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傳說有紀念屈原說、迎濤神說、龍的節日說。
傳說,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死後又被蛟龍所困,世人都為此事感到悲哀,所以每當到了此日就會投五色絲粽子到水中去,為的就是驅蛟龍。迎濤神說這種說法是出自於東漢的《曹娥碑》,春秋時吳國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後,化為濤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節。
龍的節日說,這種說法來自於聞壹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端午節兩個最主要的活動吃粽子和競渡,都與龍相關。粽子投入水裏常被蛟龍所竊,而競渡則用的是龍舟。競渡與古代吳越地方的關系尤深,況且吳越百姓還有斷發紋身“以像龍子”的習俗。
端午節的習俗
1、吃粽子
粽子作為祭祀用品,早在春秋時期就已出現,但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則是在晉代,這壹時期,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了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
2、拴五色絲線
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種顏色,青、紅、白、黑、黃被視為吉祥色。在端午這壹天,孩子們要在手腕腳腕上系上五色絲線,以保安康。
3、飲雄黃酒
端午飲雄黃酒的習俗,古時候在長江流域地區極為盛行。古語曾說“飲了雄黃酒,病魔都遠走”。
4、賽龍舟
賽龍舟是中國端午節的習俗之壹,也是端午節最重要的節日民俗活動之壹,在中國南方地區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賽龍舟習俗,而大部分是劃旱龍舟舞龍船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