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有富人,天雨墻壞。其子曰:“不築,必將有盜。”其鄰人之父亦雲。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初中文言文,哲理 譯文及註釋譯文 宋國有個富人,因下大雨,墻坍塌下來。他兒子說:“如果不趕緊修築它,壹定有盜賊進來。”他們隔壁的老人也這麽說。這天晚上果然丟失了大量財物,這家人很贊賞兒子聰明,卻懷疑偷盜是隔壁那個老人幹的。
註釋 智其子:以為他的兒子很聰明,聰慧,機智。宋:宋國。 雨:下雨(名詞作動詞)。.壞:毀壞,損壞。築:修補。盜:偷盜。動詞活用作名詞。富人;富裕的人。亦雲:也這樣說。雲:說。亦:也。暮:晚上。而:無義。表示承接關系。果:果然。亡:丟失。父:(fǔ,第3聲,譯為“老人”指鄰居家的老人)鄰居家的老人。甚:很。
寓意客觀分析持有相同意見的人因身份不同及與主人親疏關系的不同而遭到不同對待。
積極方面(富人角度)聽取人意見時不能因其身份不同、與自己的親疏關系不同而決定是否存在偏見。
消極方面(鄰人角度)在給別人提意見時要註意與別人的親疏關系,如果與別人的關系較好,並且此人心胸寬廣,則可提意見。
評論從鄰人的老人說,好心沒好報,歸到交淺言深上,從此人情練達,沈默是金。這壹層不說。這擺明了是批評主人家不對,同樣的意見因為親疏遠近而態度迥異,所謂“薄者見疑”。意即親疏厚薄是壹種妨礙,妨礙了主人家對真相正誤的認識。
其實韓非本意倒非批評“智其子疑其鄰”的主人家,這則寓言見於《說難》篇,意思是勸說別人是何等的困難,因為每個人所處的位置不同。這是被韓非當做壹個事實接受的,所以他的主要目標是研究那些能夠有助於讓別人聽取自己意見的註意事項。交淺不可言深就是註意事項之壹,所以韓非這則寓言的本意是批評富人的做法——因兩人身份不同而受到不同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