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語文《秋天》優秀教學設計

語文《秋天》優秀教學設計

 作為壹名教學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那麽寫教學設計需要註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人教版語文《秋天》優秀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語文《秋天》優秀教學設計1

  教學目的:

 1、知道秋天的壹些特點,感受秋天的美,並能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自己觀察到的秋天。

 2、能按壹定順序看懂圖意。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學會生字,知道秋天的特點。

  教學難點:

 聯系實際說說自己觀察到的秋天。

  教學準備:

 錄音機、幻燈機、幻燈片

  教學過程:

 壹、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夏天過去,秋天就來到了我們的身邊。秋天到了,天氣、動物、植物都有什麽變化呢?讓我們壹塊兒去看壹看。

 學生齊讀課題:秋天

 二、講授與討論

 看圖

 1、出示幻燈,請同學們仔細看圖,告訴老師,從那些地方可以看出這幅圖是秋天的景象?

 2、指名按從上到下或從遠到近的順序說說秋天的景象。

 初讀課文

 1、同學們真聰明,作家叔叔也觀察了這幅圖,還把它寫下來了。

 2、請看書,聽錄音。

 3、自己讀壹讀課文。

 學習課文

 1、秋天的天空有什麽特點呢?我們壹起來讀讀課文第壹自然段。

 (1)看圖:誰能告訴老師,秋天的天空是什麽樣的?

 (2)有多高?有多藍?能不能用另壹個詞把“那麽”換壹換?

 (3)指導讀。

 (4)比較句子有什麽不同。

 藍天上飄著幾朵白雲。

 高高的藍天上飄著幾朵白雲。

 這兩句話有什麽不同?

 過渡語:在高高的藍天下,有什麽呢?我們向遠處望,看見了稻田。

 2、請同學讀第二自然段

 (1)看圖理解“壹眼望不到邊”

 (2)誰能告訴老師,為什麽作者要把熟了的稻子比作金子呢?

 (3)指名讀第二自然段,然後齊讀。

 指圖過渡:現在我們往近處看,誰能說說近處的景物?(生甲:稻田旁邊有池塘,池塘邊上有棵梧桐樹}還有些什麽?{生乙:地上有小螞蟻和落葉,池塘中有小魚}

 師: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咱們看看作者是怎麽寫的。

 3、學生自讀第三自然段。

 {1}想想春天的梧桐樹是什麽樣的,秋天來了,梧桐樹有什麽變化。{樹葉黃了,葉子落了}

 {2}梧桐樹葉是怎樣落下來的?我們壹齊讀壹讀下面這句話:

 a、壹片壹片的黃葉從樹上落下來。

 b、黃葉從樹上落下來。

 (3)第二句和第壹句有什麽不同?

 (4)填空:當黃葉落下來後

 ()把黃葉當作()。

 學生口頭填空,先填課文中的,然後擴展,自由填。

 (5)教師導讀最後兩句。

 過渡:小魚把黃葉當作傘,螞蟻把黃葉當作運動場,燕子把黃葉當作什麽呢?

 4、男同學讀第四自然段。

 (1)秋天來了,燕子有什麽變化?

 (2)燕子把黃葉當作什麽?

 (3)電報是什麽?燕子為什麽把黃葉當作電報呢?

 (4)指名朗讀。

 看圖小結

 秋天來了,天那麽高,那麽藍;稻子熟了,黃燦燦的;梧桐樹的葉子變黃了,開始壹片壹片地往下落;燕子也準備飛到南方去過冬了。在我們身邊妳也會發現許多事物在悄悄地變化。

 六、作業

 觀察自己身邊的事物在秋天的變化。

 設計理念

 由於低年級學生註意力易分散,並且好動、持久性較差。本課設計時註意到這些,采用多媒體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充分吸引學生的興趣。利用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拉他們走上學習的主體地位,在自然、自如、自娛、自悟中完成學習任務。

 設計特色

 教師教,重在"引導";學生學,重在"自主"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壹、畫面激趣談話導入。

 1、妳知道壹年有哪四個季節?(春、夏、秋、冬)

 2、(畫面)這裏的風景到底是哪個季節呢?

