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李清照 上樞密韓肖胄詩二首

李清照 上樞密韓肖胄詩二首

《上樞密韓肖胄詩二首》

作者:李清照

原文:

(其壹)

三年夏六月,天子視朝久。

凝旒望南雲,垂衣思北狩。

如聞帝若曰,嶽牧與群後。

賢寧無半千,運已遇陽九。

勿勒燕然銘,勿種金城柳。

豈無純孝臣,識此霜露悲。

何必羹舍肉,便可車載脂。

土地非所惜,玉帛如塵泥。

誰當可將命,幣厚辭益卑。

四嶽僉曰俞,臣下帝所知。

中朝第壹人,春官有昌黎。

身為百夫特,行足萬人師

嘉佑與建中,為政有臯虁。

匈奴畏王商,吐蕃尊子儀。

夷狄已破膽,將命公所宜。

公拜手稽首,受命白玉墀。

曰臣敢辭難,此亦何等時。

家人安足謀,妻子不必辭。

願奉天地靈,願奉宗廟威。

徑持紫泥詔,直入黃龍城。

單於定稽顙,侍子當來迎。

仁君方恃信,狂生休請纓。

(其二)

胡公清德人所難,謀同德協心誌安。

脫衣已被漢恩暖,離歌不道易水寒。

皇天久陰後土濕,雨勢未回風勢急。

車聲轔轔馬蕭蕭,壯士懦夫俱感泣。

閭閻嫠婦亦何知,瀝血投書幹記室。

夷虜從來性虎狼,不虞預備庸何傷。

衷甲昔時聞楚幕,乘城前日記平涼。

葵丘踐土非荒城,勿輕談士棄儒後。

露布詞成馬猶倚,崤函關出雞未鳴。

巧匠何曾棄樗櫟,芻蕘之言或有益。

不乞隋珠與和璧,吸乞鄉關新信息。

靈光雖在應蕭蕭,草中翁仲今何若。

遺氓豈尚種桑麻,殘虜如聞保城郭。

嫠家父祖生齊魯,位下名高人比數。

當時稷下縱談時,猶記人揮汗成雨。

子孫南渡今幾年,飄零遂與流人伍。

欲將血汗寄山河,去灑東山壹抔土。

想見皇華過二京,壺漿夾道萬人迎。

連昌宮裏桃應在,華萼樓前鵲定驚。

但說帝心憐赤子,須知天意念蒼天。

聖君大信明知日,長亂何須在屢盟。

註釋:

1、韓肖胃:北宋名相韓琦之曾孫。公元1133年(宋高宗紹興三年)時任尚書吏部侍郎,端明殿學士、同簽樞密院事,被朝廷委派出使金國,為通問使。

2、紹興癸醜:公元1133年(宋高宗紹興三年)。

3、胡公:即胡松年,隨韓肖胄出使金國,為副使。

4、使虜:虜,指金國,使虜,出使。

5、通兩宮:通:通問、問候。兩宮,指被金人虜去的宋徽宗和宋欽宗。

6、易安室:李清照自稱。

7、父祖皆出韓公門下:韓公,指韓肖胃曾祖韓琦,安陽人。韓琦曾相仁宗、英宗、神宗三朝。李清照之祖父和父親(李格非)皆曾為韓琦薦引,故曰出韓公門下。

8、家世淪替:本家世業淪落不振。

9、子姓:子孫輩的地位。

10、望公之車塵:望車塵,追隨、敬拜之。《晉書潘嶽傳》:嶽性輕躁,趨勢利,與石崇等滔事賈謐,每候其出,與崇輒望塵而拜。

11、神明:精神、神智。

12、三年夏六月:三年,指公元1133年(宋高宗紹興三年)六月,當為五月,此誤。

13、凝旒:旒,古代帝王之冕前後所懸垂的玉穗。《禮記玉藻》:天子玉藻,十有二施,前後邃廷。凝旒,指天子冕脆壹動不動,形容莊重嚴肅。

14、南雲:南天之雲。天子面南而坐,故所望為南雲。

15、垂衣:言天下太平而無為。《周易系辭》下嚴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

16、北狩:狩,本意為猜獵,引申為出巡。宋徽、欽二宗被擄北去,不敢明言,托詞出巡,故曰北狩。

17、嶽牧:嶽,堯帝時以上善和之四子分掌四嶽諸侯。牧,壹州之長為牧。嶽牧,泛指朝廷百宮。

18、群後:各位諸侯,泛指百官。

19、半千:《孟子公孫醜》: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古人遂以半千為賢者興起之時。如《新唐書員半千傳》:半千始名余慶,生而孤,為從父鞠愛。羈通書史。客晉州,州舉童子,房玄齡異之。對詔高第,已能講《易》、《老子》。長與何彥光同事王義方。以邁秀見賞。義方常曰:五百載壹賢者生,子宜當之。因改今名。

