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陳太丘與期行翻譯詩意

陳太丘與期行翻譯詩意

《陳太丘與友期行》這首詩的大意是:

陳太丘和朋友預先約定好壹起出行,約定在正午時分,約定的時間過了,朋友卻沒有到達。陳太丘便不再等候,離開了,他離開後朋友才到。元方當時年齡只有七歲,正在門外玩耍。客人問元方:妳的父親在嗎?元方回答:我父親已經離開了,久久等待的朋友沒有如約而至,他於是生氣了。

從我手裏拿過戒尺敲在我父親的門上說:妳約了我來卻又不等我,是什麽緣故?後來客人發現陳太丘的兒子元方在門外玩耍,於是他感到慚愧,便下車去拉元方的手,想要表示親近。元方卻徑直進了屋,頭也不回。客人便尷尬地離開了。

《陳太丘與友期行》原文如下: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陳太丘與友期行》讀後感:

《陳太丘與友期行》這壹章出自南朝劉義慶編寫的《世說新語》,記述了陳元方與來客的對話,同時贊揚了陳元方維護父親尊嚴的責任感和無畏精神。從這篇課文中,我獲得了很多啟示。

陳太丘的朋友在面對陳太丘的離去時,應該更加冷靜和理智。雖然他爽約了,但是當著孩子的面,用大人的方式斥責他的父親,顯然是不尊重和不理智的。從這裏可以得出壹個生活啟示:在我們生活中,遇到問題和挫折的時候,要學會冷靜分析,避免情緒失控導致錯誤判斷和行為。

從陳太丘的角度來看,他的行為也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他非常註重誠信和禮儀,對於自己的承諾和責任,他會毫不猶豫地履行。

即使在面對困難和挫折的時候,他也不會輕易放棄自己的原則和信念。這壹點可以從他堅守約定的時間並等待朋友的行為中體現出來。對於我們來說,誠信和禮儀是社會交往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我們應該時刻保持誠信和尊重他人。

從元方的角度來看,他的表現也值得我們學習。他非常聰明機智,能夠靈活地應對各種情況。同時,他也非常有禮貌,不會因為自己年紀小或者對方是客人就失禮。我們應該學習他的聰明和懂禮,時刻保持良好的教養和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