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壹獻愛心公益活動自查報告
為推動扶貧助殘活動機制化常態化,切實重視和關心弱勢群體,把溫暖送到千家萬戶,xx在2019年廣泛組織開展了“送溫暖、獻愛心”等壹系列扶貧助殘社會公益活動。
壹、高度重視,加強領導
加強組織領導,充分認識新形勢下開展扶貧助殘等“送溫暖送愛心”活動的重要意義,把支持社會公益事業擺上重要日程,周密安排部署,精心組織實施。成立xx扶貧組殘活動領導小組。把公益事業作為壹項重大的政治任務,切實安排好各項活動的有關工作。加強領導,積極引導幹部廣泛開展獻愛心送溫暖活動,推動扶貧組殘活動常態化,促進精神文明建設和良好道德風尚的形成。
二、精心組織,廣泛開展
深入開展走訪慰問、愛心捐助、義務勞動等誌願服務活動,各盡所能,切實解決困難群眾的生產生活問題,確保“送溫暖、獻愛心”活動取得實效。
1、開展走訪慰問活動。開展走訪慰問孤寡老人、貧困失學青少年、困難群眾等,送去關懷與溫暖。為子女在外地、喪偶又體弱多病的高齡老人和無勞動能力、無法定贍養、無經濟來源的“三無”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心裏撫慰、應急救助、健康保健、法律援助等服務,讓他們感受社會溫暖,幸福生活,安度晚年。為貧困家庭提供幫助,給他們捐贈米、面、油、衣物等生活物品,向他們提供多方面的援助,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
2、開展“三關愛”獻愛心送溫暖活動。向孤兒院捐贈春夏衣物、圖書、文體用品等,為孤兒院的兒童送去家的溫暖,組織誌願者到敬老院開展獻愛心送溫暖活動,給老人送去關懷和溫暖,以此奉獻壹片愛心。
3、開展誌願服務社區活動。積極開展“服務社區、奉獻社會”義工服務活動。積極投身義工誌願者服務活動組織的義工深入社區開展衛生大掃除、清洗亂塗亂畫和“小廣告”、清理衛生死角、清除白色垃圾等活動,幫助整治臟亂差,實現潔、齊、美,努力將社區營造成居民溫馨的家園。
4、開展助學幫困“圓夢”活動。走訪慰問貧困家庭,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上的困難,為貧困學生捐款,動員社會力量,籌集善款,資助貧困學生,幫助他們解決“上學難”問題,實現其上學夢想。
5、開展義務宣傳教育活動。定期組織誌願者通過向居民發放宣傳冊、設立咨詢服務站等形式,向群眾宣傳有關政策和服務事項辦理程序,發放宣傳材料,接受群眾的咨詢。深入社區開展消防安全、用電安全等宣傳教育活動,講解安全防範知識,增強廣大居民的安全意識。
三、加大宣傳,務求實效
加強宣傳報道,通過政務公開欄、信息簡報、網站等,大力宣傳活動開展情況及好的經驗做法,營造“人人獻愛心,處處送溫暖”的良好氛圍。了解困難群眾的需求,對活動作出計劃和具體安排,精心組織,整合資源,積極動員誌願者廣泛參與,務求取得實效,真正把溫暖群眾德心坎上,使他們真切感受到政府的關懷,充分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篇二獻愛心公益活動自查報告
夏天的天氣顯得格外的炎熱,咄咄逼人的陽光將大地炙烤的滾燙。然而,這樣的天氣終歸會有不平凡的事發生,來打破這樣的現狀。
為認真貫徹“進社區獻愛心”的大學生宗旨,提高和培養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社會公德意識,我們x月x日中午8點計劃著就走進了xx社區,學習敬老院,開展獻愛心,送個溫暖活動,看望孤寡老人,了解老人生活的同時帶給他們歡樂,為他們晚年國際的精神世界獻上壹份關愛,將我們的熱情傳進老人們的心中,讓他們在這個冬天不再寒冷。活動的主要目的是弘揚中華民族的敬老愛幼的美德,“尊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新世紀的大學生,更有責任和義務發揚這壹美德的。
