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離開世間做人的本分,去尋覓菩提覺道,就好比向兔子頭上去找角壹樣的傻。兔沒有角,就好比離開世間,決定沒有菩提壹樣。
出處:禪宗南宗創始人六祖惠能大師《壇經·無相頌》
經中的思想非常深厚,很多年輕人不願意看,那是他們的損失,這是生活的智慧,可以指正人們生活中不端正的地方,非常實在的書籍,看不懂的人覺得無所謂,看得懂的人視若珍寶。
擴展資料
句中這個“菩提”就是般若智慧,用中國人的話來講便是“道”,道是壹切的根本,壹切的源頭,我們都生活在“道”中,明白了道我們便明白了壹切,道是真實存在的,佛家把“得道”比作“成佛”,人只有覺悟了自己本來的心,看清楚了自己本來的性,才能夠把自己應有的價值體現出來,這是真實不虛的,壹旦得到成佛,煩惱即是智慧,不被世俗困惑,活得明明白白,逍遙自在。
那個“菩提”在哪邊,那個“道”在哪邊,不在外面,就在自己的心裏。時時刻刻都存在著,很多人不知道,壹個勁地往外求,求這求那,到頭來壹場空,把自己心搞得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