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佛學中的“不自在”“觀自在”是什麽意思?

佛學中的“不自在”“觀自在”是什麽意思?

壹 不自在:

 (壹)梵語a-I^s/vara。音譯阿伊濕伐啰。中阿含經卷三十六梵誌品何苦經(大壹·六五九下):‘在家者以自在為樂,出家學道者則以不自在為樂。’

 (二)為印度數論派哲學所立根本思惟機能之迷妄相(多摩相)之壹。金七十論(大五四·壹二五壹上):‘壹非法,二非智,三愛欲,四不自在,此四法是多摩相。’

二 觀自在:觀照自己在本位上不動搖。這個自己不是肉身的自己,了了靈知才是自己。但又不住了了靈知。

 十二因緣又是壹個連環鉤鎖,相互牽連的關系。更有流轉門和還滅門。上面所講的就是流轉門的十二因緣道理。辟支佛在小乘聖人中稱為利根。他們聽到佛說十二因緣流轉門的互相關系,互為因果的道理,覺悟到無明這壹支,正是十二支因緣中間苦因苦果的總根源。無明壹滅掉,所有其他的十壹支因緣就會壹起斷滅了。因此辟支佛就下定決心來斬斷無明。譬喻砍樹壹樣,先砍樹根,樹根壹斷,而整棵大樹,便自然倒下。無明滅才能復還真性,滅除煩惱,所以叫做還滅門。這就是緣覺聖人所修的十二因緣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