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壹名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壹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案應該怎麽寫才好呢?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秋天的懷念教案4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秋天的懷念教案 篇1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文章細節,揣摩人物內心世界。
3、品讀文章質樸深沈的語言,在整體感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註意語言的積累和運用。
過程與方法:
從人物經歷導入,解讀“我”和母親,引導學生深入人物的內心世界,體悟親情和生命。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逐層深入,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和母親的經歷和感受,真正體悟到母愛的偉大,學會理解母親,感恩母親。
導入
今天上課之前,老師想向大家介紹壹個人!請同學們看大屏幕。在他臉上,妳看到了什麽?
是的,他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可是,妳知道嗎,他在21歲的大好年華高位截癱,痛失雙腿,卻在38年輪椅生涯中,創造了無數輝煌,人們這樣評價他:用殘缺的身體,說出了最為健全而豐滿的思想。他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存在的明朗和歡樂……說到這裏我想大家都已經知道了這個人的名字,他就是——
是的,就是史鐵生!大家猜壹猜,究竟是誰給予他第二次生命,讓他在絕境之中重拾希望的呢?
聽讀課文
初識母親
1、通過老師的範讀,請大家來認識壹下這位母親。
2、初識母親,相信同學們對她已經有了壹定的了解。接下來,就請大家快速地自讀課文,看看這是壹位怎樣的母親呢?
提示:請大家用壹兩個詞語概括壹下母親的特點。
品讀語言
感悟母愛
這真是壹位偉大堅強的母親,她把對兒子無私深沈的母愛融入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文中有許多對母親細節的描寫,請同學們用壹雙善於發現的慧眼,找出文中最讓妳感動的細節,讀壹讀,品壹品。
提示:請同學們用動情的語言讀出感動妳的細節,再加以品析。
小結:同學們的體會非常深刻!母愛給“我”以生活上的照顧,情感上的體貼並點燃“我”求生的希望。
朗讀課文
體察我心
1、文中沒有壹處直言母愛,母愛卻無處不在。可惜母親在世的時候,“我”理解了她的良苦用心嗎?
2、當時“我”的表現是怎樣的呢?
◆兩次看花“我”分別是什麽態度?
——抗拒 敷衍
◆當時“我”處於壹種什麽樣的精神狀態呢?
——絕望,懷著這種絕望的心情,“我”看到的景物也是黯淡的,大雁南飛,甜美的歌聲都讓“我”怒不可遏。
3、母親去世以後,史鐵生終於領會了她的良苦用心,從文中哪個段落可以看出史鐵生已經從絕望走向了希望呢?
第7段看似寫景,實則寫情,妳們看,出現在作者眼前的是壹個何等絢麗的秋天!
4、母親已經不在了,母愛卻壹直激勵著史鐵生。在母愛的澆灌下成長、成熟了的作者該是懷著怎樣的感情來懷念他與世長辭的母親的呢?
明確:懷念:愧疚、憐惜(心疼)、熱愛
秋天的懷念教案 篇2教學思路
以菊花為全文教學的點,以三次看菊花為線,以母親讓我好好兒活為思想內核,把本文置於史鐵生的人生境遇中,突破以往“母愛”主題的局限,將之上升為精神力量的喚醒和激發。
設計特點
板塊教學為形,讀中感悟,讀中品味
教學目標
1、品味重點句段,讓學生走進母子的內心世界。
2、抓住“菊花”,體悟兒子因母愛而獲得直面苦難的勇氣。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流程
壹、遊戲導入,引入課文
1、師生合作玩對著幹遊戲(課前短暫師生交流、引出史鐵生不聽母親的話)
2、有這樣壹位兒子,21歲了,但他不停媽媽的`話,還向媽媽發脾氣,這是怎麽回事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秋天的懷念》,壹起去認識這位兒子和他的母親。板書課題。
二、解題、讀題
1、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從題目中讀懂了什麽
2、引導學生讀題(深情、有懷念感)
三、初讀
1、師範讀,學生聽
2、聽範讀後檢測:課文寫的是誰懷念誰?史鐵生為什麽發脾氣?(引出文章主人公;指導癱瘓的讀寫)
四、品讀第壹次看菊花
1、自由讀第壹自然段,找暴怒無常的句子(讀——找——畫)
2、交流暴怒無常的句子(個別讀)
3、將句子濃縮成動作,體會人物內心(讀中感悟人物內心的絕望)
4、引導學生讀懂動作背後的作者的心情,把體會融入文字,再讀暴怒無常的句子(齊讀)
5、角色體驗說話:假如妳是作者的妹妹,妳會怎樣勸說哥哥呢?(情境說話練習,同時引出母親第壹次要帶我看菊花)
6、自由讀第壹自然段,找體現母愛的動作的詞語(抓、撲、忍、躲),對比突出母親的無私和對兒子的愛
7、聚焦忍字,讀中感悟母親的痛苦和對兒子的愛
8、齊讀第壹自然段,走進母親的內心世界
五、品讀第二次看菊花
過渡:同學們,第壹次看菊花,兒子拒絕了母親,然而母親沒有放棄,在壹個菊花飄香的季節,母親第二次提出帶我去看菊花。
1、學生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要求把握好語氣、感情讀好對話
2、分角色朗讀(壹生讀母親的話,壹生讀兒子的話,其余同學讀旁白)
3、老師向扮演角色同學提問:問“母親”:為什麽兒子在看窗外的落葉會擋住他?為什麽忌諱說跑踩壹類的字眼?問兒子:這次妳看成菊花了嗎?
