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江郎才盡成語故事

江郎才盡成語故事

江郎才盡成語故事11篇

江郎才盡成語故事1

 成語故事:

 南北朝時,有壹位名叫江淹的人,他是當時有名的文學家。江淹年輕的時候很有才氣,會寫文章也能作畫。可是當他年老的時候,總是拿著筆,思考了半天,也寫不出任何東西。因此,當時人們謠傳說:有壹天,江淹在涼亭裏睡覺,做了壹個夢。夢中有壹個叫郭璞的人對他說:我有壹支筆放在妳那裏已經很多年了,現在應該是還給我的時候了。江淹摸了摸懷裏,果然掏出壹支五色筆來,於是他就把筆還給郭璞。從此以後,江淹就再也寫不出美妙的文章了。因此,人們都說江郎的才華已經用盡了。

 成語解釋:

 四字成語:江郎才盡

 出自:《南史·江淹傳》嘗宿守冶亭,夢壹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吾有筆在卿處多年。 可以見還。”淹乃探懷中,得玉色彩筆以授之;爾後為詩,絕無美句, 時人謂之才盡。

 解釋:“江郎”,指南朝文學家江淹,年輕時很有才氣,到晚年文思 漸漸衰退。“盡”,完,沒了。江郎的文才沒了。比喻才思減退。

 造句:

 (1) “這這這……”他突然江郎才盡,心慌意亂,舌根子發短了。

 (2) 他已經江郎才盡,已經放棄了希望和改變,還指望以"不作為"來贏得20xx年的選舉。

 (3) 本來是壹個有才華的青年,就這樣被捧得暈頭轉向,最後弄得江郎才盡。

 (4) 當時有些批評家說他江郎才盡了,我們從沒有這種感覺.

 (5) 這位作家年輕時十分出色,得獎後不再努力,現在看來已經江郎才盡,寫不出什麽好東西了。

 (6) 老王近年眼力不行,作品極少,而他卻說自己是江郎才盡了。

 (7) 這作家似乎已經江郎才盡,再也寫不出東西來了.

 (8) 從今往後,我明白了,只有低能者才會江郎才盡,我並非低能者.

 (9) 壹副好的繪畫藝術創作,大多都是在不可預知的情況下完成的,創作過程中常常會讓妳覺得"江郎才盡",又常常會讓妳感遇"柳暗花明"。

 (10) 她為了作文作業苦思冥想,已到了江郎才盡的地步。

江郎才盡成語故事2

  江郎才盡的主人公是誰?

 江郎才盡的主人公是江淹

 江郎才盡:比喻才情減退。

  江淹的簡介:

 江淹(444年—505年),字文通,中國南朝文學家。祖籍濟陽考城(今河南蘭考縣東)。江淹出生於南朝宋,年少時即因文章而聲名顯著,壹生為官歷南朝宋、齊、梁三朝。晚年他仍擔任齊、梁朝的高官,但是作品質量卻大不如以前,被認為是才思衰退所致,因此世人說他“江郎才盡”,至今傳為文壇掌故。

  江郎才盡的故事:

 南朝的江淹,字文通,他年輕的時候,就成為壹個鼎鼎有名的文學家,他的詩和文章在當時獲得極高的評價。

 可是,當他年紀漸漸大了以後,他的文章不但沒有以前寫得好了,而且退步不少。他的詩寫出來平淡無奇,而且提筆吟握好久,依舊寫不出壹個字來; 偶爾靈感來了,詩寫出來了,但文句枯澀,內容平淡得壹無可取。

 於是就有人傳說,有壹次江淹乘船停在禪靈寺的河邊,夢見壹 個自稱叫張景陽的人,向他討還壹匹綢緞,他就從懷中掏出幾尺綢緞還他。因此,他的文章以後便不精彩了。又有人傳說,有壹次江淹在冶亭中睡午覺,夢見壹個自稱郭璞的人,走到他的身邊,向他索筆,對他說:“文通兄,我有壹支筆在妳那兒已經很久了,現在應該可以還給我了吧!” 江淹聽了,就順手從懷裏取出壹支五色筆來還他。

