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賦》原文及翻譯如下:
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翻譯: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蘇軾與友人在赤壁下泛舟遊玩。清風陣陣拂來,水面波瀾不起。舉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誦著與明月有關的文章,歌頌窈窕這壹章。不壹會兒,明月從東山後升起,徘徊在鬥宿與牛宿之間。白茫茫的霧氣橫貫江面,清泠泠的水光連著天際。
《赤壁賦》賞析
此賦記敘了作者與朋友們月夜泛舟遊赤壁的所見所感,以作者的主觀感受為線索。通過主客問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暢,到懷古傷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脫的達觀。全賦在布局與結溝安排中映現了其獨特的藝術構思,情韻深致、理意透辟,在中國文學上有著很高的文學地位。
文章分三層來表現作者復雜矛盾的內心世界,首先寫月夜泛舟大江,飲酒賦詩,使人沈浸在美好景色之中而忘懷世俗的快樂心情。再從憑吊歷史人物的興亡,感到人生短促,變動不居。最後闡發變與不變的哲理,表現了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赤壁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