4、品讀重點句:她出去了,就再也沒有回來。(字字含淚、字字含情)
六、品讀第三次看菊花
過渡:又是壹個秋天,作者第三次看菊花了,但不是和他的母親,是妹妹推他去的,我們壹起來學習第三次看菊花(大屏幕出示)
1、學生自由讀
2、第三次作者去看了菊花,他僅僅是在看菊花嗎?(懷念母親、理解母親叫自己看菊花的用意、從絕望中走出來)
3、在這個秋天,作者還會砸、會摔、會捶嗎?用什麽來代替發泄情緒的動作(堅強、自信、樂觀)引導學生讀第三次看菊花,讀出作者的樂觀心態
4、母親離開了我們,她留給我們的是什麽呢?(偉大、無私等)
七、總結
母親雖然走啦,但她可以值得欣慰了,因為他的兒子不但活著,還活得很精彩,他成為了壹名著名作家,請同學們看史鐵生的資料(補充材料)
史鐵生,中國著名的殘疾人作家,1979年始發表文學作品。1997年當選北京作協副主席。他的作品多次獲獎,20xx年,史鐵生獲得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傑出成就獎。 下面是組委會給他的頒獎詞:
史鐵生用殘缺的身體,說出了最為健全而豐滿的思想,他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存在的明朗和歡樂。
板書設計:
秋天的懷念
菊花
兒子 好好兒活 母親
癱瘓 肝癌
砸 撲
摔 躲
捶 忍
樂觀 偉大
自信 無私
秋天的懷念教案 篇3秋天,壹個金色的季節,壹個豐收的季節,壹個洋溢著欣喜的季節。然而在著名作家史鐵生的記憶裏,秋天卻是蕭瑟的,是淒涼的,是讓人無限傷感的,這節課我們將繼續走進史鐵生秋天的故事,壹起去感受他那份秋天的懷念。
教學目的:
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體會"母親"深沈的愛和無私的關懷。
教育學生要感悟生活,熱愛生活。
教學過程:
壹、作者簡介及課前思考題。(板書)
那花——
那人——
那段經歷——
二、齊讀課文,回答課前思考題。(板書)
——菊花
——母親
——雙腿癱瘓母親病逝
(史鐵生為什麽特別懷念那年秋天的花,那年秋天的人。那年秋天的那段經歷在他的壹生中又起著什麽重要作用呢?我們學習了文章之後就會找到答案。)
三、疏通文章結構。
(線索——看花)
母親要帶我去看花
我答應去看花
母親不能同我去看花了
我和妹妹去看了花
四、理解,分析。
1,默讀第壹部分,思考,討論:
(1),母親為什麽要帶"我"去看花?
(2),母親為什麽要帶"我"去看花?
2,分角色朗讀第二部分,思考,討論:
(1),當"我"答應母親去看花的時候,母親的表現如何?
