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網絡:湖北省高中課程改革“活”起來
學籍登記、網上選課、成績查詢……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湖北省高中課程改革網”成了學生們的“記錄本”,記下他們“鮮活”的成長歷程。同樣在這裏,老師可以“追蹤”自己的“培訓記錄”,學校則能實時發布“課改動態信息”。
2009年秋季,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正式實施,專題網站“湖北省高中課程改革網”也同時“啟航”。建立基於網絡的課程實施、教學管理、學生成長、教師發展、學校評價工作平臺,初步構建資源***享、信息公開、多方互動、全員參與的網絡支撐體系,努力實現信息化、網絡化管理,是湖北省發揮後發優勢、形成地方特色的壹項重大舉措。借助網絡迅速、快捷的傳播特點,“新課改”開始充分展現出其魅力與活力。
網上交流:教學互動“熱”起來
由湖北省教育廳主管、省教育信息化發展中心主辦的湖北教育信息網,壹直是千百萬湖北師生交流心得、***享資源的首選途徑;其代號“e21”,已然成為21世紀湖北教育信息化的標誌之壹。以此為平臺建立的“湖北省高中課程改革網”,壹開始便具備了良好的“口碑”和充足的“人氣”。
09年秋季,湖北省653所普通高中的42.3萬名新生邁進校園。三年之中,他們將第壹個“體驗”全新的教學方法;三年之後,他們也將第壹個接觸全新的高考模式。許多的“第壹”,使他們走到了教育改革的最前沿。
新奇過後,困惑和疑慮始終揮之不去;化解“第壹個吃螃蟹者”對“螃蟹”的恐懼和憂慮,成了教育部門的首要任務。在這壹背景下,“湖北省高中課程改革網”應運而生並承擔起了“互動平臺”的重任,以實時交流“吃螃蟹”的經驗與教訓。
“高中課改能減輕學生負擔嗎?”“妳對新的教學方法有何意見?”網站開設了“問卷調查”專欄,實時了解和分析學生對新課程改革的想法。針對教師群體,“湖北省高中課程改革網”也設計了相應的內容,調查他們的課改培訓情況和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難點、熱點問題。
與此同時,網站還為學校、教師、學生等開設了不同層次的交流空間,讓這些“教育主體”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感覺“孤單”,以“集體的智慧”推動新課改的不斷前進。正如壹個退休的老教師所說,這是壹個所有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同的事業”。
對於教育行政部門而言,掌握新課改實施過程中的“第壹手資料”是非常必要的;正確的決策,往往取決於對形勢的準確判斷上。“湖北省高中課程改革網”中,學校、教師、學生乃至家長的心得、言論,無疑就是最好的也是最“新鮮”的“第壹手資料”。
網上評價:教育主體“動”起來
09年9月,湖北省所有的高壹新生都實行了學籍網上註冊。學生們完成註冊取得學籍和學號後,學校依據學號對學生實行學分管理、綜合素質評價和畢業證書發放等工作。這壹全新的管理模式,大大調動了老師和學生的參與熱情,也提高了管理的質量和效率。
在“湖北省高中課程改革網”上,針對學生用戶專門建立的網絡管理平臺,細分了“我的學籍”、“我的成長記錄”、“我的選修課”、“我的學分”、“我的綜合素質評價”等各項具體內容;學生憑借用戶名和密碼直接登錄激活博客,可創建欄目,自主發布修改日誌,上傳圖片、發表評論。“跟過去不壹樣,大家感覺很新鮮,都迫不及待登陸註冊,寫下在學校期間的情況,有點像寫心情日記。”武漢壹名高壹新生說。
新課程改革成功與否,關鍵要看評價機制是否科學、合理。“重視發展性評價、評價主體和指標多元化、評價方法多樣化、評價重心向註重過程轉移”,成為新評價機制的基本方式。這種方式,已在“湖北省高中課程改革網”上“安家落戶”並開始運作。
“在具體評價過程中,壹方面學生主體受到尊重,可以自己來評價自己,另壹方面鼓勵同伴、家長參與到評價之中,使評價成為多個主體***同積極參與的交互活動。”教育專家對這種實時網絡評價機制給予肯定。每名學生的成長記錄、自評和互評,都會在網上留下“原始數據”;這些“數據”,將會伴隨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
除此之外,網站還開設了“任課老師評價”、“班主任評價”等系統;學生、教師和評定小組可上網查詢互評、教評結果。武漢壹名中學班主任說:“用這些數據來綜合評價,我們老師也可以從考試教育壓力中擺脫,把精力用在提高課程質量上。”
網上***享:教育資源“新”起來
新課程方案要求學校鼓勵學生在感興趣、有潛能的方面,選修更多的模塊,促進學生個性和特長的充分發展。然而,由於教育資源配置的失衡,許多學校依靠自己的力量在短時間內很難實現這壹目標。問題的解決,必須依靠教育資源的***享。
經過多年的發展和積累,湖北省教育信息網已經擁有了100多個分網站和系統,500個課題校網站會員,還具備了信息公開、在線辦事和公眾互動功能等強大的網絡基礎設備服務能力。有了紮實的“基本功”,為資源***享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依托這些優勢,湖北教育信息化發展中心初步搭建起了學生遠程學習平臺和教師發展網絡平臺,提供學生學習資源和教師教學支撐,滿足學生多樣化學習需要和教師專業成長需求。下壹步,他們還將進壹步完善教材資源支撐網站,開通網上同步教研和備課管理系統,整合現有的高中教學資源。“我們將結合視頻語音技術、虛擬技術等手段,助力湖北高中課改”,網站的工程技術人員說。
此外,湖北教育信息中心還建起了覆蓋全省的學校、教師、學生的教育基礎數據庫,以基礎數據庫為支撐建立起各類高中課改業務應用平臺。其中,有壹項任務就是建立“樣本校”管理系統,學校用戶可通過專題網站發布“課改動態信息”“提交樣本校申請”,發揮其示範引領作用。教育資源***享,使有限的教育資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尤其是優質教育資源的網絡***享,大大縮小了教育教學的校際、地區差異,有力地促進了教育公平。“我們將以現代信息化技術,引導全省普通高中逐步實現國家課程改革的目標。”湖北省教育信息中心主任範義虎對未來信心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