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裏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裏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誌怪者也。
《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裏,摶扶搖而上者九萬裏,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
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裏,則風斯在下矣,而後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後乃今將圖南。
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搶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裏而南為?”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裏者,宿舂糧;適千裏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湯之問棘也是已。
窮發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裏,未有知其修者,其名為鯤。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雲,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裏,絕雲氣,負青天,然後圖南,且適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翺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此小大之辯也。
故夫知效壹官,行比壹鄉,德合壹君,而征壹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而宋榮子猶然笑之。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彼其於世,未數數然也。雖然,猶有未樹也。
夫列子禦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反。彼於致福者,未數數然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禦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釋義:北方的海裏有壹條大魚,名字叫鯤。鯤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幾千裏長;變化為鳥,名字叫鵬。鵬的脊背,不知道有幾千裏長;當它振動翅膀奮起直飛的時候,翅膀就好像掛在天邊的雲彩。這只鳥,大風吹動海水的時候就要遷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
南方的大海,那就是‘天池’。《齊諧》是壹部專門記載怪異事情的書,這本書上記載說:“鵬鳥遷徙時,翅膀拍擊水面激起三千裏的波濤,鵬鳥奮起而飛,旋轉扶搖而上直沖九萬裏高空,此壹飛在六個月後方才停歇下來。”像野馬奔騰壹樣的遊氣,飄飄揚揚的塵埃,仿佛是由生物氣息吹拂。
我們所見湛藍的天空,那是它真正的顏色嗎?它是無邊無際的嗎?鵬鳥所見,大概也是這個樣子吧。水匯積不深,它浮載大船就沒有力量。倒杯水在庭堂的低窪處,可以用芥草作船,而擱個杯子當船就會粘住不動了,因為水太淺而船太大了。
風聚積的力量不雄厚,它便無法托負巨大的翅膀。所以,鵬鳥飛到九萬裏高空,風就在它的身下,然後方能憑借風力飛行,背負著青天,毫無阻擋,這樣就能飛到南方了。
寒蟬與小灰雀對此覺得很奇怪,它說:“我猛地起飛,力圖到達榆樹和檀樹的樹枝,有時飛不到,也就落在地上而已,為什麽要到九萬裏的高空再而向南飛呢?”到近郊去的人,晚餐前就可以返回,肚子還沒餓,不需要幹糧;到百裏之外去,晚上就要準備第二天的幹糧;到千裏之外去,就需要三個月的時間來準備糧食。
寒蟬和灰雀這兩個小東西當然不懂得這些道理,小不點理解不了大塊頭,壽命短的理解不了壽命長的。為什麽這樣說呢?朝菌不知道有月初月末,寒蟬不知道有春天和秋天,這是活的短的。楚國南邊有壹種叫冥靈的大龜,五百年為春,五百年為秋;上古有壹種叫大椿的樹,八千年為春,八千年為秋,這就是長壽。
八百歲的彭祖是壹直以來所傳聞的壽星,人們若是和他比壽命,豈不可悲嗎?商湯和棘也有過前面所講的談話。在那草木不生的北方,有壹個很深的大海,那就是‘天池’。那裏有壹種魚,寬有好幾千裏,沒有人知道它有多長,名字叫鯤。
有壹只鳥,名字叫鵬,它的脊背像座大山,那展開的雙翅就像雲垂天邊。借著旋風盤旋而上九萬裏,超越雲層,背負青天,然後向南飛翔,去往南方的大海。小澤裏的麻雀譏笑鵬說:“它打算飛到哪兒去?我奮力起飛,不過幾丈高就落下來,盤旋於蓬蒿叢中,這也是我飛翔的極限了。
它打算飛到哪兒去?”這是大和小的分別。同樣地,那些才智勝任壹個官職、能力在壹鄉中優秀出眾、德行能投合壹個君王的心意的,能力能夠取得全國信任的,他們看待自己時,其實也像斥鴳的見識,所以宋榮子就譏笑他們。
宋榮子是那種世上的人們都贊譽他也不會讓他感到鼓舞,他也並不因此就感到沮喪,清楚地知道該做什麽,不該做什麽,辨明榮辱的界限,至此而已。這種人世上,不多吧。這樣雖然免了步行,還是有所憑借的。
列子能駕風行走,輕盈美好,十五天後方才回到地面上,有他這樣福氣的人不多吧。但他雖然可免於行走的勞苦,卻還是要有所依賴。
人如果能夠遵循自然的本性,把握“六氣”即陰、陽、風、雨、晦、明等宇宙萬物的規律變化,遨遊於無窮無盡的境域,卻還是要有所依賴。因此說:道德修養最高的人能順應客觀,忘掉自己,“神人”沒有功績心,“聖人”沒有名望心。
出自:莊子 [戰國時期]《莊子》中《逍遙遊》。
擴展資料:
文章創作背景
莊子天才卓絕,聰明勤奮,“其學無所不窺”,並非生來就無用世之心。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子雖有祈向,不可得也”。壹方面,“竊鉤者誅,竊國者侯”的腐敗社會使他不屑與之為伍;另壹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的現實處境又使他無法壹展抱負。