 據說從此以後,江淹就文思枯竭,再也寫不出什麽好的文章了。

  江郎才盡的啟示:

 滿足於功成名就的現狀和在文學上不思進取,這才是江郎才盡的主要原因。這告誡我們要不滿足現有的成就,只有努力上進,積極進取才會有更大的進步。

江郎才盡成語故事3

  出處

 《南史》。

 江淹是南北朝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曾連續在宋、齊、梁三代做過官,擔任過好多官職。

 江淹年輕時,家中非常貧困。由於父親早世,所以他很小的時候,就上山砍柴,靠賣柴和母親來維持生活。盡管條件艱苦,江淹仍然發奮讀書。由於他刻苦自學,寫出好多非常精彩的文章和詩篇,世人讀了,個個稱贊,他的名氣很快傳揚開了,最終受到朝廷的器重。

 可是到了晚年,江淹的才思大大減退,寫出的文章平平淡淡,沒有文采,詩篇也再沒有佳句出現。人們都搖著頭說:“江郎才盡了。”

 如果探究原因,大概是江淹後來做了大官,公務繁忙,沒空去寫詩著文吧。而且在他享有盛名以後,地位變了,生活富裕了,也就不再刻苦學習了,自然就大大退步了。

 當時有關江淹的神話傳說,道出了壹個離奇的答案。有壹天,江淹寄宿在禪靈寺。夜晚他做了壹個奇怪的夢,夢見有壹個人走來對他說:“從前,我把壹匹錦緞寄存在妳懷裏,如今已有很長時間了,請妳還給我吧!”江淹摸摸懷裏,果然有壹匹光彩絢麗的錦緞,他不由自主地拿出來。還給了那個人。醒來後,江淹感到腹中空空,拿起筆來,總也寫不好文章。

 還有人說,江淹晚上在冶亭住宿,夜晚走來壹位俊秀的男人,笑著對他說:“我是晉朝的文學家郭璞,當初我把壹支筆留給了妳,今天我是來要筆的,請還給我吧。”江淹向懷中壹摸,果然有支筆,取出來壹看,竟然是支五彩筆。江淹就把筆交還給了那個人。從此,江淹寫作便每況愈下了。

  釋義

 原指江郎年輕時有文名,晚年詩文無佳句。後常比喻才思減退。

江郎才盡成語故事4

  成語 江郎才盡

  拼音: jiāng láng cái jìn

  解釋: 江郎:指南朝江淹。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詩文無佳句。比喻才情減退。

  成語故事:

 南北朝時,有壹位名叫江淹的人,他是當時有名的文學家。江淹年輕的時候很有才氣,會寫文章也能作畫。可是當他年老的時候,總是拿著筆,思考了半天,也寫不出任何東西。因此,當時人們謠傳說:有壹天,江淹在涼亭裏睡覺,做了壹個夢。夢中有壹個叫郭璞的人對他說:我有壹支筆放在妳那裏已經很多年了,現在應該是還給我的時候了。江淹摸了摸懷裏,果然掏出壹支五色筆來,於是他就把筆還給郭璞。從此以後,江淹就再也寫不出美妙的文章了。因此,人們都說江郎的才華已經用盡了。

  造句

 1、本來是壹個有才華的青年,就這樣被捧得暈頭轉向,最後弄得江郎才盡。

 2、這幾位作家久未有作品問世,是否已經江郎才盡?

