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降溫的方法:冰袋和冰囊降溫法、酒精擦拭法、溫水擦拭法、熱水泡腳等。
用冰袋或冰囊對局部的皮膚進行冰敷,達到降溫的效果。冷敷部位壹般位於頭頂、前額、頸部和腋下的體表大血管處,對患者冷敷的位置皮膚的變化進行隨時觀察,防止出現凍傷。
用酒精容易揮發的特點,刺激皮膚血管的擴張實現降溫的目的。將患者要擦拭的部位暴露出來,用酒精蘸濕紗布擰到半幹,對患者的四肢、腋下、手腳心等部位進行擦拭。擦浴時酒精的濃度不能過高,壹般在30到50%就可以了,如果高濃度的酒精會對皮膚產生刺激。
溫水的溫度要低於患者皮膚的溫度,壹般在32壹34°C之間,可以促進患者皮膚溫度的下降。擦拭時間至少要10分鐘以上,頸部、腋下和大腿根部這些皮膚皺褶比較多、血管比較豐富的部位是擦拭的重點部位,壹般擦拭後的效果是比較好的。
註意事項:
1、對冷敏感的病人不宜使用任何物理方法降溫,因各種冷刺激都會使病人出現寒顫,橫紋肌產熱增加而影響降溫效果。可選用溫水擦浴等降溫措施。
2、不論采用何種降溫方法,都應同時在足心路熱水袋,可減輕腦組織充血,促進散熱,增加舒適,尤其是冰敷頭部更應重視,降低頭部溫度可增加腦組織對缺氧的耐受性,減少耗氧量,降低機體代謝率。壹般認為,體溫下降腦細胞代謝可降低6.5%,顱內壓可降低5.5%。因此,頭部降溫對顱腦損傷的病人更為重要。
3、對有出血傾向皮疹、皮下出血點及伴有皮膚性損害的病人禁用酒精擦浴,特別是白血病患者,酒精擦浴往往會導致出血癥狀加重。擦浴時禁擦後背、胸前區、腹部和足底等處,以免引起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