 (學生根據畫面上的紅色楓葉、金黃的稻田、往南飛的大雁、穿上毛衣的小朋友回答是秋天)

 畫面上出示課題:秋天

 [利用多媒體生動逼真的有聲畫面,激起學生的興趣,輕松的談話讓他們無拘無束地進入課堂,並且自己揭開了題目。]

 二、讀課文初步感知

 1、(畫面配樂朗誦)學生聽讀課文,要求看清哪三種動物在說話,妳最喜歡哪個小動物說的?記住它說了什麽?

 2、學生各抒己見(畫面出示學生說到的某個句子)

 [讓學生練習邊聽邊看,還要邊記,由於是選擇自己的所愛,所以特別感興趣,畫面出示句子的壹剎那,讓學生體驗成功。]

 三、自讀感受角色體驗

 1、初讀課文,(可以選擇最喜歡的句子)要求讀準,讀通,模仿剛剛聽的錄音朗讀。

 2、(讓小老師上臺)點好畫面,讀自己選的句子,提醒小朋友哪些字音要註意。(畫面也相應點出)領讀句子,可提出自己的朗讀要求。

 [充分給予學生時間,自讀感受,註意字音,嘗試讀好。並且安排他們體驗"老師"這個他們感興趣的角色,學習興趣濃了,學習積極性高了。]

 四、比較異同感悟語言

 1、(出示第壹自然段)喜歡這壹句的小朋友讀,妳為什麽喜歡這壹句?

 (畫面上在第壹自然段的邊上,出示"小鳥說,秋天是藍色的,因為天空是瓦藍的。")學生比較異同,妳認為哪壹句好,為什麽?

 2、後兩句與上面教法相似。

 3、指導讀好第四自然段。說說這句話是什麽意思?理解"多彩的圖畫"

 4、妳認為秋天是怎樣的`?為什麽?小組交流。用"我認為秋天……我喜歡秋天"說話。妳也可以註意觀察周圍之後再與老師、同學交流。

 [學生在比較中體會到疊詞、形容詞的美妙,在比較後自然而然理解了最後壹句感嘆句的意思。後面的延伸問題,讓學生觀察大自然,熱愛大自然。]

 五、創設情景表演鞏固

 1、(畫面、配樂、頭飾)分角色朗讀,給時間準備。

 2、上臺表演,鞏固課文內容。

 [機械的背誦學生沒有絲毫興趣,創設有美麗的畫面、動聽的音樂、有趣的頭飾的情景,學生興趣盎然,在表演中悄悄地完成了鞏固課文的任務。]

語文《秋天》優秀教學設計2

  目標設計:

 1、知識與能力:朗讀課文,感知內容,賞析詩文,感悟生活,詩文積累,寫作練習。

 2、過程與方法:說秋、讀秋、賞秋、議秋、寫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和積極、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

  教學準備:

 投影儀、玻片,學生做好以“秋”為主題的積累

  教學過程:

  壹、復習:

 1、本單元為我們展現了色彩斑斕的大自然,這裏有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語言,主要采用的是寫景抒情的表達方式。妳了解或者是掌握了哪些學習方法?

 (學生自由暢談)

 2、單元回顧——用ABCC式的疊詞填空:

 朱自清領著我們走過了---------的“春天”,梁衡讓我們體驗到了--------的“夏感”,老舍也帶著我們領略到了並非---------的“濟南的冬天”的那壹份溫晴。

  二、導入:

 1、壹年四季缺少了哪個季節的拼圖?

 2、用“秋是-------筆下的-------------”的句式來說壹說妳所知道的古之文人墨客筆下的秋是什麽樣子的。

 說起“秋”,大多古人不是流露出壹種淡淡的愁思,就是滿懷的愁怨。也難怪,“秋”之“心”不就是壹個“愁”嗎?何其芳借他筆下的《秋天》,又想表達壹種什麽樣的情感呢?也是那種“剪不斷,理還亂”的纏綿愁思嗎?

 板書:秋天何其芳

  三、探究:

 (壹)、擬定目標——初讀

 1、指名學生朗讀課文,指導其讀準字音和節奏。

 2、還記得我給妳們說過嗎?有所為才能有所為。回顧這壹個單元的學習過程和方法,圍繞自己的不足,妳希望老師擬定哪些課時學習目標呢?

 師生交流擬定:說讀賞寫議

 (二)、感知詩意——讀秋

 1、本文寫了秋天的哪些景象?(學生把相關的詞語在文中畫出來,然後交流)

 2、(出示小黑板)教師用文中之景拼湊成三幅圖片,誰來說說妳對這三幅的理解?

