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與三顧茅廬、入木三分、樂不思蜀有關的歷史人物

與三顧茅廬、入木三分、樂不思蜀有關的歷史人物

與三顧茅廬、入木三分、樂不思蜀有關的歷史人物有劉備、王羲之、劉嬋。

三顧茅廬

三顧茅廬又名三顧草廬,典出《三國誌.卷三十五 蜀書五 諸葛亮傳第五》,東漢末年,漢朝宗親左將軍劉備三顧茅廬拜訪諸葛亮,公元207年冬至公元208年春,當時屯兵新野的劉備,帶著大將關羽、張飛,三次到南陽鄧縣隆中(襄陽市西郊二十裏)諸葛草廬請諸葛亮出山輔佐的故事。

入木三分

東晉明帝有壹次要到京都建康北郊覆舟山祭祀土地神,讓王羲之把祭文寫在木制祝板上,再派人雕刻。

刻者把木頭剔去壹層又壹層,發現王羲之的墨跡竟滲進木板深處,直到剔去三分厚才見白底,刻者驚嘆其筆力雄勁,入木三分。

樂不思蜀

樂不思蜀,三國時期的蜀漢,始於昭烈帝劉備,終於漢懷帝劉禪。

意思是很快樂,不思念蜀國。

原義指蜀後主劉禪甘心為虜不思復國。

後比喻在新環境中得到樂趣,不再想回到原來環境中去。

出自 《三國誌·蜀書·後主傳》。

擴展資料:

其他歷史人物故事:

四面楚歌

項羽的軍隊駐軍在垓下,士兵越來越少,糧食也吃沒了,劉邦的漢軍和韓信、彭越的軍隊層圍了好幾層。

夜晚,聽到漢軍的四周都在唱著楚地的歌謠,項羽大驚失色地說:“漢軍把楚地都占領了嗎?不然,是什麽原因讓楚人這麽多呢?”項羽就在夜裏爬起來,到軍帳中喝酒。

七步之才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登位後, 命弟弟曹植在七步之內做出壹首詩來。

曹植果真在七步之內做出詩。

曹丕也受此詩所感,放了曹植。

聞雞起舞

出自《晉書·祖逖傳》,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蕩、具有遠大抱負的人,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

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壹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

百度百科-三顧茅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