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的意思是比喻行事或言語先後不相應、互相抵觸。
拼音zì xiāng máo dùn。
基本釋義矛是指長矛,進攻用的武器。盾是指盾牌,防禦用的武器。比喻自己的言行前後抵觸。
出處宋·李防《大宋故東海徐公墓誌銘》:“比以和解為請,復用決戰,即是自相矛盾,於爾得不危乎。”
示例清·曹雪芹《紅樓夢》:“故逐壹看去,悉皆自相矛盾,大不近情理之話,竟不如我半世親睹親聞的這幾個女子。”
語法構詞方式是連動式;在句子中通常作謂語、定語、狀語。
近義詞漏洞百出:比喻說話或文章內容沒有充足的理由和根據,不能自圓其說的地方很多。
反義詞天衣無縫:比喻事物沒有壹點兒破綻。
自相矛盾造句
1、可見,封建統治階級標榜的“忠孝節義”其實是自相矛盾的,蔡伯喈行孝的困境正說明封建社會的所謂“孝”實際上是皇權絕對支配下“忠”的附屬品,從而揭示了作者文化心理結構與現實的沖突。
2、人類總是愛和自己鬧對立的,他用自己目前的痛苦哄騙自己的希望,又用並不屬於自己的前程,來欺騙目前的痛苦,人類的確良壹切行為,無不打上自相矛盾和軟弱的烙印。
3、世界上絕對不是只有黑白兩種顏色,善惡兩種品德,敵我兩種力量,正謬兩種主張,資無兩個階級。要善於面對和把握大量的中間狀態,過濾狀態,無序狀態與自相矛盾的狀態,可調控狀態,可塑狀態等。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自相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