什麽時候? ——喜出望外
好吧,就明天——壹會兒坐下,壹會兒站起
煩不煩! ——絮絮叨叨
(2),復習人物描寫的四種方法:肖像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
(本段文字通過描寫母親的動作,語言,把母親的喜悅表現得淋漓盡致,把母親對兒子的關愛表現得淋漓盡致。)
3,速讀第三部分,思考,討論:
(1),母親為什麽不能陪"我"去看花了?
(2),妳覺得這是壹位怎樣的母親?
(3),能說說妳自己的母親嗎?
4,男女生重讀第四部分,思考,討論:
(1),"我"懂得了什麽?
(2),由末段的花,妳聯想到什麽?
五,根據板書小結。
……母親就像史鐵生無形的拐杖,助他走上了成功之路,如今的他,就像大雁壹樣高飛在藍天,他生命的旋律是動聽的,他的生活之花開得很燦爛……
六,拓展——說話訓練(關於愛的話題)
在我們的生活中,正因為有別人的關懷,有對別人的關懷,才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精彩。希望我們能夠愛,能夠被愛,能夠感受愛,能夠付出關懷。
孟子的話。
口語訓練(關於愛與被愛的故事,情節,片段)。
贈言。
七,作業。
秋天的懷念教案 篇4教學目標
在秋天的故事裏,獲得生命的啟迪;在秋天的回憶中,理解母愛的內涵;在懷念的情意裏,感受母愛的偉大。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內容,領會樸實的語句中蘊含著的豐富情感。
壹、導入新課(出示作者照片)簡介作者
二、揭示課題
1、(板書:懷念的秋天)同學們,讀“懷念的秋天”,妳的眼前會有怎樣的情景、畫面呢?(山上落葉、楓葉等景色。——景)那麽,讀“秋天的懷念”,又有什麽不同?(將課題字的位置調換) ( “秋天的懷念”是壹種情感。——情)是呀,將秋天的人、事、景沈澱成壹種情感,那就是——“懷念”(下劃標線)。
2、帶著這樣的體會,我們來讀讀整篇文章。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默讀課文,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2、師板書生字:癱瘓 憔悴 生讀 問:讀到這兩個詞,妳又想到了誰呢?(板書:兒子 母親)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兩個詞,妳有什麽發現嗎?(都是形聲字:癱瘓跟病有關,憔悴跟心情有關)“癱瘓”是說文中的我病在腿上,而“憔悴”是說母親急在心上、疼在心上!
四、細讀體會,探討母愛的內涵
1、雙腿癱瘓後,我的脾氣變得怎樣?(暴躁無常)我的“暴躁無常”都體現在哪裏?
(望著望著天上北歸的雁陣,我會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聽著聽著李谷壹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墻壁;
我狠命地捶打著這兩條可恨的腿,喊著:“我活著有什麽勁!”——言外之意是不想活了)
從這些文字中,妳能體會到什麽?(史鐵生很絕望)(品讀體會)(適時板書“砸、摔、捶”)
2、當史鐵生的母親看到兒子這個模樣,心情怎麽樣呢?(很難過,恨不得癱瘓的是自己,希望兒子能夠堅強地活下來……)可是,史鐵生的母親自己當時是怎麽壹種情況?
“她的病已經到了那步田地。母親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來覆去地睡不了覺。鄰居們把她擡上車時,她還在大口大口地吐著鮮血。”
(吐:tǔ 可以控制 tù 不可控制 說明病情已經已經到了“病入膏肓”的程度)
史鐵生的母親得的是肝癌,得這個病的患者的肝會越來越硬,體重越來越輕,尿根本排不出去,肚子鼓得越來越大,還會經常吐血,疼痛難忍。而且這樣的病不到三個月就會死去。
(引導學生通過關鍵詞,通過品讀,感受母親病情的嚴重。)
3、作為這樣壹位母親,她知道自己要死了,但是,她有沒有將自己的病情告訴兒子?(沒有)為什麽呢?(因為她不想讓兒子為 她擔心,不想增加兒子的心理負擔)她有沒有像她的兒子那樣望著望著天上北歸的雁陣,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沒有)她有沒有聽著聽著李谷壹甜美的歌聲,猛 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墻壁?(沒有)她有沒有狠命地捶打著自己,喊著:“我活著有什麽勁!”(沒有)看到我在“砸”、在“摔”、在“捶”,她又是怎麽 做的呢?