人世間既然如此汙穢,“不可與莊語”,他追求自由的心靈只好在幻想的天地裏翺翔,在絕對自由的境界裏尋求解脫。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他寫出了苦悶心靈的追求之歌《逍遙遊》。
《逍遙遊》是《莊子》的第壹篇,集中代表了莊子的哲學思想。“逍遙遊”是莊子的人生理想,是莊子人生論的核心內容。“逍遙遊”是指“無所待而遊無窮”,對世俗之物無所依賴,與自然化而為壹,不受任何束縛自由地遊於世間。
“逍遙”,在莊子這裏是指人超越了世俗觀念及其價值的限制而達到的最大的精神自由。“遊”,並不是指形體之遊,更重要的是指精神之遊,形體上的束縛被消解後,自然就可以悠遊於世。逍遙遊就是超脫萬物、無所依賴、絕對自由的精神境界。
在莊子看來,達到這種境界的最好方法就是“心齋”“坐忘”,這兩者體現了壹種精神自由和天人合壹的精神逍遙遊。
《逍遙遊》全篇集中表現了莊子哲學思想的壹個重要方面,即虛無主義與絕對自由。它不僅對嵇康、阮籍、陶淵明、李白、蘇軾、曹雪芹等古代後世作家的思想和創作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而且還對中國現當代的政治家、科學家、文學家等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在現代政治家當中,受影響最大的莫過於毛澤東。在現代文學家中,?魯迅傾心於莊子的哲學和文章,思想和文風上受到其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此外,聞壹多、郭沫若等文學大家也受其影響很大。
《逍遙遊》不僅影響著中國當代的政治家與文學家,對中國當代科學家也產生著重要的影響。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就曾說過:“莊子的《逍遙遊》上說:‘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裏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裏也。’
簡潔地代表了莊子時代的進化論。當時的幾千裏,對我們現在來說就是近於無限大。莊子的鵬,可以代表了整個宇宙;鵬之飛象征了整個宇宙的開始,也代表BigBang(大膨脹)。”
莊子的逍遙遊理論,千百年來,深刻影響了後世關於生活的思維方式和處世態度,為人們開辟了壹條通往自由的人生之路。
莊子逍遙人生觀對世俗工具價值進行了批判,強調從宇宙的高度來把握人的存在,使人的精神從現實中升華,並且破除自我中心,從固步自封、自我局限的狹隘心境中擺脫出來,以免在平庸忙碌之中迷失和異化了自我。這對擴展人們的思想視野,開闊人們的心靈空間,使人們的思想認識和精神內涵達到新的境界,具有壹定的現實意義。
莊子約生於公元前369年。這主要從兩個方面考察:首先,《史記》記載莊子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又記有楚威王派使者厚幣聘莊子壹事。
楚威王元年(前339年),即梁惠王三十二年、齊宣王三年,而威王卒於十壹年(前329年),且“周能致楚聘,必已三四十歲”,則莊子生年應不晚於前369至前359年;其次,《莊子》“於魏文侯、武侯皆稱謚”,而於惠王“初稱其名,又稱為王”,則莊子的生年應“在魏文侯、武侯之世,最晚當在惠王初年”,亦即公元前369年。
莊子曾做過宋國地方的漆園吏,與梁惠王、齊宣王是同時期人,以莊子之才學取財富高位如探囊取物,然莊子無意仕進,只在不長的時間裏做過管漆園的小官。
莊子的學問淵博,遊歷過很多國家,對當時的各學派都有研究,進行過分析批判。楚威王聽說他的才學很高,派使者帶著厚禮,請他去做相國。莊子笑著對楚國的使者說:“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
可妳就沒有看見祭祀用的牛嗎?餵養它好幾年,然後給它披上有花紋的錦繡,牽到祭祀祖先的太廟去充當祭品。到了這個時候,它就想當個小豬,免受宰割,也辦不到了。妳趕快給我走開,不要侮辱我。我寧願象烏龜壹樣在泥塘自尋快樂,也不受壹國君的約束,我壹輩子不做官,讓我永遠自由快樂。”
莊子的才學不可小視,然而其要本歸於老子之言。故其著書十余萬字,大多都是寓言。?[26]莊子因崇尚自由而不應楚威王之聘。後厭惡仕途,隱居著書,成為先秦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壹。被後世尊稱為道教祖師、南華真人、道教四大真人之壹。
當時諸侯混戰,爭霸天下,莊子不願與統治者同流合汙,便辭官隱居,潛心研究道學。他大大繼承和發展了老聃的思想,與老子並稱“道家之祖”。他把“貴生”、“為我”引向“達生”、“忘我”,歸結為天然的“道”、“我”合壹。
司馬遷在《史記》用精練的壹二百字介紹了莊子的生平,並未提起莊子的字,字子休是由唐人提出的。說他著書十余萬言,大抵都是寓言,如其中的《漁父》《盜跖》《胠篋》等篇,都是用來辨明老子的主張的。
莊子壹生著書十余萬言,書名《莊子》。這部文獻的出現,標誌著在戰國時代,中國的哲學思想和文學語言,已經發展到非常玄遠、高深的水平,是中國古代典籍中的瑰寶。
因此,莊子不但是中國哲學史上壹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時也是中國文學史上壹位傑出的文學家。無論在哲學思想方面,還是文學語言方面,他都給予了中國歷代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響,在中國思想史、文學史上都有極重要的地位。
莊子的文章,想象奇特,文筆變化多端,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並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諷刺的意味,對後世文學語言有很大影響。其超常的想象和變幻莫測的寓言故事,構成了莊子特有的奇特的想象世界,“意出塵外,怪生筆端。”(劉熙載《藝概·文概》)莊周和他的門人著有《莊子》(被道教奉為《南華經》),道家經典之壹。
莊子的散文在先秦諸子中獨具風格,大量采用並虛構寓言故事,想象奇特,形象生動。此外,還善於運用各種譬喻,活潑風趣,睿智深刻。文章隨意流出,汪洋恣肆,奇趣橫生。總體來說,莊子散文極具浪漫主義風格,在古代散文中罕有其比,贏得無數文人學士的仰慕。
百度百科-逍遙遊
百度百科-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