 3、他已經江郎才盡,已經放棄了希望和改變,還指望以“不作為”來贏得20xx年的選舉。

 4、壹副好的.繪畫藝術創作,大多都是在不可預知的情況下完成的,創作過程中常常會讓妳覺得“江郎才盡”,又常常會讓妳感遇“柳暗花明”。

 5、有些時候所以會感到江郎才盡,也許是因為我們對生命的熱情消退了。

 6、不,他不能和菊子散夥。散了夥,他必感到空虛,寂寞,無聊,或者還落個江郎才盡,連詩也寫不出了。

 7、如果不持續努力,即使是有點天份,也會江郎才盡。

 8、他開始恐慌,他怕會失去這段旋律然後從此江郎才盡。

 9、這位作家年輕時十分出色,得獎後不再努力,現在看來已經江郎才盡,寫不出什麽好東西了。

 10、我已經江郎才盡,我不認為我可以再寫出任何流行樂了。

江郎才盡成語故事5

 漢字書寫:江郎才盡

 漢語註音:jiāng láng cái jìn

 成語出處:南朝.梁.鐘嶸《詩品》卷中:“初,淹罷宣城郡,遂宿冶亭。夢壹美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我有筆在卿處多年矣,可以見還。’淹探懷中,得五色筆授之。而後為詩,不復成語,故世傳‘江郎才盡’。”

 成語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補語;用於書面語。

 江郎才盡的意思:江郎:指南朝的江淹。原指江淹少年有文采,晚年寫詩卻無佳句。比喻人的文采思情衰退。

 江郎才盡的近義詞:才思枯竭、智盡能索、黔驢技窮、江淹才盡、計窮智短;

 江郎才盡的反義詞:文思泉湧、出類拔萃、出口成章、學富五車、初露鋒芒、才華橫溢、文思敏捷;

 江郎才盡的故事

 南北朝時期,壹位赫赫有名的文學家名叫江淹,年紀輕輕就已經才氣無雙,他的作品被人們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但是安逸的生活漸漸磨光了江淹的才華。當他年紀越來越大的時候,寫文章的水平逐漸退步很多,寫詩的時侯還經常提筆好久也寫不出壹個字來,即使寫出來也是沒有什麽內容可言。於是人們就有了這樣的壹個傳說:有壹次,江淹坐船回家的時侯船停在禪靈寺,江淹在夢見壹個自稱叫張景陽的人向他討還壹匹綢緞,江淹從懷中掏出幾尺綢緞還給他,從此江淹的文章便不再精彩了。也有人傳說,有壹次江淹在涼亭中睡覺,夢見壹個自稱郭璞的人走到他的面前說:“我的筆在妳那裏很多年了,現在應該是還給我的時候了吧?”江淹聽了摸了摸懷裏,果然從懷裏取出壹枝光彩奪目的五色筆來還他。據說自從江淹南柯壹夢以後,江淹就文思枯竭了,再也寫不出美妙的文章了。因此,人們都說江郎的才華已經用盡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孜孜不倦地學習,壹直上進,不然就會不進則退。

 江郎才盡例句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九壹回:“如今弄了這個,還不知可能敷衍交卷。我被妳鬧的真是江郎才盡了。”

 老舍《四世同堂》五十五:“不,他不能和菊子散夥。散了夥,他必感到空虛,寂寞,無聊,或者還落個江郎才盡,連詩也寫不出了。”

 馬識途《學習創作的機會》:“我是不相信世上真有‘江郎才盡’的事。江淹晚年寫不出好作品來,不是他才盡了,是他已安於逸樂,不再熱愛生活了。”

 江郎才盡造句

 有人說妳原地踏步,也有人說妳江郎才盡,妳不如寫壹首膾炙人口的歌來反擊他們。

 從那以後,我明白了壹個道理,只有得意忘形的低能者才會江郎才盡,我並非低能者。

江郎才盡成語故事6

 南北朝的時候,河南考城這個地方出了壹個文學家,名叫江淹。

 江淹從小就失去了父親,與母親相依為命,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江淹讀書十分用功,在年輕的時候就能寫得壹手好詩文,成為當時負有盛名的文學家,人們稱他為江郎。

 不久他就受到了朝廷的重用,當上了大官,然而生活條件的優越,使江淹不願再去刻苦讀書,他也越來越脫離下層人民的生活。因此到晚年的時候,文章不但沒有寫得更好,而且越來越退步,對此人們有很多傳說。

 有的說,有壹次江淹外出乘船,在禪林寺旁邊的河裏,夜裏睡覺的時候,夢見壹個自稱是張景陽的人,向他討回過去借的壹匹綢緞,江淹便從懷裏拿出自己身上剩下的幾尺綢緞還給了他,從此江淹的文章水平就大不如前了。

