這個問題有三點,妳只答出來壹點!”
很快便到了星期三的下午,我們要去考語文、地理和生物。在走向考場的路上,我有些興奮,又有些緊張。興奮是因為我將要迎來人生的第壹次大考;緊張是因為聽說這次的試題是初二老師出的,會不會太難呢?而且老師還說了,語文、數學和政治題量非常多也非常難,我又會不會做不完呢?
不管對期中考試歡不歡迎,我還是坐在了考場上。語文卷子發下來了,我聽著砰砰的心跳,打開卷子壹看:竟然這麽簡單!看來我之前的努力並沒有白做。我拿出簽字筆,寫了起來……
三天的下午,我們都在緊張的考試和筆頭的“沙沙”聲中度過。
又熬了壹個星期,卷子終於全部發下來了。其他六科沒問題,只是政治非常難,我想不出能考出來多少分。30分?20分?10分?我不敢想象。我閉著眼睛,輕輕翻開試卷,試卷中央寫著壹個鮮紅的數字:75。我感覺心都碎了:這得拉多少分啊?我還能不能跨入600分的大關呢?
其他幾科的成績陸續發下來了。每發下來壹張卷子,我都要在打開與不打開之間掙紮:打開吧,如果考得那麽差,自己的心會受不了;不打開吧,那肯定不行,放學後家長還得問成績呢。於是,掙紮許久,自己的心終究抵不過家長的嚴厲,我每次都輕輕地打開試卷,準備忍受那心碎的煎熬……
不過還好,只是在政治方面差了壹點,其他的都在80分、90分之間遊走。當最後壹張卷子打開的那壹刻,我的心釋然了:我本來學習就很好啊,為什麽還要害怕呢?
現在,我明白了:做好學生也是非常累的,每次看成績,都擔心自己會退步,讓老師不喜歡,讓同學看不起,讓家長很傷心。不過還好,我的總成績達到了624分,還算不錯。
現在,我只能祝願,期末考試考壹個更好的成績:650分以上!
期中考試分析作文2期中考試已悄然而去,我們班學生的語文成績每天幾乎都在我腦海裏盤旋著。雖然沒有公布分數,但同學們還是想要看壹看自己的各科分數。有的同學三五成群從我門前經過,好似沒事其實不然,他們都想要關註自己的努力付出所取得的成果。
從分數上看來,與同階段的其余班級比較起來還算樂觀,但我卻開心不起來。我認為:此次題目如果出了所謂的“難題”,壹道考察學生對名著,以及生活的四字新詞語的用法的了解的題目,這些與名著、生活相關的內容。還有壹題是給出了材料,談談妳的發現。這道題可以從多方面去探究,應該屬於開放性很強的題目。學生這道題失分,我想是因為在教學中沒有註意到引導學生們探尋知識、尋找生活的大語文意識,其實語文來源於生活,我們語文教師應該樹立大語文教育概念,將語文課堂回歸生活,將語文知識與生活接軌。多從生活中探究壹些關於時代氣息的東西,引導學生探尋生活的本質,感悟時代的主流,趨勢等。從而在教學中逐步培養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經常培養學生的探究問題意識,訓練其能力,就不難作出這樣的題目的答案來。
另失分之處該是作文。此次考試作文分數就占了50分,給出兩處材料任選角度進行習作,而且還要求了字數不少於500字。平時,在班級裏習作時,我沒有刻意強調字數的限制,甚至我有時還比較推崇短小精悍的小文。
所以,我反思:此次考試沒有達到我的要求成績,是不是與我自身的對作文欣賞的角度和風格相關呢?是不是我衡量作文的.標準無形中也給學生施予了影響,使得學生不重視作文的字數而降低了分數?
回顧了上壹次月考,我班學生作文時,因字數的不太充足而吃了虧,這次我還沒重點強調,也沒有在習作時要求限制學生字數作文。壹方面,我認為如此做實在是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壹篇文章究竟字數多少應該由學生的習作素養,水平,底蘊,生活閱歷等來決定的,而不該去硬性限定;另壹方面,我認為限制字數的文章會限制學生的思維,如果學生自己根據選材組織材料而不需要達到這麽多的字數,在自己作文中又沒有達到字數要求,就與試卷上的要求與評卷老師的標準大相徑庭了。如此以來怎能得高分呢?
上述原因就是沒有獲得預想中的成績之所在。針對弱點,慢慢對癥下藥,以後要在實實在在的課堂教學中,註意引導學生多多觀察生活,跟上考試的需要,作文時在不失自我個性情況下而進行適當調整自己的慣常習作標準,這樣或許可以取得較此理想壹點兒的成績吧。
期中考試分析作文3壹.試題分析及閱卷反饋
這次作文題與曾經寫過的有關奧運金牌觀有類似之處:有明確的指向性,有鮮明的立場提示,必須是論述類。比如題目中有“有人認同,有人批評,也有人壹笑置之”、“對此,妳有什麽看法?”所以,思考方向很明確,要麽認同排行榜,要麽批評排行榜,要麽“壹笑置之”。
這當中最復雜的要數壹笑置之,該怎麽“笑”呢?無非是這麽幾種:無視排行榜,認為可要可不要,對人對社會也沒什麽影響(但這種觀點寫成就難了,因為沒什麽影響也就沒什麽可寫的);諷刺排行榜,痛揭排行榜的歷史,歷數排行榜的罪狀,以及它的無聊之極(這類與批評的立場相似);面對排行榜,保持壹種淡定的心態,如漁父壹般,“莞爾壹笑”。
從閱卷情況來看,也無非就是這麽三種。壹種是痛批排行榜,壹種是認同排行榜,壹種是認為排榜利弊都有。其中,最難寫得好論述文的,就是第三種情況,兩頭兼顧,不痛不癢。痛批的,認為排行榜大都沒有科學依據,給當事人造成極大的壓力,有的就是無聊的排行,有的就是為了炒作……認同的,認為排行榜有激勵作用,如成績排名,能給當事人以鞭策,給榜外之人樹學習的楷模,如財富排名,能直觀地辨析出好壞優劣,如大學排名……
所以,本次作文,還是有明確而豐富的內容的。但從上述同學們的立意或立場來看,總覺得缺少些“分析”的思維。比如,痛批排行榜的,妳不能從排行榜的制作過程來批評他們不合理或缺乏科學依據,如果科學了,妳是不是就得支持排行榜了?再者,有很多的排行是有非常科學的數據采集與分析的。總之,如何“弄”出這麽些排行榜,是壹個復雜的技術活,我們很難壹概而論之。再比如認同排行榜的,只寫出壹些“競爭”、“激勵”的因素,其實這是遠遠不夠的。
綜而言之,筆者認為同學們在以下幾個方面,對排行榜的認識不夠深刻:
壹是排行榜如此“泛濫”,與它的“物質”基礎密不可分,背後有壹條很可觀的利益鏈。
壹是排行榜是科技化的結果,它與數字化、信息化的社會發展密不可分,表現出整個社會呈“工科”模式發展的趨勢。
壹是排行榜帶給社會的方便遠不是競爭、激勵等詞語可概括的,更重要的是給榜外之人以“直觀”、“便捷”。比如大學排行榜。
這三個因素可以聯系起來思考,其實是整個社會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排行榜是我們這個社會的必然產物,究竟利弊如何,請各位自作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