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的文筆壹向是很犀利的,像壹支支鋒銳的 標槍 ,總能準確無誤的刺入當時昏庸無能的執政者的咽喉。《狗貓鼠》正是這樣壹篇 文章 ,文中對狗的描述不多,暗諷了目光短淺又自以為是的人,下面為大家精心整理了壹些關於狗貓鼠 讀書筆記 中學生,歡迎查閱。
狗貓鼠讀書筆記中學生1
不曾發現,狗和貓原來是有著過節的冤家;也不曾知道,魯迅先生原來是仇貓的。
現在讀了《狗·貓·鼠》才知道有這麽壹回事。
魯迅先生仇貓是有著正當理由的:壹是貓欺負和折磨弱者,二是貓有壹副令人仇恨的媚態,三是它們的嗥叫令人心煩。然而這些都不是魯迅先生起初仇貓的原因;那是後來才添加進去的。
令幼年魯迅仇貓的原因很簡單:它吃了魯迅心愛的隱鼠。真是單純!後來知道隱鼠是被長媽媽踩死的,魯迅這才恍然大悟,但仇貓的感情非但沒有減淡,而是更深刻了。
為什麽呢?因為這裏的貓不是單指貓,更是指那些“媚態的貓”——那些“現代評論派”的人。魯迅先生借自己的仇貓而用辛辣的筆調無情諷刺了現代評論派文人的“媚態的貓”式的嘴臉。
看到這,我不免為貓抱不平。仇貓的人的確很多啊!我們身邊就有不少人經常打貓、趕貓甚至吃它們。但是,貓本無罪,為何要仇貓呢?
誠然,貓有著壹些令人討厭的惡習,如玩弄獵物、有時很嬌媚。但是這畢竟只是它們先天的秉性,是無法改變的。人為什麽要給它戴上“媚態的貓”的臭名?常說人在進步,但借本無傷人之力的文字語言,借那些“只能嗥叫的動物”去攻擊人,這絕不是進步的表現。又如狗,和貓根本沒什麽深仇大恨。有時我們甚至可以看到貓狗逗著玩的情形,而不至於恨之入骨,見了貓就窮追不舍。然而人卻偏要說“看哪!狗不是仇貓的麽?魯迅先生卻自己承認是仇貓的,而他還說要打‘落水狗’!”這是所謂的“君子”應有的言行嗎?這是人的墮落啊!
人類的進步,往往伴隨著血腥無情的戰鬥,我想這應該是正常的吧。但是把戰鬥擴展到其他生物上,未免有殘忍吧。
貓也罷,狗也罷,不過是壹些無辜的生命。自人類會走路、會打獵那壹天起,它們就已經追隨人類了。然而作為人類最忠實的朋友,如今卻被用作人與人鬥爭的工具,那是它們的不幸,也是人的不義。同壹搖籃下,人與動物之間應該多壹份尊重。
狗貓鼠讀書筆記中學生2
《狗貓鼠》這篇文章表達了魯迅對狗、貓、鼠三種動物的看法。他仇貓,也要打“落水狗”,喜歡的是家中吃墨的隱鼠。
魯迅也不喜歡貓,覺得它以大欺小,還慢慢折磨弱者,覺得他因能力而故作媚態,還發出讓人厭惡的嚎叫。魯迅這樣壹說,也確實讓人厭惡。
但在我的生活,中我對狗、貓、鼠卻有不同的看法。我壹向認為狗調皮、機靈、忠誠、可靠。雖然有時看著有點兒傻氣,卻是人類的好夥伴。貓呢,她靈活、可愛、有著強烈的好奇心。雖然有時有點兒調皮、愛鬥、卻不至於暴力。老鼠呢,我對它充滿著心理陰影。有壹次我上閣樓時,它正好爬過我的腳,我給嚇了個半死。老鼠對我來說特別神秘。
壹開始讀到狗貓鼠這篇文章,有許多段落都讓我感覺晦澀難懂。我只好就我明白的段落來講講我的 讀後感 了。
魯迅不喜歡狗,覺得他愚蠢、沒見識。在《自然史底國民童話》中動物們說象弓著背,狗就傻裏傻氣的說弓著背的貓就是象,著實傻到沒底。
魯迅倒是喜歡那弱小的小隱鼠。覺得他可憐、靈活、嬌小、可愛。在魯迅的筆下,確實是只有趣的小寵物呢!