20、陽九:指歲月充滿災難。古稱4617歲為壹元,初入元106歲中,將逢災歲九,為陽九(《漢書律歷誌》)。晉劉瑉《勸進表》:方今鐘百玉之季,當陽九之運。故陽九為厄運。詩中以陽九代指靖康之難。

21、勒:刻石。

22、燕然銘:燕然,山名,在今蒙古***和國。《後漢書竇憲傳》:竇憲、耿秉與北單於戰於稽落山,大破之。虜眾奔潰,單於遁走憲、秉遂登畫燕然山,出塞三千余裏,刻石勒功,紐漢威德,令班固作銘。

23、金城柳:用晉桓溫北伐故事。《晉書桓溫傳》:溫自江陵北伐,行經金城,見少為瑯邪時所種柳皆己十圈,慨然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攀枝執條,泫然流涕。

24、純孝臣:《左傳隱元年》:潁考叔,為潁谷封人君子謂潁考叔純孝也。

霜露悲:指懷念父母之趣。《禮記》: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淒愴之心,非其寒之謂也F春雨露既濡,君子履之,必有怵惕之心,如將見之。

25、羹舍肉:用潁考叔事。《左傳隱元年》:潁考叔為潁谷封人公賜之食。食舍肉。公問之。對曰: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公曰:爾有母遺,繄我獨無!潁考叔曰:敢問何謂也?公語之故,且告之悔。對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公從之。

26、車載脂:以油脂塗車輔(可以走得快壹些)。《詩經衛風泉水》:載脂載牽。

27、將命:奉命。

28、幣:此指貢獻給金人的錢物。

29、四嶽:四方諸侯之長。《尚書堯典》:帝曰:咨,四嶽。註:四嶽即上善和之四子,分掌四嶽之諸侯,故稱焉。

30、僉:都。

31、俞:此為表示答應的語氣詞。

32、中朝第壹人:指唐人李揆。李揆為唐肅宗時宰相,肅宗稱其門第人物、文學皆當世第壹。後李揆奉命出使外蕃,外蕃酋長問他聞唐有第壹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恐被拘,故意道非也。他那個李揆怎肯到此。(見《新唐書李揆傳》、《劉賓客嘉話錄》)蘇軾詩《送子由使契丹》:單於右問君家世,莫道中朝第壹人。

33、春宮:《周禮春官宗》:乃立春宮宗伯,使帥其屬,而掌邦禮,以佐玉和邦國。春宮,相當於後世之禮部。

34、昌黎:唐韓愈。韓愈曾贈禮部尚書,此以韓愈代指韓肖胃。

35、百夫特:傑出人物。《詩經黃鳥》:維此奄息,百夫之特。鄭註:百夫之中最雄俊也。

36、嘉佑:宋仁宗趙禎年號。

37、建中:即建中靖國,宋徽宗趙佶年號。

38、為政有臯虁:臯虁,指賢臣。臯陶,虞舜時為獄官。虁,舜時樂正也。韓肖胃曾祖韓琦嘉佑年間曾任宰相,祖韓忠彥建中靖國年間為宰相。

39、王商:漢成帝母王太後之弟,曾代匡衡為相。《漢書王商傳》:為人多質,有威重,長八尺余,身體鴻大,容貌甚過絕人。河平四年,單於來朝,引見白虎殿。塞相商坐未央庭中,單於前拜渴商,商起離席與言。單於仰視商貌,大畏之,迂延卻退。天子聞40、而嘆曰:此真漢相矣。

41、吐蕃尊子儀:《新唐書郭子儀傳》記載:回紇、吐蕃入侵,郭子儀自率鎧騎二千出入陣中。回紇怪問:是謂誰?報曰:郭令公。驚曰:令公存乎?懷恩言天可汗棄天下,令公即世,中國無主,故我從以來。公今存,天可汗存乎?報曰:天子萬壽。回紇悟曰:彼欺我乎!

