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鄭板橋開倉濟民文言文翻譯及讀音

鄭板橋開倉濟民文言文翻譯及讀音

1. 鄭板橋開倉濟民文言文翻譯

鄭板橋開倉濟民

原文:

鄭燮,號板橋,清乾隆元年進士,以畫竹,蘭為長。曾任範縣令,愛民如子。室無賄賂,案無留牘。公之余輒與文士暢飲詠詩,至有忘其為長吏者。遷濰縣,值歲荒,人相食。燮開倉賑濟,或阻之,燮曰:“此何時,若輾轉申報,民豈得活乎?上有譴,我任之。”即發谷與民,活萬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註釋:①譴:譴責,責備。②任:承擔責任。

翻譯:

鄭燮,號是板橋先生,清朝乾隆元年科舉得中進士。擅長畫竹和蘭花,當時的人們稱他為揚州八怪之壹。曾經在範縣作縣令,愛護百姓就象愛護自己的孩子壹樣(其實可以直接說愛民如子)。為官清廉,不受賄賂,兢兢業業,案件處理的很快,沒有積壓。鄭公空閑的時間經常和文人們喝酒頌詩,文人們經常忘記他是壹縣的長官。後來調任到濰縣作官,恰逢荒年,百姓饑餓的吃人。鄭燮開官倉放糧賑濟災民,有人阻止。鄭燮說:“都到什麽時候了,要是向上申報,輾轉往復,百姓怎麽活命?要是上邊降罪,我壹力承擔。”於是開官倉賑濟災民,上萬人得以活命。任命到期的時候,濰縣的百姓沿路相送,百姓對其的愛戴可見如此。

2. 鄭板橋開倉濟民的翻譯

鄭板橋(1693-1765),名燮,字克柔,號板橋居士、板橋道人,江蘇興化人。清代書畫家、文學家,“揚州八怪”之壹。應科舉,為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曾任山東範縣縣令、濰縣知縣。

鄭板橋壹生,以寫畫竹子最為著名: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身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劫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

這畫、這詩、這竹,正是他“清為官,勤為民”的高亮誌向的生動寫照。

在十二年的官宦生涯中,他時時以百姓為念,有錯即改,有利即行,在濰縣時就曾有這樣兩個故事:

當時,濰縣每到冬天,經常發生鼠竊狗盜之事,鬧得人心惶惶。鄭板橋就募人專事巡查捉拿盜賊強徒。誰知,這壹番好意卻沒有得到好報。巡查隊裏的宵小不良之徒借此濫用職權,看到哪家小孩在玩牌,即以“抓賭”為名,闖進去敲詐勒索;碰到走夜路的,就汙蔑人家是小偷,抓來吊打,訛詐錢財;而對真正的盜首歹人卻視而不見。老百姓為此怨聲載道。鄭板橋得知這情形後,壹面立即派人嚴查不法分子,壹面立即遣散了自己募人組織起來的巡查隊,沈痛自責道:“我愧對子民啊!”

乾隆十壹、二年間,濰縣連年災荒,甚至發生了人吃人的慘事。鄭板橋痛心疾首,決定開倉賑災。而那些膽小怕事的人卻阻止他不要這樣做。

鄭板橋對此心膽俱裂,激動地說:“時已至此!事已至此!待壹層壹層稟報上去,蒼生百姓早已死光了。天大之事,由我承擔!”他當即開倉撥谷,讓鄉民按人頭領取。

誰知這壹開倉濟民的善舉,卻被壹些人汙蔑為貪汙瀆職、另有所圖,告發於朝廷。鄭板橋因而被撤職罷官。

離開濰縣時,鄭板橋只雇了三頭毛驢:壹頭馱著簡單的行囊,他自己騎著;壹頭裝著兩夾板書,還有壹個叫阮鹹的樂器;另壹頭,小皂隸騎著,在前面引路。

鄭板橋為官清廉,心系民生。老百姓哭著挽留他,他畫了竹和菊,與他們道別:

“烏紗擲去不為官,囊橐蕭蕭兩袖寒。

寫取壹枝清瘦竹,秋風江上作漁竿。”

直到他臨終那年,他在畫竹時還題詩道:

“宦海歸來兩袖空,逢人賣竹畫清風。”

鄭板橋在濰縣做官時,曾畫過壹幅竹子送給上司,畫上題詩是: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吏,壹枝壹葉總關情。”

縣衙蕭蕭的竹聲,使鄭板橋想到了民間的疾苦和為官作吏者的責任。

3. 鄭板橋開倉濟民翻譯

原文 鄭燮,號板橋,清乾隆元年進士,以畫竹,蘭為長。

曾任範縣令,愛民如子。室無賄賂,案無留牘。

公之余輒與文士暢飲詠詩,至有忘其為長吏者。遷濰縣,值歲荒,人相食。

燮開倉賑濟,或阻之,燮曰:“此何時,若輾轉申報,民豈得活乎?上有譴,我任之。”即發谷與民,活萬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譯文 鄭燮(xiè),號板橋,清朝乾隆元年科舉的進士,擅長畫竹和蘭花。

