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詩有《江上吟》、《祠南夕望》、《端午》等。
1、《江上吟》(唐)李白
木蘭之枻沙棠舟,玉簫金管坐兩頭。美酒樽中置千斛,載妓隨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黃鶴,海客無心隨白鷗。屈平詞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
興酣落筆搖五嶽,詩成笑傲淩滄洲。功名富貴若長在,漢水亦應西北流。
賞析:李白這首《江上吟》雖然沒有直接寫端午龍舟競舟,卻是江上泛舟,實際上是李白像前輩屈原的致敬之作,壹句“屈平辭賦懸日月”可窺探作者對屈原的尊敬!“功名富貴若長在,漢水亦應西北流”,作者唾棄功名富貴的背後是對“世途迫隘”的無奈與嘆息!
2、《祠南夕望》(唐)杜甫
百丈牽江色,孤舟泛日斜。興來猶杖屨,目斷更雲沙。
山鬼迷春竹,湘娥倚暮花。湖南清絕地,萬古壹長嗟。
賞析:杜甫老先生這首《祠南夕望》寫的有些縹緲、悲壯呢!全詩的大意為:百丈竹索牽引著江邊的風景,孤舟在斜陽裏泛著淡淡的顏色。杖屢登岸,猶如昨日,而目斷湘祠,飄飄渺渺就好像隔著雲紗。回想花竹幽冥,更加覺得淒涼,暮色中的花也是那樣迷茫。遷客旅人莫不經過這個清絕之地,都讓人感嘆不已。果然是我們多愁善感的“詩聖”風格!
3、《端午》(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賞析:這首詩言近意遠,雖然言簡意深,但很有力量。愛國詩人屈原盡管被後人百般歌頌,但屈原式的悲劇在歷史上也屢見不鮮,如此的冤屈怎麽能夠簡簡單單就洗刷幹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