 (分別對應文中的壹、二、三節)

 (農家豐收圖)(晨霜歸漁圖)(少女思戀圖)

 3、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三節的內容

 (農家豐收圖、霜晨歸漁圖、少女思戀圖)

 4、詩人是按什麽順序寫的?

 (初秋——深秋——晚秋;早——晚;農家——漁家——牧民)

 5、畫筆所能勾畫的相當有限,而詩的意境卻是廣闊的。教師簡單的幾筆又怎麽能描繪出壹個意蘊無窮的“秋”呢?妳發現詩中寫到的秋的哪些方面是圖畫中沒有也無法表現出來的。

 (引導學生賞析文中的詩句)

 (三)、賞秋——品味詞句

 1、妳喜歡哪些詞句?為什麽喜歡(好在哪裏)?

 學生在詩文中找出自己喜歡的詞句,感情朗讀,然後再加以品味。

 例:伐木聲飄出幽谷——“幽”從聽覺的角度,寫出了幽谷的深、靜。“飄”化聽覺為視覺,形象生動地表現了山谷的幽深。

 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飽食”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出了豐收之景;“稻香”從味覺的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豐收的圖畫。

 秋天棲息在農家裏——“棲息”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概括了秋天農人家裏的狀況,將虛無的東西具體化,寫出了松弛、嫻靜的氛圍。

 輕輕搖著歸泊的小槳——“輕輕”顯示出漁人悠閑與自得的心情。

 秋天遊戲在漁船上——“遊戲”壹詞虛實相生,漁人是在漁船上遊戲,並不在乎打了多少魚,更是在感受秋天,遊戲秋天,寫出了那份閑適。

 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裏——“夢寐”是朦朧的意思,寫出了少女的情懷,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體現了少女對

 2、哪些句子不理解?誰能幫助解決?

 例:“收起青鯿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這壹句的比喻妙在何處?

 (1)、用青鯿魚來比喻烏桕葉的影子,形象生動;(2)、用烏桕葉的影子來比喻青鯿魚,寫出了漁民那份安適自由、悠閑自得的生活情趣。

 3、何其芳筆下的“秋天”給妳留下了什麽樣的印象?

 清、靜、香、甜、遠、柔、閑

 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可以暢所欲言。能體會到何詩中的“秋”那種清柔香甜、如詩如畫,人們生活安閑自得、自由自在、松弛嫻靜的特點即可。

 (四)、議秋——感悟人生

 1、比較閱讀:何其芳的《秋天》與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通過對秋的感悟,傳達出了自己的情感。妳更喜歡誰?

 2、藝海拾貝:妳還知道哪些寫秋的好詞、好句、好文?根據這些詩文談談妳對這些詩文作者的評價。

 3、老師贈語:老師這裏推薦給妳們壹首寫秋的詩歌,它可謂是對古人對秋的感悟的壹個總結吧。妳能從這首詩中猜到老師通過教學這首詩,對妳們所寄予的希望嗎?

 秋詞(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壹鶴排雲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引導學生用美的心情去看這個美的世界,熱愛自然,熱愛生活,保持積極、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

  四、拓展:寫秋——獨抒性靈

 打開妳思維的閘門,展開妳想像的翅膀,放飛在“秋”的世界裏。采用優美的語言,用妳自己喜歡的方式(壹個詞、壹句話、壹段話、壹首詩等)寫妳自己的秋天。

  五、課時小結: 本文妳最大的收獲是什麽呢?(引導學生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回顧本文)

語文《秋天》優秀教學設計3

  活動目的:

 1、培養兒童關註自然,熱愛自然的情感,引導兒童經歷發現的過程,體驗發現的快樂。

 2、初步掌握秋天的自然常識,引發兒童對自然現象和生活中問題的探究興趣,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麗,提升兒童發現美、感受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培養審美情趣。

 3、嘗試用觀察、搜集資料等方法進行探究活動。

  活動重點:

 引導學生發現秋天的美,熱愛大自然,關註大自然,熱愛美好生活。

  活動準備:

 1、布置學生課前觀察秋天,搜集壹些和秋天有關的資料:樹葉、詩歌等。

 2、課件,資料袋等。

 [設計意圖:課前讓學生觀察秋天景物的變化,這樣,對於學生上課的介紹才能正確引導觀察,有生活實際經驗,使學生感悟到秋天是農作物成長、成熟的季節。]

  活動過程:

  壹、猜謎入秋,發現美

 1、老師知道大家喜歡猜謎語,給大家帶來壹個謎語“天氣涼,樹葉黃,大地穿上金衣裳”打壹季節。

 2、導入:老師這有秋天的錄象(放錄象)隨著鏡頭的推進,壹幅北方金秋宜人的風景圖展現在眼前。

 同學們,妳們感受到了什麽?