此次活動讓我受益良多,壹個社會的弱勢群體,在這漫長的壹生中,盡力了無盡的風風雨雨,嘗盡了世間的酸甜苦辣,在人生的日子裏,他們所渴望的不僅僅是安逸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對他們的理解。活動中我們將準備好了學生賀年卡和慰問品,贈與辛勞壹生的老人,並幫他們打掃衛生,使得院子和他們的房間變得更加的溫馨整潔,幫他們摘菜洗蘿蔔。老人們見了都點頭稱贊不已。之後我們當中的同學做壹些有利於老人的按摩,給老人們梳頭剪指甲,和他們促膝長談,親切的詢問他們的身體狀況,幫助他們解決力所能及的困難,和他們嘮嘮家常,聽他們講故事,聊壹聊過去和現在,老人們露出開心的笑容。叮囑他們要註意身體,給他們唱歌娛樂,使得每個老人都感受到家的感覺,感受到家人的溫暖。與他們的交流中可以得知他們內心對我們的到來激動之情。就這樣整個院裏洋溢著歡笑,湧動的暖流。我們之中的同學有壹半是貧困家庭,這次活動中他們都將從社會得到的恩澤互不保留的回報給這些老人們。
快樂時候往往忘卻了我們的局限條件時間,壹晃壹上午過去了,在告別老人的時候,同學們和老人們的眼睛都濕潤了,老人們將我們的手緊緊拉在壹起彼此都不願意離開,都希望時間能停留在那壹刻,並囑咐我們有空多來坐坐,可我們還是得走了,但我們的心停留在老人身邊,我們的愛心將會繼續去傳承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向社會宣傳了敬老的傳統美德,希望引起社會對老人晚年生活的關註,讓這以前夕陽再次綻放絢麗的光彩。
雖然我們簡單的幾句問候並不給老人們帶來什麽,直到我看見拍的相片才發現,我們的話確實給老人帶來莫大的歡樂,老人需要的不僅是物質上的關懷,還有心靈上的慰藉,因為老人容易感到孤獨。這天我們過的異常的開心,老人們也過得很開心,他們打開話匣子,向他人訴說心中的喜怒哀樂,也把自己的心願寄托在我們身上,希望我們幫他實現。雖然我們幫他們做的只是力所能及的事,可是我們讓老人都痛快開心壹回。與此同時我們深深體會到他們並不需要太多,他們需要的只是陪伴,如果我們的社會能給予他們更多的關註,他們就會感到滿足。
這次活動也遇到事先不知道的麻煩,例如我們事先沒有給敬老院的院長聯系,突然到訪給院長帶來不便,院長事先計劃的買菜計劃打亂了;還有事先也沒有拿誌願者旗號,給老人們帶來壹絲驚嚇;活動中也有學生不小心弄得院子濕漉漉的,冬天寒冷沒幹的水可能會結冰,給老人行走帶來潛在危險。這些細小問題都在未來我們在舉行活動奠定基礎,通過壹次又壹次的總結,慢慢地我們的社會實踐能力得到提升。
篇三獻愛心公益活動自查報告
為了響應***青團xx市委、xx市教育局、少先隊xx市工作委員會***同發起的“希望工程壹元捐”活動,我校大隊部在黨支部、校長室的領導下,組織了壹場“學雷鋒,獻愛心”的義賣捐款活動。
由於學校對這項工作宣傳力度大,措施得力,廣大師生都積極參與,精心準備義賣物品,踴躍參與義賣活動,慷慨解囊,奉獻愛心,出現了人人獻愛心,熱情幫助他人的熱烈場面。在同學們的熱情參與與***同努力下,此次愛心義賣捐款***籌得善款2569.8元,這些捐款壹部分歸入學校幫困基金,用於幫助我們身邊的有困難的學生。此次我們拿出其中2400元來捐助本校12名家庭貧困的學生,愛捐助的學生和家長都十分的感激。剩下的善款我們全部捐給“慈善壹日捐”的活動。
活動籌集的款項數字雖然不大,錢並不多,但情深義重,精神感人,充分體現了我校學生充滿愛心、樂於助人的精神風貌。更重要的是通過這次活動,全校師生受到了壹次生動的學雷鋒、獻愛心、互愛互助精神的教育。在活動中,學生也充分懂得了,奉獻才是我們生命中最可貴的情感,只有懂得關愛他人才能真正關愛自己。