我想魯迅的想法也不會與我相差太多,他為何對貓、狗如此厭惡,又對鼠如此喜愛呢?仔細看看才發現:這文章多處提到了人。細細琢磨,才明白了魯迅先生的比喻。那貓不就是愛持槍淩弱的人嗎?狗不就是自以為學識淵博的“富有指導青年責任”的前輩之流嗎?那弱小的鼠正是社會上那些受人欺淩的人民。這篇文章正是魯迅對欺壓、誤導者的不滿,對苦難人民的憐憫與關懷的表現哪!
狗貓鼠讀書筆記中學生3
最近這幾天,我讀了壹本名著《朝花夕拾》,它的作者是魯迅先生,魯迅先生是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又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魯迅先生的文章都是艱深的,多讀風遍,就會有了壹些感悟。正如《朝花夕拾》的第壹篇——《狗·貓·鼠》。就是這部 散文 集裏的壹篇佳作。
《狗·貓·鼠》這篇文章通過對貓和鼠秉性,行為的描寫來比喻某些人,常引用寓言說明狗貓結仇的來源,其實是在嘲諷社會上那些無中生有的結論。文中:壹、“它的性情就和別的猛獸不同,凡捕食雀鼠,總不肯壹口咬死,定要盡情玩,放走,又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厭了,這才吃下去,頗與人們的幸災樂禍,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壞脾氣相同。二、它不是和獅虎同族的麽?可是有這麽壹副媚態!但這也許是限於天分之故罷,假使它的身材比現在大十倍,那就真不知道它所取的是怎麽壹種態度。”這段話作者用隱喻的手法寫出了反動文人的殘忍和媚態,不禁人拍案叫絕,使我感受到作者對貓以及和貓有著同樣品質的人的煩感。魯迅先生富有諷刺性的文章也反映了愛憎分明的胸懷。:至於凡所遇見的諸貓,最先不過是追趕,襲擊,後來卻愈加巧妙了,能飛石集中它們的頭,或誘入空屋裏面,打得它垂頭喪氣,文章層層深入,把“推廣”手法活化,語言十分巧妙。“現在我已經記不清當時是怎樣壹個感想,但和貓的感情卻終於沒有融合,到了北京,還因為她們傷害了兔的兒女們,便舊隙夾新嫌,使出更辣的辣手,“仇貓”的話柄,也從此傳揚開來。這幾句話用詞準確,讓讀者也壹目了然。
這篇文章,以議論為中心,中間穿插描述童年時代的生活,脈絡也十清晰,魯迅巧妙的運用了往事挾擊了那些侵略我們國家的人們,他也用不同的 方法 ,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為國家的士氣做出了偉大的貢獻。
狗貓鼠讀書筆記中學生4
這個周末我的語文老師布置了壹項作業,讓我們細讀魯迅先生寫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壹篇,並寫出讀後感。我回到家,就翻開書,簡單看了壹下目錄。頓時,我的目光落在了壹篇名叫《狗·貓·鼠》的章節上。初看題目,還以為是先生小時候與他們家的三種動物發生的奇聞軼事。但當我把這章看完之後,我才茅塞頓開。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魯迅先生仇貓——既不喜歡貓的原因。在這壹章節中,先生清算了貓的三種惡性:第壹,貓對自己捉到的獵物,總是玩弄厭了,才肯吃掉它;第二,貓與獅子、老虎等兇殘的肉食動物同為壹類,但展現在人面前的卻是壹副嬌寵可愛的姿態;第三,它總在交配時嚎叫,讓人心煩。讀到這裏,除了對先生精湛的寫作手法感嘆外,也不得不對魯迅先生的“罵人術”心生贊嘆!先生就是先生,連寫壹個兒時的回憶錄也不忘罵罵那些跟貓壹樣的“正人君子”。