 3、秋天到了,這節課就讓我們壹同走進這落葉的金秋時節,***賞秋天的美!

 (板書:5、秋天)

 [設計意圖:品德與生活課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並不是只講兒童身邊的生活。課上,不僅引導學生介紹身邊的秋景,而且還借助課件欣賞了其他地區的美麗秋景,這樣不但陶冶了學生的情操,而且拓寬了學生的視野。

  二、童心識秋,感受美

 (壹)了解秋天的特征

 1、師:同學們註意到了嗎?大自然裏許多植物的顏色悄悄發生著變化。我們在北方,看到樹葉變黃了,就知道秋天來了。那麽妳還知道秋天有什麽變化呢?

 2、學生以“我眼中的秋天”為題互相說說自己的發現。

 3、(播放課件)(片片樹葉徐徐下落,出現幾行小字:“翻開日歷,每年的9月23日前後便是秋分,從此雨水減少,氣溫開始下降,涼風習習,秋高氣爽,秋天向我們走來了……)

 (出示秋天人和動物變化的課件)在這金色的秋天裏,當妳在校園裏嬉戲,在小區裏散步,在道路兩旁行走,到郊外秋遊,妳和圖中的小朋友是否有同樣的發現?

 (1)青蛙躲到哪裏了?

 (2)人們穿上厚衣服了。

 (3)好久沒看到燕子了。

 4、妳還有哪些發現?比如白天和黑夜的變化……

 (二)將“我眼中的秋天”整理後做成采集卡

 師:請妳把自己在秋天裏的各種發現記錄下來,根據個人的積累情況,按發現的時間、地點、事物的特點和變化作好記錄。

 [設計意圖:此環節讓學生了解秋天壹些花草樹木和動物、人類的變化,突出了本課的教學重點,培養了學生表達與概括能力,又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將校內外結合起來,說說自己的發現,富有開放性。]

 (三)創設情境,感受秋天的美

 想不想看看秋天什麽樣啊?

 (播放秋天課件《落葉》)體會秋天人們帶來的遐想和無限情趣。

 (畫外音)秋風刮來了,天氣涼了,壹片片枯黃的樹葉從樹枝上飄落下來。

 樹葉落在地上,小蟲爬過來,坐在裏面,把它當作屋子。

 樹葉落在溝裏,螞蟻爬過來,坐在上面,把它當作小船。

 樹葉落在河裏,小魚遊過來,藏在底下,把它當做小傘。

 樹葉落在院子裏,小燕子看見了,說:“秋風伯伯來信了,催我們快回南方去。”

 [設計意圖:借助媒體,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課上,我不僅引導學生介紹了自己身邊的秋景,而且還借助幻燈片欣賞了其他地區優美的秋景,並配上《秋日的私語》的音樂,這樣不但陶冶了學生的情操,而且拓寬了學生的視野。]

  三、童聲誦秋,欣賞美

 1、師:小朋友們的發現可真不少,老師帶來壹首兒歌,作為妳們的獎勵(出示兒歌:秋天到,天氣涼,菊花開放橘飄香,樹葉落,草變黃,片片紅葉染山岡。)

 教師範讀,學生跟讀。

 2、秋天真美啊!股金中外有很多人贊美過秋天,下面我們做個遊戲,誇秋天

 可以帖圖片,可以說成語,可以讀古詩。

 3、小結:聽了同學們熱情洋溢的贊美,秋姑娘可開心了。她為大家準備了美味可口的果實(出果實)看看哪個聰明的小朋友會得到禮物

 摸摸猜猜,猜對了送果實。

 [設計意圖:體現和語俗的結合,豐富學生的語言,強化了知識。]

  四、巧手描繪,創造美

 下面我們就來個秋天的作品展示會,來表達對秋姑娘的謝意。

 1、小朋友,妳們準備制作什麽作品呢?

