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天性都是善的,即是每個人都有天生的道心,把這個道心天性發揚光大就是教育。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明明德,就是使個人的德明亮顯耀,且發揚光大。但是由於塵世的繁雜,明心蒙垢,這就需要教育起作用了。所以教育就是壹片雲推動另壹片雲,是壹個靈魂觸動另壹個靈魂。
人壹般都有兩個心,壹顆是人心,這個是欲望之心,充斥著怨恨、嫉妒、抱怨、占有貪婪、罪惡、陰暗、自私自利等等。另壹顆是道心,即是希望、光明、善良、感恩、進去、責任、奉獻等等。
平時的學習都是在培養道心,壓制人心,即壓制欲望之心。每個人都有道心,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天命之謂性,就是平時所說的天性,人之初,性本善。
在校園裏,學生接受教育。就應該使自己的靈魂高貴起來,讓生命的色彩亮起來。我們要培養舉止高雅,追求高尚,行為得體,情趣優雅,談吐優雅等富有教養的人,而不是要培養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只為追求個人的享樂,為達目的不顧壹切的人,更不是要培養崇拜金錢與權力的人?。
擴展資料:
隨道不隨心
古人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能控制自己做的事,用盡全力去做好。至於最終是否成事,那要看天意。因為,人活在壹個社會關系網中,很多事情的成與敗,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同起作用。隨道不隨心,人要放下“執著之心”。
有些人比較執著,想要的人事物,就壹定要得到。這是“隨心”。看準時機的變化,跟著運勢而走,自己隨機應變,伺機而動,去搭上“形勢”的潮流,這是“隨道”。
最佳的狀態是,“道心”和“人心”合壹。這樣妳做事,就可以抓住最佳時機,得心應手,漸入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