(1)“母親這時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
史鐵生把東西砸碎,母親為什麽不制止,反而躲出去,任憑悄悄地兒子摔砸?(兒子的腿癱瘓了,他需要宣泄)(適時板書“躲”)透過這個躲字,妳看出了什麽?(母親對兒子的理解、愛)(學生品讀)
(2)“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 咱娘兒倆在壹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
(板書“撲”“抓”)母親撲過來,這個“撲”字說明了什麽?(母親心急、擔心,怕兒子不想活)抓住我的手,母親抓住的僅僅是我的手嗎?(我的生命)
“忍住哭聲”,母親忍住的僅僅是哭聲嗎?(自身疾病的痛苦,兒子癱瘓對她的打擊,兒子的抱怨)這樣的忍,是為了誰?(兒子—史鐵生)(品讀,體會母親此刻的心情)
母親把“好好兒活”這句話重復了兩次,究竟要告訴兒子什麽呢?
A:要接受現實,不要自暴自棄,妳的路還長著呢。
B:要兒子堅強地活下去,不要被病痛壓倒,要笑看人生。
C:她要在僅有的時間陪伴兒子好好兒活。
(生品讀,體會“好好兒活”的深刻含義)
4、同學們,在我們的課文中有壹段對話,讓我們壹起來分角色讀讀這段對話(朗讀課文的第四自然段,並提出朗讀要求): ①不同的句式要讀出不同的語氣。 ②要註意說話的語調和感情。
(1)文中這是母親第幾次要帶兒子去看菊花?(第二次),那第壹次兒子是什麽反應?(“不,我不去!”),而這壹次,兒子什麽反應?母親呢?從哪些地方可以體現出來?(抓關鍵詞句,感受母親高興的心情,體會母愛的熱烈)
(2)“那天,我獨自坐在屋裏,看著窗外的樹葉刷刷拉啦地飄落。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著妳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般的神色。”
史鐵生看到落葉,會想到什麽?(會想到自己就像那片片落葉隨風飄落,會想到自己的生命像落葉那樣短暫,會想到自己就像那落葉,再沒有生機與活力了。)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為什麽?(適時板書“擋“)
A:因為落葉飄零,他兒子原來心裏就很悲傷,看了落葉飄零就更悲傷。
B:壹片樹葉落下來,意味著壹個生命的結束。
C:自古“逢秋悲寂寥,壹聲梧葉壹聲秋”,即使是平常人,也會傷感的,更何況是癱瘓了的史鐵生,當他看到“無邊落葉蕭蕭下”的情景,壹定會刺激他的,會讓他想到自己短暫的生命。母親不想讓他看到這樣的景象,就擋在窗前。
央求:可憐巴巴地有求於別人時的樣子!
母親為什麽要壹再地央求我來看菊花?
A:菊花象征頑強的生命力,生活的希望
B:母親想讓我出去散散心,別老是悶在家裏,希望我像菊花壹樣堅強。
是呀,別的花都在春天開放,而菊花卻開在萬物雕零的秋天,說明菊花生命力很頑強,母親希望我看到菊花,從中得到鼓勵,因為她要幫助我樹立生活的信心。這是壹個怎麽的母親呀?——用心良苦
(品讀,感受母親的用心良苦,體會母親深深的愛)
(3)母親的愛還流淌在哪些細節、哪些舉動中?
“對於跑和踩壹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
“跑、踩“這兩個字有什麽特點?(足字旁)妳還能說出這樣的字嗎?(跳、踢等)
可是現在,這樣的動作兒子都不能做了,這樣的字眼,也成了母親最忌諱的了,這得多小心,多謹慎哪!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同學們,課文中還有兩處出現了“悄悄地”這個詞,我們把它找出來。(指名反饋)
“母親這時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
當壹切恢復沈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圈紅紅的,看著我。”
(學生齊讀這三句話)
如果去掉“悄悄地”,再讀這三句話,感覺有什麽不壹樣?(生對比讀,談感受,體會母親的細心、耐心、關心、小心翼翼)
其實,母愛不是豪言壯語,而是壹個行動,壹句話,壹個神色。概括地講,母愛就是壹堆細節,壹堆不起眼的細節。
五、回歸課題,探討愛母的懷念
“她出去了,就再也沒回來。”
同學們,課文中還有兩次提到母親出去了,對比壹下,這壹次和前兩次有什麽不同呢?