曾經在範縣做縣令,愛護百姓就像愛護自己的孩子壹樣。家裏沒有收受的賄賂,桌子上沒有遺留的公文。

鄭公空閑的時間經常和文人們喝酒頌詩,以至於有人忘記他是壹縣的長官。(後來)調任到濰縣做官,正逢上荒年,(到了)人吃人(的地步)。

鄭燮開官倉放糧賑濟災民,有人阻止他。鄭燮說:“都到什麽時候了,要是向上申報,輾轉往復,百姓怎麽活命?(要是)上邊責問下來,我壹人承擔罪過。”

(鄭板橋)立即發糧食給老百姓,救活的人有上萬人。他離任的時候,濰縣的百姓沿路相送。

註釋 1.長:擅長。 2.室:家。

3.賄賂:別人送的東西。 4.案:桌子。

5.無留牘(dú ):沒有沒辦完的公事。 6.之:的 7.輒:就。

8.至:至於。 9.遷:工作調動.遷到 10.值:遇,遇到。

11.或:有人。 12.譴:譴責。

13.任:負責。 14.活:救活。

15.豈:怎麽 16.其:他,指代鄭板橋 17.去:離開 18.余:空e69da5e887aa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30353537閑 19.為:作為,當 20.食:吃 21.牘:文件 22.長吏:主官,地方最高的官員。 中心 文中的鄭板橋是壹個愛民如子、敢於負責、清正廉明的好官。

4. 鄭板橋開倉濟民,古文翻譯,文言文

鄭燮,號是板橋先生,清朝乾隆元年科舉得中進士。

擅長畫竹和蘭花,當時的人們稱他為揚州八怪之壹。曾經在範縣作縣令,愛護百姓就象愛護自己的孩子壹樣(其實可以直接說愛民如子)。

為官清廉,不受賄賂,兢兢業業,案件處理的很快,沒有積壓。鄭公空閑的時間經常和文人們喝酒頌詩,文人們經常忘記他是壹縣的長官。

後來調任到濰縣作官,恰逢荒年,百姓饑餓的吃人。鄭燮開官倉放糧賑濟災民,有人阻止。

鄭燮說:“都到什麽時候了,要是向上申報,輾轉往復,百姓怎麽活命?要是上邊降罪,我壹力承擔。”於是開官倉賑濟災民,上萬人得以活命。

任命到期的時候,濰縣的百姓沿路相送,百姓對其的愛戴可見如此.。

5. 鄭板橋開倉濟民的譯文

譯文:鄭燮,號是板橋先生,清朝乾隆元年科舉得中進士。

擅長畫竹和蘭花,當時的人們稱他為揚州八怪之壹。曾經在範縣作縣令,愛護百姓就象愛護自己的孩子壹樣(其實可以直接說愛民如子)。

為官清廉,不受賄賂,兢兢業業,案件處理的很快,沒有積壓。鄭公空閑的時間經常和文人們喝酒頌詩,文人們經常忘記他是壹縣的長官。

後來調任到濰縣作官,恰逢荒年,百姓饑餓的吃人。鄭燮開官倉放糧賑濟災民,有人阻止。

鄭燮說:“都到什麽時候了,要是向上申報,輾轉往復,百姓怎麽活命?要是上邊降罪,我壹力承擔。”於是開官倉賑濟災民,上萬人得以活命。

任命到期的時候,濰縣的百姓沿路相送,百姓對其的愛戴可見如此。原文: 鄭燮,號板橋,清乾隆元年進士,以畫竹,蘭為長,世稱揚州壹怪。

曾任範縣令,愛民如子.室無賄咯,案無留牘.公之余輒與文士暢飲詠詩,有忘其為長吏者.調濰縣,值歲荒,人相食.燮開倉賑濟,或阻之,燮曰:"此何時,若輾轉申報,民豈得活乎?上有譴,我任之.即發谷與民,活萬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其感恩戴德如此.。

6. 《鄭板橋開倉濟民》文言文閱讀答案

1.字詞

長:擅長。 室:家。 賄賂:別人送的東西。 案:桌子。 無留牘(dú ):沒有沒辦完的公事。 輒:就。 至:至於。 遷:工作調動。 值:遇到。 或:有人。 任:負責。 活:使……活。 豈:怎麽 去:離開 余:空閑 為:作為 食:吃

2.譯文

鄭燮,號是板橋先生,清朝乾隆元年科舉得中進士。擅長畫竹和蘭花,當時的人們稱他為揚州八怪之壹。曾經在範縣作縣令,愛護百姓就象愛護自己的孩子壹樣(其實可以直接說愛民如子)。為官清廉,不受賄賂,兢兢業業,案件處理的很快,沒有積壓。鄭公空閑的時間經常和文人們喝酒頌詩,文人們經常忘記他是壹縣的長官。後來調任到濰縣作官,恰逢荒年,百姓饑餓的吃人。鄭燮開官倉放糧賑濟災民,有人阻止。鄭燮說:“都到什麽時候了,要是向上申報,輾轉往復,百姓怎麽活命?要是上邊降罪,我壹力承擔。”於是開官倉賑濟災民,上萬人得以活命。任命到期的時候,濰縣的百姓沿路相送,百姓對其的愛戴可見如此

