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為我揮壹手,如聽萬壑松。客心洗流水,余響入霜鐘。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賞析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為我揮壹手,如聽萬壑松。客心洗流水,余響入霜鐘。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賞析

賞析:”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為我揮壹手,如聽萬壑松。客心洗流水,余響入霜鐘。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是唐朝李白的詩《聽蜀僧濬彈琴》。寫的是詩人聽蜀地壹位和尚彈琴的情景,琴聲優美,引人入勝。

首聯兩句“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是說彈琴的琴師來自四川峨眉山。此聯筆墨不多,卻把這位琴師寫得氣派十足,從中可以看出詩人十分傾慕琴師。

同時,詩人生長在四川,對故鄉四川自然有壹種獨特的感情。此聯點明琴師來自四川峨眉山,是詩人的老鄉,壹方面表明詩人因此而對這位琴師很有好感,另壹方面也吐露出詩人對故鄉的熱愛和懷念。

頷聯寫彈琴,詩人用“如聽萬壑松”來表現琴聲激越的氣勢,凸顯琴聲的不同凡響,使人真切地體會到琴聲的鏗鏘有力。

頸聯寫琴聲蕩滌胸懷,讓人聽罷心曠神怡,意猶未盡。“客心洗流水”壹句化用了“高山流水”的典故。詩人通過含蓄自然的抒寫,既表現了琴聲如流水般順暢優美,又暗示出自己和琴師已經像知己壹樣,對音樂有著***同的感悟和體會。

“余響入霜鐘”寫琴聲漸漸飄向遠方,最後和日暮時分的鐘聲產生***鳴,暗示天色已晚。

尾聯“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詩人聽完蜀僧彈琴,環顧四周,發現青山不知何時開始已被壹層暮色籠罩,灰暗的秋雲密布滿天。不曾想時間真是飛逝啊!此聯不僅寫出琴師技藝的高超,讓聽琴人忘記了時間,同時也營造出壹種曠達悠遠、韻味無窮的意境。

在整首詩中,詩人只用“萬壑松”來形容琴聲的鏗鏘有力,除此之外,沒有花費更多的筆墨來描摹琴聲。他將大量的筆墨落於“聽者聽琴的感受”以及“聽者與琴師感情的交流”上。

詩人落筆壹氣呵成。全詩行雲流水,通暢明朗。律詩講究音律、對仗,形式嚴格,但詩人的這首五律卻是清新、明快、自然,好像沒費壹點力氣。這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自然美,遠勝過雕琢,更能打動人心。

出處:唐朝詩人李白《聽蜀僧濬彈琴》

聽蜀僧濬彈琴

李白(唐)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嵋峰。

為我壹揮手,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響入霜鐘。

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

註解

1、綠綺:琴名。晉傅玄《琴賦序》:“司馬相如有綠綺。”相如是蜀人,彈者是蜀僧,故以綠綺切之。

2、壹:加強語氣的助詞。

3、揮手:指彈琴。

4、流水:相傳春秋時鐘子期能聽出伯牙琴中的曲意,時而是誌在高山,時而是誌在流水,伯牙乃許為知音。見《列子·湯問篇》。這句詩中的“流水”,語意雙關,既是對僧濬琴聲的實指,又暗用了伯牙善彈的典故。。

5、霜鐘:指鐘聲,《山海經》:豐山“有九種焉,是知霜鳴”。郭璞註:“霜降則鐘鳴,故言知也。”入霜鐘:余音與鐘聲交流,兼喻入知音者之耳。

白話釋義:

蜀僧濬懷抱壹張綠綺琴,他是來自西面的峨眉峰。

他為我揮手彈奏了名曲,我仿佛聽到萬壑松濤風。

我的心靈像被流水洗滌,餘音繚繞和著秋天霜鐘。

不知不覺青山已披暮色,秋雲也似乎暗淡了幾重。

擴展資料:

名家點評《聽蜀僧濬彈琴》:

俞陛雲《詩境淺說》:此詩前半首,質言之,惟蜀僧為彈琴壹語耳。學作詩者,僅此壹語,欲化作四句好詩,幾不知從何下筆。試觀其起句,言蜀僧抱古琴自峨嵋時下,已有“入門下馬氣如虹”之概。

緊接三、四句,如河出龍門,壹瀉千裏,以松濤喻琴聲之清越,以“萬壑松”喻琴聲之宏遠,句法動蕩有勢。五句言琴之高妙,聞者如流水洗心,乃賦聽琴之正面。六句以“霜鐘”喻琴,同此清迥,不以俗物為譬,乃賦聽琴之尾聲。收句聽琴心醉,不覺山暮雲深,如聞韶忘肉味矣。

近藤元粹《李太白詩醇》:嚴滄浪曰:壹味清響,真如松風。

清高宗敕編《唐宋詩醇》:累累如貫珠,冷冷如口玉,斯為雅奏清音。

宋宗元《網師園唐詩箋》:逸韻鏗然、是能得弦外之音者。

高步瀛《唐宋詩舉要》:壹氣揮灑,中有凝煉之筆,便不流入輕滑。

百度百科-聽蜀僧濬彈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