 也有人說,有壹天江淹在涼亭裏睡覺,做了壹個夢,夢中有壹個叫郭璞的人對他說,我有壹支五色筆放在妳那裏已經很多年了,現在應該是還給我的時候了。江淹摸了摸懷裏,果然掏出壹支五色筆來,於是他就把筆還給了郭璞,從此以後江淹就再也寫不出美妙的文章了。

 因此人們都說,江郎的才華已經用盡了。人們於是就把這個故事概括為江郎才盡。

 後來人們就用江郎才盡這個成語來比喻某人的才思減退或者本領用完的意思。

 江是指的江淹,郎是古代人對男子的美稱,才是才思、才情,盡是指的空、完的意思。

江郎才盡成語故事7

 嘗宿守冶亭,夢壹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吾有筆在卿處多年。可以見還。”淹乃探懷中,得玉色彩筆以授之;爾後為詩,絕無美句,時人謂之才盡。

 釋義“江郎”,指南朝文學家江淹,年輕時很有才氣,到晚年文思漸漸衰退。“盡”,完,沒了。江郎的文才沒了。比喻才思減退。

 故事江淹,字文通,他年輕的時候,就成為壹個鼎鼎有名的文學家,他的詩和文章在當時獲得極高的評價。可是,當他年紀漸漸大了以後,他的文章不但沒有以前寫得好了,而且退步不少。他的詩寫出來平淡無奇;而且提筆吟哦好久,依舊寫不出壹個字來,偶爾靈感來了;詩寫出來了,但文句枯澀,內容平淡得壹無可取。於是就有人傳說,有壹次江淹乘船停在禪靈寺的河邊,夢見壹個自稱叫張景陽的人;向他討還壹匹綢緞,他就從懷中拘出幾尺綢緞還他。因此,他的文章以後便不精采了。又有人傳說;有壹次江淹在冶亭中睡午覺;夢見壹個自稱郭璞的人,走到他的身邊,向他索筆,對他說:“文通兄,我有壹支筆在妳那兒已經很久了,現在應該可以還給我了吧!”江淹聽了,就順手從懷裏取出壹支五色筆來還他。據說從此以後,江淹就文思枯竭,再也寫不出什麽好的文章了。

江郎才盡成語故事8

 出處:《南史·江淹傳》。

 意思:形容本來很有文才,後來卻寫不出什麽好作品了。或作“才盡江郎”。

 江淹是南北朝時著名的文學家。他曾連續在南朝的宋、齊、梁三代做過官。在梁,曾任“金紫光祿大夫”,並被封為“醴陵侯”,因此,他的詩文集稱《醴陵侯集》。據《南史》載,他年輕時候,家裏很窮,由於刻苦自學,寫出了很精采的詩和文章,並且以此出名。

 可是,到了晚年,他的才思卻大大減退,文章平淡,詩也沒有什麽佳句。當時人們都說“江郎才盡”了。“江郎”為什麽“才盡”呢?原因多半是因為做了大官和享有盛名以後,生活優遊,自滿自足,不再刻苦努力,所以就退步了。

 不過,當時還有壹個神話似的傳說,說:江淹有壹天晚上,夢見壹個人,自稱是郭璞(晉代壹位著名的文學家),他對江淹說道:“我有壹枝筆,留在妳處已經多年,請歸還給我吧!”江淹向懷中壹摸,果然有壹枝五色彩筆,就還給了那人。從此,江淹就寫不出精彩的文句了。