 學生自由發言,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

 學生可以畫,可以寫,可以唱,可以跳,可以捏,可以拼,可以拍,只要學生說到的恰當的方式,教師都要予以肯定。最後教師適時引導,今天在我們的教室裏,可以做什麽呢?

 讓學生選擇能夠現場完成的方式,比如畫畫,做樹葉貼畫能來完成。

 2、展示活動成果

 同學們的作品真是豐富多彩,誰願意展示給大家?學生到前面實物投影儀展示自己的作品。(然後教師把學生的作品貼到黑板上)

 [設計意圖:邊學邊做是品德與生活課所積極倡導的,讓學生在充分感受和體會秋天美景和秋天的特點的基礎上,他們是樂於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自然的熱愛的,這壹環節恰好創設了這樣壹個空間,讓孩子們有充分的展示自己的平臺]

  五、課後延伸,延續美

 小朋友,秋天是美麗的,我們不僅要去發現美、欣賞美,更要靠自己的雙手去創造美。課下,我們以小組為單位,設計愛秋行動,讓秋天更加美麗!

 [設計意圖:〈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指出:本課程的時間可以在學校其他活動或者學科的配合和聯結中彈性的延伸。布置課後的繼續發現收集和積累作業,就是把品德與生活課與課外活動結合起來,培養了學生實踐和想象能力,從而有效突破重點,難點]

語文《秋天》優秀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讀寫本課要求掌握的生字詞,了解簡單的文學常識。

 2、整體理解文意,概括課文含義,提煉作者表達的情感,把握文章主要內容。

 3、品味重要詞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體會優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

  課前準備:

 1.制作課件、生字詞語卡片。(教師)

 2.秋天樹葉的實物。(教師)

 3.大雁圖片。(教師)

 4.觀察大自然的變化,可以收集秋天的果實、植物等。(學生)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壹、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導入:大自然是壹幅多姿多彩的畫卷!在大自然中,我們發現了美,感受到了美。現在讓我們走進美麗的大自然中,去欣賞那迷人的景色。

 2.播放秋季美麗景色的視頻,引導學生欣賞美麗的畫面。

 3.妳知道剛才呈現的畫面是哪個季節的景色嗎?妳又有怎樣的感受呢?(相機板書:秋天)

 4.小結:是呀,美麗的秋天到了,那可真是迷人的景色呀!這節課我們就壹起學習課文——《秋天》。

 5.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以師生對話的方式展開,消除了學生上課伊始的緊張感,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認識自然段。

 導學:壹篇文章往往是由幾個自然段組成的,也有的只有壹個自然段。自然段有自己的開始標誌,也就是在第壹句話的前面空兩格(兩個字的位置)。在每個自然段的前面標明序號可以幫助我們來分清每個自然段。(多媒體課件展示,教師標出第1自然段的序號)現在就請同學們自己來標出課文中的其他自然段吧。

 2.學生嘗試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前面標出序號。

 3.(多媒體課件展示)引導學生明確課文壹***有3個自然段。

 4.教師配樂範讀課文,同學們認真傾聽,註意自己不認識的生字。

 5.學生借助拼音自讀課文,壹邊讀壹邊動筆圈畫出本課的生字。

 6.教師逐段檢查學生對課文的朗讀情況,要求能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丟字,不添字,不重復。

 (1)指名讀第1自然段,相機指導生字讀音。

 了:在本課讀輕聲le,要讀得又輕又短。

 片:三拼音節,註意前鼻韻母an的讀法。

 子:在“葉子”壹詞中讀輕聲。

 (2)檢查第2自然段的朗讀情況,教師相機指導。

 “人”為翹舌音,開火車讀準字音。

 “壹會兒”為兒化音,引導學生讀好兒化音。課件出示“兒子、女兒”,指名讀詞語,與兒化音區分開。

 (3)指名讀第3自然段。

 教師指導學生讀好“啊”字。

 7.同桌互讀,檢查生字讀得是否準確。

 設計意圖: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此環節力圖將學生置於閱讀的主體地位,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出發點,學生邊讀邊思考,在聽讀中理清思路,鍛煉學生的聽說讀和概括能力,解決教學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