3.從本文可以看出他是壹個不媚權貴,體恤百姓,平易近人,清正廉明的好官。

7. 鄭板橋開倉濟民古文翻譯是什麽

鄭燮,號板橋,清朝乾隆元年科舉得中進士。

擅長畫竹和蘭花。曾經在範縣擔任縣令,愛民如子。

為官清廉,不受賄賂,兢兢知業業,案件處理的很快,沒有積壓。鄭公空閑的時間經常和文人們喝酒頌詩,以至於文人們經常忘記他是壹縣的長官。

(鄭燮)後道來被調任到濰縣作官,恰逢荒年,百姓饑餓的吃人。鄭燮打開官專倉發放糧食來賑濟災民,有人阻止(他)。

鄭燮說:“這都什麽時候了,要是向上申報,輾轉往復,百姓怎能活命?上級降罪,我來承擔。”於是打開官倉賑濟災民,上萬人得以活命。

任命到期的時候,濰縣的百姓沿路相送。屬。

8. 《鄭板橋開倉濟民》的翻譯

鄭燮,號是板橋先生,清朝乾隆元年科舉得中進士。

擅長畫竹和蘭花,當時的人們稱他為揚州八怪之壹。曾經在範縣作縣令,愛護百姓就象愛護自己的孩子壹樣(其實可以直接說愛民如子)。

為官清廉,不受賄賂,兢兢業業,案件處理的很快,沒有積壓。鄭公空閑的時間經常和文人們喝酒頌詩,文人們經常忘記他是壹縣的長官。

後來調任到濰縣作官,恰逢荒年,百姓饑餓的吃人。鄭燮開官倉放糧賑濟災民,有人阻止。

鄭燮說:“都到什麽時候了,要是向上申報,輾轉往復,百姓怎麽活命?要是上邊降罪,我壹力承擔。”於是開官倉賑濟災民,上萬人得以活命。

任命到期的時候,濰縣的百姓沿路相送,百姓對其的愛戴可見如此。

9. 鄭板橋開倉濟民古文翻譯是什麽

譯文:

鄭燮,號是板橋先生,清朝乾隆元年科舉得中進士。擅長畫竹和蘭花,當時的人們稱他為

之壹。曾經在

愛護百姓就象愛護自己的孩子壹樣(其實可以直接說愛民如子)。為官清廉,不受賄賂,

案件處理的很快,沒有積壓。鄭公空閑的時間經常和文人們喝酒頌詩,文人們經常

是壹縣的長官。後來調任到濰縣作官,恰逢荒年,百姓饑餓的吃人。鄭燮開官倉放糧賑濟災民,有人阻止。鄭燮說:“都到什麽時候了,要是向上申報,輾轉往復,百姓怎麽活命?要是上邊降罪,我壹力承擔。”於是開官倉賑濟災民,上萬人得以活命。任命到期的時候,濰縣的百姓沿路相送,百姓對其的愛戴可見如此。

原文:

鄭燮,號板橋,清乾隆元年進士,以畫竹,蘭為長,世稱揚州壹怪。曾任範

愛民如子.室無賄咯,案無留牘.公之余輒與文士暢飲詠詩,有忘其為長吏者.調濰縣,值歲荒,人相食.燮

賑濟,或阻之,燮曰:"此何時,若輾轉申報,民豈得活乎?上有譴,我任之.即發谷與民,活萬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其

如此.

10. 《鄭板橋開倉濟民》文言文閱讀答案

1.字詞長:擅長。

室:家。 賄賂:別人送的東西。

案:桌子。 無留牘(dú ):沒有沒辦完的公事。

輒:就。 至:至於。

遷:工作調動。 值:遇到。

或:有人。 任:負責。

活:使……活。 豈:怎麽 去:離開 余:空閑 為:作為 食:吃2.譯文 鄭燮,號是板橋先生,清朝乾隆元年科舉得中進士。

擅長畫竹和蘭花,當時的人們稱他為揚州八怪之壹。曾經在範縣作縣令,愛護百姓就象愛護自己的孩子壹樣(其實可以直接說愛民如子)。

為官清廉,不受賄賂,兢兢業業,案件處理的很快,沒有積壓。鄭公空閑的時間經常和文人們喝酒頌詩,文人們經常忘記他是壹縣的長官。

後來調任到濰縣作官,恰逢荒年,百姓饑餓的吃人。鄭燮開官倉放糧賑濟災民,有人阻止。

鄭燮說:“都到什麽時候了,要是向上申報,輾轉往復,百姓怎麽活命?要是上邊降罪,我壹力承擔。”於是開官倉賑濟災民,上萬人得以活命。

任命到期的時候,濰縣的百姓沿路相送,百姓對其的愛戴可見如此3.從本文可以看出他是壹個不媚權貴,體恤百姓,平易近人,清正廉明的好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