江郎才盡成語故事9

 江淹,字文通,他年輕的時候,就成為壹個鼎鼎有名的文學家,他的詩和文章在當時獲得極高的評價。可是,當他年紀漸漸大了以後,他的文章不但沒有以前寫得好了,而且退步不少。他的詩寫出來平淡無奇;而且提筆吟哦好久,依舊寫不出壹個字來,偶爾靈感來了;詩寫出來了,但文句枯澀,內容平淡得壹無可取。於是就有人傳說,有壹次江淹乘船停在禪靈寺的河邊,夢見壹個自稱叫張景陽的人;向他討還壹匹綢緞,他就從懷中拘出幾尺綢緞還他。因此,他的文章以後便不精彩了。又有人傳說;有壹次江淹在冶亭中睡午覺;夢見壹個自稱郭璞的人,走到他的身邊,向他索筆,對他說:“文通兄,我有壹支筆在妳那兒已經很久了,現在應該可以還給我了吧!”江淹聽了,就順手從懷裏取出壹支五色筆來還他。據說從此以後,江淹就文思枯竭,再也寫不出什麽好的文章了。

 李林甫,唐玄宗時官居“兵部尚書”兼“中書令”這是宰相的職位。

 此人若論才藝倒也不錯,能書善畫。但若論品德,那是壞透了。他忌才害人,凡才能比他強、聲望比他高、權勢地位和他差不多的人,他都不擇手段地排斥打擊。對唐玄宗,他有壹套餡媚奉承的本領。他竭力遷就玄宗,並且采用種種手法,討好玄宗寵信的嬪妃以及心腹太監,取得他們的歡心和支持,以便保住自己的地位。 李林甫和人接觸時,外貌上總是露出壹副和藹可親的樣子,嘴裏盡說些動聽的“善意”話,但實際上,他的性格非常明險狡猾,常常暗中害人。例如有壹次,他裝做誠懇的樣子對同僚李適之說:“華山出產大量黃金,如果能夠開采出來,就可大大增加國家的財富。可惜皇上還不知道。李適之以為這是真話,連忙跑去建議玄宗快點開采,玄宗壹聽很高興,立刻把李林甫找來商議,李林甫卻說:“這件事我早知道了,華山是帝王‘風水’集中的地方,怎麽可以隨便開采呢?別人勸您開采,恐怕是不懷好意;我幾次想把這件事告訴您,只是不敢開口。” 玄宗被他這番話所打動,認為他真是壹位忠君愛國的臣子,反而對適之大不滿意,逐漸將他疏遠了。就這樣,李林甫憑借這套特殊“本領”,他壹直做了十九年宰相。 後來,司馬光在編《資治通鑒》時評價李林甫,指出他是個口蜜腹劍的人,這是很符合實際的

 成語出處:《資治通鑒·唐紀·玄宗天空元年》李林甫為相,尤忌文學之士,或陽與之善,啖以甘言而陰陷之。世謂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

 成語釋義:比喻口頭上說話好聽,像蜜壹樣甜,肚子裏卻懷著暗害人的陰謀。

 春秋時,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在吳國囚禁三年,受盡了恥辱:回國後,他決心自勵圖強,立誌復國。

 十年過去了,越國國富民強,兵馬強壯,將士們又壹次向勾踐來請戰:“君王,越國的四方民眾,敬愛您就象敬愛自己的父母壹樣。現在,兒子要替父母報仇,臣子要替君主報仇。請您再下命令,與吳國決壹死戰。”

 勾踐答應了將士們的請戰要求,把軍士們召集在壹起,向他們表示決心說:“我聽說古代的賢君不為士兵少而憂愁,只是憂愁士兵們缺乏自強的精神。我不希望妳們不用智謀,單憑個人的勇敢,而希望妳們步調壹致,同進同退。前進的時候要想到會得到獎賞,後退的時候要想到會受到處罰。這樣,就會得到應有的賞賜。進不聽令,退不知恥,會受到應有的懲罰。”

 到了出征的時候,越國的人都互相勉勵。大家都說,這樣的國君,誰能不為他效死呢?由於全體將士鬥誌十分高漲,終於打敗了吳王夫差,滅掉了吳國。

 成語出處:《國語·越語上》勾踐既許之,乃致其眾而誓之曰:“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屢進屢退也。”

 成語釋義:打仗不能光憑個人的勇敢,要用智謀,要靠集體的力量。

江郎才盡成語故事10

 江郎才盡的主人公是誰?