→這壹次出去了,就再也沒有回來。(是什麽意思?過世了,去世了。)
這篇文章,是史鐵生在母親去世七年後寫下的,妳們想想,作者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寫下這10個字的呢?(愧疚、悔恨、懷念、七年的悲痛……)(反復品讀)。
母親就這樣離去了,她留給世界的最後壹句話是——(引讀)
“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引導學生將母親的話補充完整)
這就是母親哪,臨終前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那壹雙兒女,她就是帶著這樣的牽掛離開的。課文中的壹對兒女讀懂了母親的話。妳們看,在史鐵生的面前,是壹個何等絢麗的秋天——“又是秋天……”引讀課文最後壹自然段。(學生齊讀課文最後壹自然段)
同學們,在史鐵生的眼中,菊花是這樣的淡雅、高潔、熱烈、深沈,就像母親的愛,在秋風中正開得爛漫,與第壹自然段中的見什麽煩什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這個秋天裏,母親那令人心酸的壹撲、壹抓,那無限深情的壹躲,都已經不在了,(邊說邊擦“撲、抓”),課文學到這,老師想問大家,母親給妳的印象僅僅是“憔悴”嗎?(不是)老師要擦掉這個詞(邊說邊擦“憔悴”)妳還能換上什麽?(生答:偉大、無私、堅強、慈愛等)就是這樣壹位母親已經不在了,(邊說邊擦“母親”)留給史鐵生的,只有那深深地——懷念。(回歸課題)
我們再來看史鐵生:他還會狠命地捶打著自己的腿詛咒命運嗎?(不會)
他還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墻壁嗎?(不會)
他還會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嗎?(不會)
(邊說邊適時擦去“砸、摔、捶”)
妳看到的是壹個怎樣的史鐵生?(樂觀、堅強、向上……)
是呀,我們看到的再也不是因雙腿癱瘓而悲觀絕望的史鐵生。真的,史鐵生變了,在母愛的呵護下,在自己的努力下,他成為了壹位著名作家,他的作品被好多翻譯 家翻譯成外國的文字在世界發行,他用殘缺的身體說出了最為健全而豐滿的思想,他在用筆代替雙腿書寫著“好好兒活”的含義。而越是懂得“好好兒活”的含義, 就越懷念他的母親,作者在很多文章中都寫到了母親。例如:《合歡樹》、《有關廟的回憶》、《我與地壇》《病隙碎筆》《務虛筆記》等。這裏試摘壹段——
師讀:
“在我的頭壹篇小說發表的時候,在我的小說第壹次獲獎的那些日子裏,我真是多麽希望我的母親還活著。我又不能在家裏呆了,又整天整天獨自到地壇去,心裏是 沒頭沒尾的沈郁和哀怨,走遍整個園子卻怎麽也想不通:母親為什麽就不能再多活兩年?為什麽在她兒子就快要碰撞開壹條路的時候,她卻忽然熬不住了?莫非她來 此世上只是為了替兒子擔憂,卻不該分享我的壹點點快樂?她匆匆離我去時才只有49歲呀!才49歲,母親就離開而去。”
同學們,如果真的有在天之靈,我想史鐵生的母親看到他兒子的今天,也壹定會含笑九泉的。
現在,請同學們帶著對這篇文章的理解,壹起來齊讀課題——《秋天的懷念》
秋天的懷念,作者懷念的,究竟是什麽呢?(引導學生答 “深深母愛” 和母親的那句“好好兒活”)(板書)
六、拓展深化,學會感恩
同學們,其實每個父母都是愛自己的孩子的,只是愛的方式不壹樣,讀著史鐵生對母愛的詮釋,相信同學們對愛有了不壹樣的理解。下面,讓我們靜靜地回憶父母為我們做過的點點滴滴吧!(學生在《燭光裏的媽媽》背景音樂中靜靜回憶)誰想說?(學生暢所欲言)
是呀,父母為我們付出了太多太多,卻從未要求我們回報過,我想,我們應該學會去愛我們的父母,學會感恩。在今天的課堂快要結束時,讓我們***同唱響壹首《感恩的心》,來表達我們內心的感恩之情——(播放歌曲《感恩的心》,師生同唱或做手語舞)
七、布置作業
寫壹個媽媽愛妳的動作神態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