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於運動”是伏爾泰說的。
伏爾泰原名為弗朗索瓦馬利·阿魯埃。是十八世紀法國資產階級啟蒙運動的泰鬥,被譽為“法蘭西思想之王”“法蘭西最優秀的詩人”“歐洲的良心”。主張開明的君主政治,強調自由和平等。代表作《哲學通信》《路易十四時代》《老實人》等。1778年5月30日逝世,享年83歲。
伏爾泰畢生主要從事戲劇創作,先後寫了50多部劇本,其中大部分是悲劇。他的文學作品中最有價值的是哲理小說。這是他開創的壹種新體裁,用戲謔的筆調講述荒誕不經的故事,影射和諷刺現實,闡明深刻的哲理。
生命在於運動的內涵:
1、宏觀層次來說
人的意識活動是由大腦細胞的功能活動所產生。當陰氣凝成的細胞的質喪失了陽氣默運於其中的能時,意識活動也就喪失了。再如人的肢體活動,也是由陽氣產生的神通過運動神經而默運於肌肉、骨節之中才能產生。
壹旦陰陽離決形神分開,人就不能活動。這時大腦結構和肢體組織的質的形依然存在,只是喪失了運於其中的能和神,就使大腦和組織都成為死物,而人的生命也就終結了。由此可以說生命在於運動。
2、微觀層次來說
物理學界通過長期研究早已發現,各種基本粒子都具有波粒二重性。根據現代量子物理學的原理,則只有運動的粒子才具有波的特性。可見微觀粒子壹旦靜止不動,波也就消失了。這種靜止不動的粒子,既喪失了波的特性,就成為有陰而無陽、有質而無能的單純性粒子,等於成了死的粒子。所以說生命在於運動。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生命在於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