生命有情,人間有愛,只要人人都獻出壹份愛,世界將變成美麗的人間。
雖然義賣捐款活動已結束,但“微捐贈、微公益”的理念已深深植根於同學們的心中,善的種子已種下,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必將開出美麗的慈善之花,愛心之花。
篇四獻愛心公益活動自查報告
我們身上流淌著炎黃的血脈,烙印著儒家的思想精髓,因此我們也必將承載著我們源遠流長而又厚重的人文思想,“愛心”便是其中的精髓,愛心是修養,是文化,更是人性中的美麗,而“尊老”“敬老”“愛老”作為對愛心的壹種闡釋,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值得我們去繼承和發揚,作為新世紀的大學生,我們更有義務和責任去肩負起這壹歷史使命。
本著了解老人的生活的同時帶給他們快樂為他們晚年孤寂的精神世界獻上壹份關愛,我們武漢工程大學環城院學子展開了環城學子福利院獻愛心活動。
本次活動是由環城院團學聯組織負責的,由15名團學聯成員組成,由任鵬老師帶隊於20**年4月1日展開的,不幸的是那天的天氣很差,陰沈的天加上忽大忽小的陣雨,但這些不但沒有削減我們的興致,反而讓大家感覺到這正是體現了我們不怕困難,頂風冒雨,只為給老人們獻上壹份愛的精神,我們帶著慰問品,搭著公交抵達福利院。
走進福利院,我們右手邊第壹座樓的四至八樓便是福利院老人們居住的地方,在與福利院負責人打過招呼,放下慰問品後,我們迅速分做了5個小組,每組3人負責壹個樓層對老人們進行愛心服務。據了解,四樓五樓居住的是身體相對健壯的老人,六至八樓居住的大都是躺在床上,生活無法自理的老人。
我們同老人們手握手,心貼心的交流,為老人清理房間,剪指甲,捶背,按摩,換來的是老人們會心的微笑,感動的淚水,他們大都很健談,有位老人還為我們唱起小曲,氣氛很融洽,臨走時,院裏的負責人也甚為感動,同我們壹行15人和老師和老人們合影留念,活動圓滿結束。
此舉不僅是對我們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和社會公德意識的培養和提高,同時也樹立了我們環城院乃至我校樂於奉獻愛心,尊老愛老的良好形象,也向社會各界宣傳了“尊老”“愛老”的美德。
當然,從本次活動我們也發現了壹些不足和值得改善之處。
首先,由於本次是第壹次去,大部分事情是在福利院做的臨時安排,盡管很順利,但是我們還是應該具備壹些未雨綢繆的能力,比如人員任務的分配,以及壹些關於慰問老人,與老人交流過程中的註意問題。
其次,據本次了解,有些老人不是湖北當地人,他們更加期待著有個老鄉,用壹口家鄉話進行交流,因此我們應該多發動壹些非團學聯甚至全校的學生參與其中。
最後,為豐富老人的精神生活,我們應該再準備壹些小型的文藝節目,給他們帶來更多的快樂和精神上的享受。
篇五獻愛心公益活動自查報告
在我大學第壹學期臨近期末之時,突然接到了壹項在寒假中必須完成的任務,準確的說就是壹次社會實踐活動。就我而言我很少參加此類活動,對於所謂的社會實踐也算得上是知之甚少吧。於是,經驗並不豐富的我決定和我們班的同學壹起開展這次假期的社會實踐,就其經驗不豐富的我對於社會實踐這壹概念所最先想到的就是去敬老院,盡己所能來幫助壹下那些身體不好的老人們。於是當這壹提案被提出之後我是非常的推崇,因為這不僅僅是壹次社會實踐,更是壹次有意義的尊敬幫助老人的活動啊!活動時間定於考完試之後的第壹天,而地點則定在離學校不遠的龍門敬老院。而我也十分熱切的盼望著那壹天的到來。
在出發之前,班上作了不少的準備工作,參加實踐的同學紛紛慷慨解囊,大家湊錢購進了許多水果、壹袋大米和壹項酸奶,作為孝敬老人們的禮物。於是在24號的上午方7點多的樣子,同誌們就踏著輕快的腳步出發了。
我們要先出發去學校新區,再在新區趕7路公交,只需坐兩站的路程就能到達。因為天色尚早,除開少數我估計是上班的人外,整輛車基本上都是咱班的同學了,大家壹路上歡聲笑語,感覺像是去春遊壹樣,可見沒有人把此次活動作為壹個負擔,大家都把它當做事了壹次有意義的事,準備以飽滿的熱情和自己的努力來把它做好。