在《狗·貓·鼠》這壹章節中,魯迅先生取貓這樣壹個典型的例子,恰到好處得把生活中那些與貓相似的偽君子描寫得淋漓盡致,生動形象得把那些所謂的“正人君子”欺軟怕硬、恃強淩弱的特點表達出來,表述了他們對弱者的“盡情折磨”和對強者的“壹副媚態”,寫出了先生對這些人的厭惡。同時,作者追憶童年時救下的壹只隱鼠的經歷,也表達了作者對弱小者的同情。
《狗·貓·鼠》是壹篇借物喻人的文章,諷刺了那些與貓壹樣有醜惡嘴臉的人。直到現在,對文壇的影響依然十分巨大。
狗貓鼠讀書筆記中學生5
初見《狗貓鼠》我以為是魯迅先生所寫的關於動物趣事的文章,然而剛沒讀幾句就發現了端倪——“看哪!狗不是仇貓的麽?魯迅先生卻自己承認是仇貓的,而他還說要打‘落水狗’!”“我於是就間或留心著查考它們成仇的‘動機’。這也並非敢妄學現下的學者以動機來褒貶作品的那些時髦,不過想給自己預先洗刷洗刷。”看來這篇文章不單單是寫動物的了!這隱藏著無煙的戰場。
既然題目是《狗貓鼠》其內容也少不了它們的出現,魯迅先生很快就引出了他的仇敵 ——“貓”,在覃哈特博士的《自然史底國民童話》中的壹個 故事 :壹次動物們開會,象沒來,於是派狗去找,但狗不知道象長什麽樣,動物們說象是駝背,於是他就出發了,而貓弓著背,不知情的狗將其帶回會場,被動物們所嗤笑了,於是貓狗成了仇家。這只是成為仇家的原因,然而原因也總可以算作壹個原因。魯迅先生的“仇貓”,是和這大大兩樣的。
“其實人禽之辨,本不必這樣嚴。在動物界,雖然並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樣舒適自由,可是嚕蘇做作的事總比人間少”這無疑是對那些名人或名教授、“負有指導青年責任的前輩”之流的那些評論的最好回擊。人學會行走、說話、寫作無疑是巨大的進步,而有些人卻由此開始墮落、說空話、做違心事“鷙禽猛獸以較弱的動物為餌,不妨說是兇殘的罷,但它們從來沒有豎過‘公理’‘正義’的旗子”而人卻仗著各種旗號做壹些令人發指的事,實在是禽獸不如!
回歸現實,魯迅先生仍對貓有著抵觸情緒:壹是它們抓住獵物不是直接吃掉而是先玩耍壹番、侮辱壹番,直到玩厭了才方肯罷休,就和某些人壹樣“慢慢地折磨弱者”,實在是無人性可言。二是貓雖與獅虎同宗,卻盡顯媚態,其在交配之時也不消停,在晚上也“鬧得人心煩”,而狗卻沒有在晚上如此鬧騰過,映射到人的身上,也常會發現那些“寫 情書 ”“舉行婚禮,拜來拜去,就十足拜了三天”“平素不大交往的人,忽而寄給我壹個紅帖子,上面印著‘為舍妹出閣’、‘小兒完姻 ’、‘敬請觀禮’或‘闔第光臨’這些含有‘陰險的暗示’的 句子 ” 嚕蘇做作的事。三是魯迅先生的壹只很有靈性的隱鼠被貓“吃”了(最後證實不是貓吃的)
先生用這“貓”代表了社會上壹些“不好惹”的“大角色”,其往往不幹大事,卻手掌大權,十分惹不起,“人們自然十之九是憎惡的,而這憎惡是在貓身上。假如我出而為人們驅除這憎惡,打傷或殺害了它,它便立刻變為可憐,那憎惡倒移在我身上了。”其映襯出了社會上壹些人的醜陋面貌,然而社會本身的混亂致使他也無能為力,只能明哲保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