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鄭愁予人物簡介

鄭愁予人物簡介

鄭愁予

鄭愁予,原名鄭文韜,祖籍河北寧河,1933年生於山東濟南,當代詩人。臺灣中與法商學院(現臺北大學)統計系畢業,東海大學榮譽講座教授暨駐校詩人。

他的《錯誤》、《水手刀》、《殘堡》、《小小的島》、《情婦》、《如霧起時》等詩,不僅令人著迷,而且使人陶醉。被稱為“浪子詩人”,“中國的中國詩人”。

中文名:鄭愁予

別名:鄭文韜

國籍:中國

出生地:山東濟南

出生日期:1933年

職業:詩人、作家

畢業院校:臺灣中興大學

代表作品:《錯誤》《水手刀》

人物經歷

鄭愁予童年時就跟隨當軍人的父親走遍了大江南北,長城內外。抗戰期間,隨母親轉徙於內地各地,在避難途中,由母親教讀古詩詞。15歲開始創作新詩。

1949年隨父至臺灣。畢業於新竹中學。

1956年參與創立現代派詩社作秀。

1958年畢業於臺灣中興大學。曾在基隆港務局任職。

1968年應邀參加愛荷華大學的“國際寫作計劃”。

1970年入愛荷華大學英文系創作班進修,獲藝術碩士學位。

1985年獲耶魯大學無限期續聘,其妻余梅芳亦在耶魯大學圖書館東亞收藏部工作。曾應聘為“中國時報文學獎”決審委員。

1989年應香港市政廳公***圖書館之邀,主持“文學月詩講座”。

1990年至1992年任臺灣《聯合文學》總編輯。

2002年,香港教育局將《雨說》壹詩編入中學教科書,並將《水巷》壹詩編入職校教材;同年,擔任“香港雙年文學獎”評審,並參加“科技大學現代文學座談會”。

2003年接受美國加州註冊世界文藝學院榮譽學位。

2019年5月8日,參加在湖南懷化舉辦的“以愛·鄉愁”為主題的中國(懷化)海峽兩岸詩歌音樂晚會。

主要作品

詩作包括《夢土上》《衣缽》《窗外的女奴》《燕人行》《雪的可能》《蒔花剎那》《刺繡的歌謠》《寂寞的人坐著看花》《雨說》等13首,及詩集《鄭愁予詩選》《鄭愁予詩集Ⅰ》等2部。

獲獎記錄

1966年獲救國團青年文藝獎

1967年獲中山文藝獎

1968年中國時報新詩推薦獎

1995年獲國家文藝獎

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

海外華人文學貢獻獎

中國臺灣地區“國家文藝獎新詩獎”

國際藝術學院授予文學博士學位

人物評價

鄭愁予的思維敏捷,感慨殊深,融合古今體悟,汲取國內外經驗,創作力充沛。他的詩婉約猶如李商隱,但豪放起來酷似李白,處處流淌著古典韻味。他的詩作以優美、瀟灑、富有抒情韻味著稱,意象多變,溫柔華美,自成風格。

自從現代了以後,中國也有些外國詩人,用生疏惡劣的中國文學寫他們的‘現代感覺’,但鄭愁於是中國的中國詩人,用良好的中國文字寫作,形象準確,身來華美,而且絕對地現代的。(楊牧)

他自覺地淘洗、剝離和熔鑄古典詩美積澱中有生命力的部分生成的‘愁予風’,確已成為現代詩歌感應古典輝煌的代表形式:現代的胚胎,古典的清釉;既寫出了現時代中國人(至少是作為文化放逐者族群的中國人)的現代感,又將這種現代感寫得如此中國化和東方意味。(沈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