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企業管理中儒家思想的應用
? 中國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均以儒學作為治國安邦之道,實際上,其中蘊含著豐富的與現代企業管理方向所契合的管理思想。
摘要:
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髓部分,富含非常深刻的管理理念,經過長時間的傳承,儒家思想不斷發揚光大,逐漸形成壹個博大精深的思想體系。儒家思想在現代企業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應用價值。本文從?仁?、?和?、?義?、?誠?和?中庸?五個方面分別進行闡述。
關鍵詞:
儒家思想;現代企業管理;應用;價值
壹、引言
以孔子、孟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主幹和基礎,幾千年來被數代中國人所傳承、發展,並對中國文明、文化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時至今日,儒家思想依然在深深影響著我們的思想觀念和行為規範。中國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均以儒學作為治國安邦之道,實際上,其中蘊含著豐富的與現代企業管理方向所契合的管理思想。所以,儒家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對於現代企業管理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如何深刻的理解儒家思想相關的理論原則,合理有效的運用於現代企業中,將不但有助於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提升企業的整體形象,同時對於企業的戰略發展也具有不同尋常的意義。
二、儒家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儒家思想最早形成於春秋戰國時期,核心思想是?仁?。儒家思想的代表有?孔孟學說?,?兩漢儒學?等。孔子提出以?仁?修身,孟子對孔子的思想進行了進壹步的發展,在基礎上提出?性善?論,推行?仁政?。與孔孟的學說相比,荀子主張強調?性本惡?、?禮法並施?,其理論則更具有現實主義傾向。兩漢儒學提出了以禮義治國的主張,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進壹步將儒家思想發展成熟。最終,儒家思想的主要內容被概括為?三綱五常?(三綱: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指仁、義、禮、智、信。),從而走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現在,有人將傳統儒家思想與當前時代特征相結合,並稱其為?現代新儒家思想?。
三、儒家思想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應用與價值
1.?以人為本?企業管理的核心?仁?作為五常的核心,在儒家思想中,是最為核心的部分。儒家思想的許多經典著作中對?仁?的解釋雖然不甚相同,但是其本質是壹致的,即?愛人?。《論語?顏淵》中有雲?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儒家思想主張?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天生萬物,唯人為貴?、?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天地之性人為貴?。在儒家看來,天地之間只有人是最寶貴的,是萬物之靈。可以說,儒家思想本質特征在於肯定人的價值,重視人的尊嚴。現代企業經營管理越來越強調壹個理念以人為本。人是企業管理的主體和客體,?以人為本?的核心思想便早已成為人們的***識。現代企業管理活動中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是通過塑造壹種氛圍、打造傳播壹種理念,是的組織內的人員思想及步調壹致,最大限度地激發人的潛能,調動工作積極性。也有人稱這種富有人情味的管理為?東方式管理?。方太總裁茅忠群對方太施行的便是儒家文化管理模式,茅忠群認為,可以治理國家的思想,壹定是可以管理企業的。他要求管理者要設身處地的時時為顧客著想,事事替下屬著想,方方面面替相關方著想,如此以來,這些人也壹定會反過來設身處地的替公司著想,力爭創造更大的業績及成績回報公司,使大家***同開創合作、***贏的局面。員工的個人發展是企業實現戰略目標的壹部分,要把員工的成長放在與企業發展壹樣重要的位置,註重對員工的人格尊重、生活關愛和能力培養,用真情打動員工管理員工,設身處地為員工著想,用仁愛的精神營造壹個和諧協調的管理氛圍。與此同時,企業管理者要切實了解員工真實的想法、需求和願望,在合理範圍內,盡量滿足員工的精神層面和物質層面的需求。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中,讓員工積極參與進來,領導和員工互為彼此,互相關心和體諒,企業在這種氛圍中才會不斷發展壯大。
2.?以和為貴?企業旺盛的法寶《論語》中有雲:?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君子和而不同?。孟子也主張?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見,?和?為儒家思想中的基本精神。中國人十分註重和諧局面的實現和保持,即?人和?,主張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要安定和諧、團結協作。?和?在組織中表現為動態的和諧,是企業倫理道德壹種理想境界的反映,是企業文化建設始終追求的重要目標之壹。?和?不但崇尚擁有***同的價值追求,又體現和而不同、求同存異的原則。壹個企業內部如果和諧融洽,那麽全體員工的團隊凝聚力便是壹種無形的巨大力量。從根本上說,現代企業管理就是要營造這種內外關系和諧的局面。當今許多知名的大型企業非常註重團隊意識,這些企業平時十分註重團隊建設,提倡並實行團隊領導與員工的有效溝通。組織企業員工參加拓展訓練,各種豐富多彩的業余集體活動,增強企業與員工的親密度。在這種和諧的氛圍中,員工也能夠更理性、更全面的對管理者提出自己的真切意見,達到?***同管理?、?和氣生財***贏發展?。