42、夷狄:古時指邊遠地區少數民族。

43、白玉墀:以白玉為階,代指宮殿。

44、家人安足謀:建炎以來系年要錄:肖胄母文安郡太夫人文氏聞肖。

45、嫠婦:寡婦。

46、瀝血投書:瀝血,指立誓。投書,遞交書信。

47、記室:古代宮名,相當近代之秘書。漢魏時始設。宋高承《事物紀原》:其官始見於魏武之世矣。宋用晉制,自明帝後,皇子帝雖非都督,亦置記室參軍。則記室而為參軍,晉制也。宋朝亦置於諸王府,曰某王府記室也。

48、夷虜:指金統治者。

49、性虎狼:本創融狼般殘暴。

50、不虞預備:防範不測之事。《左傳文六年》:備預不虞。

51、庸何傷:有什麽害處呢?

52、衷甲:衷,同中。中甲,即將甲穿在衣服以內。《左傳》記載,楚人欲於盟會時突襲晉,兵士皆將甲穿在衣服裏面,使晉人不防備。

53、乘城:登城。

54、平涼:地名,在今甘肅省。《唐書馬越傳》記載:唐貞元三年五月十五日,渾威與吐蕃相盟於平涼,吐蕃埋伏重兵突然襲擊。

55、葵丘:春秋時宋國地名,在今河南省。公元前651年夏,齊桓公會周,公、魯侯、宋子、衛侯、鄭伯、許男、曹伯於此。同年秋,齊侯盟諸侯於葵丘。

56、踐土:地名,在今河南省。晉文公曾於此與齊、宋、鄭、衛等國會盟。

57、談士:口才善辯之人。

58、棄儒生:《酈生傳》:沛公不好儒,未可以儒生說。

59、露布:即布告,此指軍中報捷的文書。古時用兵獲勝,上其功掖於朝,謂之露布。

60、馬猶倚:《世說新語文學》:桓宣武北征,袁虎時從,被責免官。會須露布文,喚袁倚馬前令作,手不輟筆,俄得七紙,殊可觀。東亭在側,極嘆其才,袁虎曰:當令齒舌間得利。

61、崤函關出雞未鳴:崤函關,亦稱函谷關。《史記孟嘗君傳》:孟嘗君得出,即馳去,主封傳,呼彈出關,夜半至函谷關。秦昭王後悔出孟嘗君,即使人馳傳逐之。孟嘗君至關,關法z雞鳴而出客。孟嘗君恐追至。容之居下坐者,有能為雞鳴,而雞盡鳴,遂發傳出之。如食頃,秦追果至。已後孟嘗君出,乃還。

62、樗櫟:不成材之木。《莊子人間世》:匠石之齊,至於曲轆,見棟社樹,其大蔽數千牛,絮之百圍,其高臨山十仞,而後有枝,其可以為舟者旁十數。觀者如市,匠伯不顧,遂行不輟。弟子厭觀之,走及匠石臼:自吾執斧斤以隨夫子,未嘗見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視,行不輟,何也?曰:巳矣,匆首之矣。散術也。以為舟則沈,以為棺棒則速腐,以為器則速毀,以為戶則液楠,以為柱則囊,是不材之木也。

63、芻蕘之言:采薪者、捕魚者之言,指地位低下的人說的話。

64、隋珠:《淮南子覽冥訓》:譬如隋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貧。註:隋侯,漢東之國王姓諸侯也。隨侯見65、大蛇傷斷,以藥敷之。後蛇於江中銜大珠以報之。因曰隋侯之珠,蓋月明珠也。

66、和璧:即和氏璧。《韓非子和氏》: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獻之厲王。厲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為誑,而刖其左足。及厲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獻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為誑,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於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盡而繼之以血。王聞之,使人問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遂67、命曰:和氏之璧。鄉關:故鄉。

