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教學內容分析
通用技術必修模塊“技術與設計1”第六章第二節《常見的技術圖樣》之“正投影與三視圖”(蘇教版)主要描述了正投影形成三視圖的方法、原理,三視圖的繪制(識讀)方法和規律等。三視圖作為壹種技術圖樣是設計交流與表達的壹種常用的技術語言形式。學生通過本節的學習,掌握“能繪制簡單三視圖”的知識和技能,學會壹種設計交流的技術語言,本節內容也是後續知識“形體的尺寸標註”和“機械加工圖”的基礎。
二、教學對象分析
通過前面章節的學習,高中學生能夠較熟練地繪制草圖,(識讀)透視效果圖圖和繪制正等軸測圖,也有光線投射成影的感知和體驗。教學可以從學生的現有知識和經驗出發,按照直觀感知、操作確認、思辯求證的認識過程展開,建構正投影與三視圖的知識體系。
三、教學目標及分析
1.知識目標:
(1)理解投影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了解正投影法方法、特性及三視圖成圖原理和規律;
(3)了解三視圖的技術語言特性;
(4)了解三視圖的壹般繪圖規則。
2.能力目標:
(1)能繪制(識讀)簡單的三視圖;
(2)學會規範作圖的方法和技能。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感受技術交流中三視圖的作用;
(2)養成細致、嚴謹的態度。
4、教學重點:
(1)了解三視圖成圖原理和規律;
(2)了解簡單的.三視圖的繪制(識讀)。
4、教學難點:
(1)選擇擺放位置確定主視方向;
(2)能規範繪制和識讀簡單的三視圖。
四、教學準備
電腦,投影儀,多媒體課件,模型,泡沫塑料,肥皂,小刀,印框繪圖紙,繪圖板,鉛筆,三角尺,圓規等。
五、教學策略及媒體運用
在本節的教學中,將采用“主導—主體”的設計模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知識建構和能力拓展。總體教學流程為:“情境導入——知識建構——合作探究——總結提升——能力拓展”。本節安排1課時。
1、通過學生對設計交流的技術語言進行回顧和復習對本節課內容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2、利用點光源和平行光源、立體模型、多媒體課件等教具演示投影、正投影下物體形狀、大小變化以及正投影的基本特性。並建構三視圖概念。
3、學生根據正投影特性,三視圖成圖原理和方法,利用平行光源合作探究三視圖的繪制。
4、學生使用實物展臺展示繪制的三視圖,師生***同總結三視圖的壹般規律和規則。由識讀三視圖練習,體驗三視圖在技術交流中的作用並拓展學生應用能力。
六、教學過程:
第壹節 ?正投影與三視圖
壹、投影法的概念
二、投影法的分類
1、中心投影法
中心投影法是投射線匯交壹點的投影法。
2、平行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是投射線相互平行的投影法、平行投影法分斜投影法和正投影法。
三、正投影的基本特性
圖樣是根據正投影法的原理所繪制而成。正投影***有三種特性:真實性、積聚性、類似性。
四、物體的三視圖
1.工程上為什麽要用三視圖?
在工程設計時,使用的投影圖必須能夠確切地表達物體的形狀。為此,人們采用增加投影面的方法,來達到完全確定物體形狀的目的。
2.位置與主視方向?
3. 建立三投影面體系
它由三個相互垂直的投影面組成。
正立投影面,簡稱正立面,用"V"標記;
側立投影面,簡稱側立面,用"W"標記;
水平投影面,簡稱水平面,用"H"標記;
4.三視圖的形成
三視圖的形成
圓柱、圓錐、球體、六棱柱
5.三視圖的投影關系:
俯視圖反映物體的長和寬,主視圖反映它的長和高,左視圖反映它的寬和高。因此,物體的三視圖之間具有如下的對應關系:
“長對正”;
“高平齊”;
“寬相等”。
6.繪制三視圖的步驟。
自習
1、填 空
2、對照立體圖,在三視圖中填空物體的方位
3、對照立體圖,將對應的俯視圖、左視圖號填入表中
馬上行動P119繪制三視圖
小結:
1.工程上為什麽要用三視圖?
2.位置與主視方向?
3.三視圖的三投影面體系
4.三視圖的形成
圓柱、圓錐、球體、六棱柱
5.三視圖的投影規律:
“主俯視圖長對正”;
“主左視圖高平齊”;
“俯左視圖寬相等”。
6.繪制三視圖的步驟。
壹、形體分析,二、制圖,1、選擇繪圖比例2、選擇圖紙3、繪制主左視圖的基準線4、畫出主視圖5、畫出45°角的輔助線6、分別畫出左視圖、俯視圖7、檢查,加深圖線8、標註尺寸、代號、完成全圖
馬上行動P123切制實物模型
課後作業
1.預習形體的標註尺寸
2.完成P129的第二題
教學流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