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意思是了解、理解、賞識自己的人;更常指懂自己的摯友或密友,是壹生難求的朋友,友情的最高境界。
拼音:zhī jǐ。
出處:
1、清孔尚任《桃花扇·聽稗》:“莫道山高水遠無知己,妳看海角天涯都有俺舊弟兄。”
2、近代魯迅《書信集·致山本初枝》:“我也常想看看日本,可不喜歡讓人家招待。也討厭讓便衣釘梢,只想同兩三位知己走走。”
擴展資料:
知己的近義詞是知音。
知音是壹個漢語詞匯,拼音是zhī yīn。壹指通曉音律;二指知己,同誌;三指對作品能深刻理解、正確評價的人。
知音壹詞來源於俞伯牙與鐘子期(相傳為春秋時代的人)的故事。相傳俞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琴,伯牙每次想到什麽,鐘子期都能從琴聲中領會到伯牙所想,子期死後伯牙再不彈琴因為再沒有知音的人。兩位“知音”的友誼感動了後人。人們常用知音來形容朋友之間的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