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確實走入了迷途大概還不遠,知道未來的事還來得及補救。
原文如下: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譯文:
回家去吧!田園快要荒蕪了,為什麽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靈為形體所役使,為什麽如此失意而獨自傷悲?認識到過去的錯誤已經不可挽回,知道未來的事還來得及補救。
確實走入了迷途大概還不遠,知道未來的事還來得及補救。船在水上輕輕飄蕩,微風吹拂著衣裳。向行人打聽前面的路,遺憾的是天亮得太慢。
擴展資料:
晉安帝義熙元年(405),陶淵明棄官歸田,作《歸去來兮辭》。這篇辭體抒情詩,不僅是淵明壹生轉折點的標誌,亦是中國文學史上表現歸隱意識的創作之高峰。?
全文描述了作者在回鄉路上和到家後的情形,並設想日後的隱居生活,從而表達了作者對當時官場的厭惡和對農村生活的向往。另壹方面,也流露出詩人的壹種“樂天知命”的消極思想。
陶淵明從29歲起開始出仕,壹直厭惡官場,向往田園。 陶淵明於東晉義熙元年(405年)41歲時,最後壹次出仕,做了80幾天的彭澤令。據《宋書.陶潛傳》和蕭統《陶淵明傳》雲,陶淵明歸隱是出於對腐朽現實的不滿。這篇賦就是其在回歸田園之初激動欣喜之情的自然流露。
百度百科-歸去來兮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