 江郎才盡的主人公是:江淹

江郎才盡的出處

 鐘嶸《詩品》:初,淹罷宣城郡,遂宿冶亭。夢壹美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我有筆在卿處多年矣,可以見還。’淹探懷中,得五色筆授之。而後為詩,不復成語,故世傳江淹才盡。

 《南史·江淹傳》:“淹乃探懷中得五色筆壹以授之。爾後為詩絕無美句,時人謂之才盡。”

 老舍《四世同堂》五五:“不,他不能和菊子散夥。散了夥,他必感到空虛,寂寞,無聊,或者還落個~,連詩也寫不出了。”

江郎才盡的典故

 《南史》中除了記載以上故事外,還記載了壹個類似的“索錦”的故事,發生在張協與江淹之間。

 南朝的江淹,字文通,宋州濟陽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程莊鎮)人,他年輕的時候,就成為壹個鼎鼎有名的文學家,他的詩和文章在當時獲得極高的評價。 可是,當他年紀漸漸大了以後,他的文章不但沒有以前寫得好了,而且退步不少。他的詩寫出來平淡無奇,而且提筆吟握好久,依舊寫不出壹個字來; 偶爾靈感來了,詩寫出來了,但文句枯澀,內容平淡得壹無可取。於是就有人傳說,有壹次江淹乘船停在禪靈寺的河邊,夢見壹 個自稱叫張景陽的人,向他討還壹匹綢緞,他就從懷中掏出幾尺綢緞還他。因此,他的文章以後便不精彩了。又有人傳說,有壹次江淹在冶亭中睡午覺,夢見壹個自稱郭璞的人,走到他的身邊,向他索筆,對他說:“文通兄,我有壹支筆在妳那兒已經很久了,應該可以還給我了吧!” 江淹聽了,就順手從懷裏取出壹支五色筆來還他。據說從此以後,江淹就文思枯竭,再也寫不出什麽好的文章了。

 江淹曾不無得意地對弟子說:吾本素官,不求富貴,今之忝竊遂至於此,平生言止足之事,亦以備矣。在這種養尊處優的環境下,江淹再也沒有寫出好的文章。江淹的文思枯竭,江郎才盡。[1-2]

 其實並不是江淹的才華已經用完了,而是他當官以後,壹方面由於政務繁忙,另壹方面也由於仕途得意,無需自己動筆,勞心費力,就不再動筆了。久而久之,文章自然會逐漸遜色,缺乏才氣。(節選自《應用寫作》1995年第8期《但願“江郎”才不盡》)

江郎才盡成語故事11

 成語釋義:

 江郎的文才沒了。比喻才思減退。

 來源追溯:

 《南史·江淹傳》:嘗宿於冶亭,夢壹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吾有筆在卿處多年,可以見還。”淹乃探懷中,得五色彩筆以授之,爾後為詩,絕無美句,時人謂之才盡。

 故事鏈接:

 江淹是我國南北朝時期的著名文學家,年輕時就已經聲名鵲起,他的詩和文章在當時獲得極高的評價。

 但是,安富尊榮的生活漸漸磨光了他的才情。當他年紀漸漸大了以後,他的文章不但沒有進步,反而遜色不少。他寫詩往往提筆吟哦好久,也寫不出壹個字來,即使寫出來了,也是文句枯澀,內容平淡。

 於是就有人傳說,有壹次江淹乘船回家,停船禪靈寺,夢見壹個自稱叫張景陽的人向他討還壹匹綢緞,他就從懷中掏出幾尺綢緞還給他。從此,他的文章便不再精彩了。

 也有人傳說,有壹次江淹在冶亭中睡午覺,夢見壹個自稱郭璞的人,走到他身邊說:“我的筆在妳那裏多年,現在可以還給我吧?”江淹聽了,就順手從懷裏取出壹枝五色筆來還他。據說從此以後,江淹就文思枯竭,再也寫不出什麽好文章了。

 學以致用:

 劉老師年輕的時候才思敏捷,發表了許多精彩的作品,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仿佛江郎才盡,漸漸地沒有新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