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是什麽意思

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是什麽意思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意思是:要問為何那方塘的水會這樣清澈呢?是因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頭為它源源不斷地輸送活水啊。

出自南宋朱熹的《觀書有感二首》

其壹

半畝方塘壹鑒開,天光雲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譯文:

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壹面鏡子壹樣打開,清澈明凈,天光、雲影在水面上閃耀浮動。

要問池塘裏的水為何這樣清澈呢?是因為有永不枯竭的源頭源源不斷地為它輸送活水。

註釋:

方塘:又稱半畝塘。

鑒:壹說為古代用來盛水或冰的青銅大盆。鏡子;也有學者認為鏡子。指像鑒(鏡子)壹樣可以照人。

天光:是說天的光和雲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變動,猶如人在徘徊。

徘徊:來回移動。

為:因為。

渠:它,第三人稱代詞,這裏指方塘之水。

那得:怎麽會。

那:怎麽的意思。

清如許:這樣清澈。

如:如此,這樣。

清:清澈。

源頭活水:比喻知識是不斷更新和發展的,從而不斷積累,只有在人生的學習中不斷地學習、運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進和活力,就像水源頭壹樣。

賞析:

這是壹首極其有藝術哲理性的小詩。人們在品味書法作品時,時常有壹種神采飛揚的藝術感覺,詩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將這種內心感覺化作可以感觸的具體形象加以描繪,讓讀者自己去領略其中的奧妙。所謂“源頭活水”,當指書寫者內心的不竭藝術靈感。

擴展資料: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謚文,世稱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於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省尤溪縣)。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

朱熹是唯壹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是“二程”(程顥、程頤)的三傳弟子李侗的學生,與二程合稱“程朱學派”。朱熹的理學思想對元、明、清三朝影響很大,成為三朝的官方哲學,是中國教育史上繼孔子後的又壹人。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