3.?見利思義?企業發展的保證孔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謀道而不謀食?、?憂道而不憂貧?。?義?是指道德規範,?利?是指?經濟利益?,孔子主張,要?見利思義?、?以義統利?,即?義先利後?。儒家在處理義與利的關系方面,要求將義放在首位,在特定的情況下甚至不惜舍生取義,殺身成仁。孟子強調?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孟子?離婁上》)。儒家思想重義是毋庸置疑的。對企業內部來說,如何處理好義利關系是企業經營管理要面臨的第壹大問題。企業經營的目的就是求?利?,即追求企業利潤的最大化。所以從道理本身來說是無可厚非的,但如果?唯利是圖?而損人利己,是為?不義?,並且最終會影響到這個企業的'長期利益,甚至會葬送企業的大好前程。因此,企業管理中應當堅持?見利思義?、?先義後利?的原則,將經營謀利與?博施濟眾?結合起來,才能保證企業長遠、健康的發展。當然,這並不代表儒家思想是反對?利?。儒家思想中對於富與貴從來不反對,因孔孟都認為:?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論語?裏仁》),儒家思想反對的是采用不正當的手段得到,子曰:?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4.?誠實守信?企業生存的基石誠實守信是儒家傳統美德的重要組成部分。孔子曾有雲:?民無信不立,人而無信,不知可也?。孟子則把?信?視為儒家基本倫理規範之壹,?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也?。誠信在傳統儒家思想中被視為立身立政之本和進德修業之本,因此,誠信的倫理價值壹直以來也受到了高度的重視。誠實守信壹直以來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它不僅是壹種優秀的企業文化,也是企業的道德基礎。在企業價值觀的塑造過程中,?誠?是企業聚心之魂,?信?是企業立足之本,誠信理念是現代企業文化建設的重點之壹。但是,誠信缺失問題是當今社會上的許多企業都面臨的壹個突出問題,企業經過多年的艱苦經營發展,但卻因為壹朝誠信缺失,致使企業品牌壹夜倒塌。?三鹿奶粉?事件便是壹個典型的例證。可見,只有誠實守信,重約守信,才能維護企業的信譽和形象,才能增值企業的無形資產,保證企業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5.?中庸之道?企業管理的精髓?中庸?壹詞始見於孔子《論語》:?中庸之為德,其至矣乎?民鮮久矣。中庸之道?的精髓是不偏不倚,它主張?取中貴和?,是儒家哲學的最高命題,也是儒家學說的基本方法論。由此可見,孔子的中庸觀它源於道德生活中的理論思維,包含有壹般方法論的意義。它主張要?叩其兩端?、?允執其中?,這是歷代帝王的治國之道,也被越來越多的應用到現代企業管理中,主張公平、合理、最優。將?中庸?之道運用於現代企業管理,意味著要重科學、講規則。在團隊建設、人際關系、客戶關系中要講究中庸的藝術。因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企業經營中遇到的許多問題,用道理去套,用理性去解決,經常是行不通的。其次,還要註意說話辦事收放自如,進退有節,凡事應把握分寸,留有壹定的余地,才能牢牢立於不敗之地。最後,管理中要做到文武並用、剛柔相濟,所謂?文武之道,壹張壹弛?,這是符合中庸之道的辯證思想,運用於企業管理中,可以使企業管理效率達到最大化。四、結語在風起雲湧的商業巨潮中,企業要贏得戰略上的優勢,占領文化制高點是極其重要的手段。這就要求現代企業就要在管理中賦予其時代的文化新內涵,才能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並且促進現代企業能夠更加健康、長遠、蓬勃的發展。儒家思想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其博大精深的內涵值得現代企業不斷學習和繼承發揚,對現代企業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和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林麗環.先秦儒家思想與現代企業管理[J].企業導報,2010(11).
[2]梁夢,毓潔.試論儒家文化對現代企業管理的影響作用[J].東方企業文化,2012(12).
[3]黎敏.論儒家思想對現代企業文化的影響[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12).
[4]薛麗.儒家思想與現代企業管理[J].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08).
[5]張秀麗.儒家思想對現代企業文化價值初探[J].中國科技信息,2005(11).
[6]姚瑤.儒家思想對現代企業管理的啟示[J].商,2013(09).
[7]駱承烈.儒家核心思想與現代企業管理[J].中華紙業,2010(09).
[8]閆學軍.儒家管理思想中的價值判斷與本質規定及其現代價值[J].商場現代化,2013(07).
[9]孫琪.儒家管理思想在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應用[J].人才資源開發,2015(01).
[10]德措毛.論儒家思想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商貿,201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