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下》這首詩寫得意境深婉,景情交融,詩人用青山、行舟、綠水、白帆、紅日、和風、歸雁等景物,描寫了冬末春初北固山下停泊時所見壯麗之景,從海日東升,春意萌動,放舟於綠水之上,聯想起“雁足傳書”的故事,表達了淡淡的鄉思愁緒。全詩和諧而優美。
出自唐代詩人王灣,全詩原文如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壹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譯文如下:
孤單漂泊青山之外,獨自行舟綠水之間。
潮水上漲,兩岸之間更顯寬闊;順風吹來;壹條白帆正好高懸。
夜色將盡,海上旭日東升;新年未至,江中春意已現。
家書既已寄出,會被送往何處?希望北歸大雁,送到洛陽之邊。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王灣作為開元初年的北方詩人,往來於吳楚間,被江南清麗山水所傾倒,並受到當時吳中詩人清秀詩風的影響,寫下了壹些歌詠江南山水的作品,這首《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為著名的壹篇。這首五律最早見於唐朝芮挺章編選的《國秀集》。這是詩人在壹年冬末春初時,由楚入吳,在沿江東行途中泊舟於江蘇鎮江北固山下時有感而作的。
作品賞析
頸聯歷來膾炙人口。“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當殘夜還未消退之時,壹輪紅日已從海上升起;當舊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殘夜”、“春入舊年”,都表示時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樣匆匆不可待,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詩人頓生思鄉之情呢?
這兩句煉字煉句也極見功夫。作者從煉意著眼,把“日”與“春”作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語的位置而加以強調,並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擬人化,賦予它們以人的意誌和情思。妙在作者無意說理,卻在描寫景物、節令之中,蘊含著壹種自然的理趣。
海日生於殘夜,將驅盡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現的“春意”,闖入舊年,將趕走嚴冬。不僅寫景逼真,敘事確切,而且表現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真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藝術鼓舞力量。此句與“沈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有異曲同工之妙。
海日東升,春意萌動,詩人放舟於綠水之上,繼續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駛去。這時候,壹群北歸的大雁正掠過晴空。雁兒正要經過洛陽的啊!詩人想起了“雁足傳書”的故事,還是托雁捎個信吧:雁兒啊,煩勞妳們飛過洛陽的時候,替我問候壹下家裏人。這兩句緊承三聯而來,遙應首聯,全篇籠罩著壹層淡淡的鄉思愁緒。
百度百科——次北固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