終於,汽車到站。我們壹大堆人跟著班長向傳說中的龍門進老遠走去。我看了看四周的環境,覺得這裏是壹個滿偏僻的所在,雖說偏僻壹般適合靜養,對老人不錯,不過我總覺得像這樣壹個窮鄉僻壤的地兒對行動不方便的老人而言也許並不是壹個非常理想的所在。不過再想想自己畢竟對附近不熟悉,也許這裏也很方便也說不定,於是就放下了這個念頭。
站在敬老院的門口,我覺得這個敬老院與想象中的差距太大了,雖說我沒有去過類似的地方,但是在我的印象之中敬老院應該是有點像小區和醫院似地綜合式建築群,而這裏僅僅只有壹個小小的中央花園和壹座比較寬敞的平房而已。要不是門口三個大字,我壹準會把它認作是哪個農家小院。門外的環境還不錯,有條小河(如果可以稱作是河的話,它更像是條快幹的小溪),河中有白鷺(也可能使其他的鳥,不過我看著像是鷺)在哪裏遊來遊去,時而飛到壹邊。樹蔭比較少,給人感覺像是在小山村裏的某個地方壹樣。
敬老院中的老人們對我們很是熱情,大多數老爺爺老奶奶對我們都是滿臉堆笑,還有壹個年紀比較輕的(只是相對而言)奶奶還主動向我們介紹這裏的情況以及老人們壹天的活動等等。雖說如此熱情,但是我們還是迷茫了好壹會,因為我們本打算在這裏幫忙掃地或者整理院子,可是當我們進去之後發現這裏是如此的幹凈,以至於完全沒有我們插手的余地,而在這之前我們完全沒有料到這壹點,也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以至於我們比較尷尬的站了好壹會兒。老人們似乎看出了我們的尷尬,他們主動邀請我們中的壹些人陪他們打麻將、打撲克、下象棋等等,而同學們漸漸也放開了,主動的融入老人們中去,陪他們聊天打牌。似乎終於擺脫了開始時候的尷尬氣氛。
我也和壹個老人扯起了家常,壹開始是我、丁健康、佘義三人和他聊天,我們談了談他的身體狀況,聊了聊這裏的生活,以及這裏其他老人們的生活習慣等等。丁健康同學還很熱心的幫老人把電視機的聲音調大(主要是因為那個電視的按鍵出了問題老人不會調),之後他倆走了,我和王懷鵬陪他聊天。我們驚喜的得知他是壹名抗美援朝的老兵,於是請求他給我們講壹些當年的故事,老人十分健談,很高興的給我們講起往事,因為我的爺爺和王懷鵬的姥爺都是老兵,而且我倆都算是和東北那邊扯得上關系的人,所以老人和我們倆講得格外的情切與生動,聊到了抗美援朝的壹些戰事和細節,還有他回國之後在南京的壹些個故事等等,甚至還教我們倆說了幾句朝鮮話,雖說到現在我基本都忘記了,但是我覺得這次談話非常的有趣,興許以後和別人吹牛的時候還能用的上呢!
通過剛才的老人,我們又認識了另外壹個老人,這個老人從外表上看年紀就非常的大了,滿臉叢生的皺紋密密麻麻的延伸到了脖子下面,骨瘦如柴的身材加上基本脫盡的牙齒,以及他有點點背的耳朵,壹看就知道是壹位有歷史的老人。聽說他曾經參加抗日戰爭。於是我們又和他聊了起來,但是他的發音因為牙齒脫落的緣故含糊不清,我也只能憑其壹言半語猜出他所要表達的意思,但是我還是耐心地聽他講完,大概了解到他是軍隊中搞測繪的,因為老人壹直不停的再給我們講地理知識,雖說含糊但也比較有趣啊。
之後的事也就不做細說,總之,大家都比較愉快。臨近中午的時候我們向老人們告別,並且和他們合影留念,老人們很熱情的挽留我們吃午飯,只是我們下午有人要回家於是婉言拒絕了,並且說以後還會回來看他們。
經歷了這次活動,每位參與的同學壹定都感觸頗深,最近老人並不是壹句掛在嘴邊的話,而應該是壹件放在手中的事,這是我在這次似箭中最深刻的體會了。當然也希望所有人都關心愛護身邊的老人,雖說敬老院並不簡陋,不過我猜測老人們還是應該更喜歡自己的家,也許有壹天社會上不需要敬老院這種形式上的集體之後,人們才真正懂得了關心愛護老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