68、靈光:漢魯恭玉殿名。王延壽《魯靈光殿賦》:魯靈光殿者,蓋景帝喔姬之子恭王餘之所立也漢遭中微,盜賊奔突,自西京未央、建章之殿,皆見毀壞,而靈光擋然獨存。

69、蕭蕭:蕭條狀。

70、翁仲:秦阮翁仲,南海人。身長壹丈三尺,氣質端勇,異於常人。始皇使率兵守腦桃,聲援匈奴,死後鑄其銅像於鹹陽宮司馬門外。後人泛稱墳墓或建築物前的石像為翁仲。

71、遺氓:即遺民。

72、嫠家:寡婦之家。此為李清照自稱。

73、齊魯:今山東省壹帶。

74、比數:相比之中還算在數。

75、稷下:地名,在今山東臨淄。《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自騶衍與齊之稷下先生淳於髠、慎到、環淵、接子、田駢、騶奭之徒,各著書言治亂之事,以幹世主,豈可勝道哉。索隱:按稷,齊之城門也。或雲:稷,山名。謂齊之學士,集於稷門之下也。

76、揮汗成雨:《戰國策齊策》:臨淄之途,車轂擊,人肩摩,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成雨,家敦而富,誌高而揚。形容繁盛、人眾多之況。

77、流人:流亡者。

78、東山:魯地山名。《孟子盡心》: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79、壹抔土:壹捧土。

80、皇華:頌使臣之語,亦指皇帝派出之使臣。《詩經皇華》:皇皇者華,君遣使臣也。送之以禮樂,言遠而有光華也。

81、二京:南宋使臣赴金,要經過南京(今河南商丘)、東京(今河南開封)。

82、壺漿:古時百姓以壺盛漿慰勞義師。《孟子梁惠王》: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簞食壺漿,以迎主師。

83、連昌宮:唐宮名,高宗時置,在洛陽。元稹《連昌宮詞》:連昌宮中滿宮竹,歲久無人森似束。又有墻頭千葉桃,風動落花紅簸簸。

84、華萼樓:即花萼相輝樓。徐松《唐兩京城坊考》:開元二十四年十二月,毀東市東北角道政坊西北角,以廣花萼樓前地。置宮後,寧王憲、申王捴、岐王範、薛王業邸第相望,環於宮側,明皇因題花萼相輝之名,取詩人棠棣之意。

85、赤子:百姓。

86、蒼生:百姓。《書益穰》:光天之下,至於海隅蒼生。

87、長亂何須在屢盟:《詩經巧言》:君子屢盟,亂是用長。

賞析:

宋高宗紹興三年(1133年),朝廷派簽樞密院事韓肖胄和工部尚書胡松年出使金國,去慰問被囚於北方的徽、欽二帝,李清照特作出二詩為韓胡二公送行。在這兩首詩中,李清照對處於水深火熱中的中原人民表示了關切和懷念。同時,尖銳地指出了敵人的掠奪本質,闡述了自己的政治主張,兩首詩表現了詩人反擊侵略,收復失地的強烈願意望,充滿了愛國主義的激情。

寓言二首

王維 寓言二首

朱紱誰家子。

無乃金張孫。

驪駒從白馬。

出入銅龍門。

問爾何功德。

多承明主恩。

鬥雞平樂館。

射雉上林園。

曲陌車騎盛。

高堂珠翠繁。

奈何軒冕貴。

不與布衣言。

君家禦溝上。

垂柳夾朱門。

列鼎會中貴。

鳴珂朝至尊。

生死在八議。

窮達由壹言。

須識苦寒士。

莫矜狐白溫。

偶然二首

楚懷邪亂靈均直,放棄合宜何惻惻。

漢文明聖賈生賢,謫向長沙堪嘆息。

人事多端何足怪,天文至信猶差忒。

月離於畢合滂沱,有時不雨何能測。

火發城頭魚水裏,救火竭池魚失水。

乖龍藏在牛領中,雷擊龍來牛枉死。

人道蓍神龜骨靈,試蔔魚牛那至此。

六十四卦七十鉆,畢竟不能知所以。

秋風二首

杜甫 秋風二首

秋風淅淅吹巫山,上牢下牢修水關。

吳檣楚柁牽百丈,暖向神都寒未還。

要路何日罷長戟,戰自青羌連百蠻。

中巴不曾消息好,暝傳戍鼓長雲間。

秋風淅淅吹我衣,東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搗練急,石古細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為誰好,早晚孤帆他夜歸。

會將白發倚庭樹,故園池臺今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