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在旦夕(旦夕:早晚之間,指極短時間)形容處境十分危險。
釋義:旦夕:早晨和晚上,形容時間短。也形容危險就在眼前。
出自:聞壹多《組織民眾與保衛大西南》:現在桂林又危在旦夕,柳州也將不保。
成語出處:西晉陳壽《三國誌吳書太史慈傳》今管亥暴亂,北海被圍,孤窮無援,危在旦夕。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危在旦夕。
例句:汙水源源不斷地註入小河中,魚兒們的生命危在旦夕。
近義詞:九死壹生、奄奄壹息、在劫難逃。
危在旦夕的造句:
1、老人舊病復發,危在旦夕。
2、汙水源源不斷地註入小河中,魚兒們的生命危在旦夕。
3、但是因為壹項專利,讓很多業者的未來已經危在旦夕。
4、就是國家危在旦夕之時,無數英雄獻出了他們偉大的生命,拯救了整個國家。
5、我不知道是有多少生命危在旦夕需要熊膽救命嗎?
6、幾個同學中毒後,生命危在旦夕,是市上組織有關人員采取緊急措施,全力搶救,才使他們轉危為安了。
成語寓意:當強敵壓境,民族危在旦夕的時候,民族英雄的理想,就是要把敵人趕走,使自己的民族生存和發展下去。曾經因為政策而導致落後危在旦夕的時候,無數個英雄挺身而出,救國於危難。成語告訴人們,當危在旦夕的狀態出現時,人們應摒棄小我,不計較個人得失,齊心協力使事物轉危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