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曹爽是誰的兒子 司馬懿討曹爽是為何

曹爽是誰的兒子 司馬懿討曹爽是為何

曹爽(?-249年),字昭伯,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三國時期曹魏宗室、權臣,大司馬曹真之子。自少以宗室身份出入宮中,謹慎持重。曹睿即位後,即任他為散騎侍郎,累遷城門校尉,加散騎常侍,轉任武衛將軍;曹睿臥病時,拜曹爽為大將軍,假節鉞;齊王曹芳即位後,曹爽又被加為侍中,改封武安侯。曹爽原本謙虛謹慎,後來任用私人,專權亂政,侵吞財產,壹意孤行出兵伐蜀造成國內虛耗死傷慘重,起居自比皇帝。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後,因謀反之罪,在朝議後被誅族。

曹真(?-231年),字子丹,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曹操族子。三國時期曹魏名將,官至大將軍、大司馬。

司馬懿同曹爽壹樣,均是魏國時期的三朝元老,壹代重臣,他們為魏國的發展貢獻了自己的熱情與青春,出謀獻計,不斷的擴大著魏國的勢力範圍,抵禦著吳國、蜀國的夾擊進攻。

既同為權臣,那麽日常摩擦便無可避免,或為自身利益,或為打擊對手,在曹睿死後,這種矛盾便升華到頂峰。

曹爽為武將,且手握重兵,他率先發難,奪取了司馬懿的兵權,將司馬懿逼至死角,卻又沒有斬殺他,這為他自己的悲劇提供了可能,當他以為將司馬懿打擊到壹蹶不振,沾沾自喜時,司馬懿早已暗中運籌帷幄,排兵布陣了。

態度決定命運,不同的態度決定了不同的命運,司馬懿的足智多謀,斬草除根的性格態度,決定了他斬殺曹爽時絕不會心慈手軟。當然也正是因為他的決斷,重新拉開了新的歷史,伴隨著魏國的落幕,三國的結束,西晉如新日壹般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