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登高壹詩是如何寫出秋天蕭瑟的景象的?

登高壹詩是如何寫出秋天蕭瑟的景象的?

《登高》應用了渲染的藝術手法,對環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寫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強藝術效果。

前四句寫景,述登高見聞,緊扣秋天的季節特色,描繪了江邊空曠寂寥的景致。首聯為局部近景,頷聯為整體遠景。後四句抒情,寫登高所感,圍繞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發了窮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鄉的悲哀之情。

頸聯自傷身世,將前四句寫景所蘊含的比興、象征、暗示之意揭出;尾聯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

唐代杜甫《登高》原文: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譯文:

風急天高猿猴啼叫顯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鳥兒在盤旋。無邊無際的樹木蕭蕭地飄下落葉,望不到頭的長江水滾滾奔騰而來。悲對秋景感慨萬裏漂泊常年為客,壹生當中疾病纏身今日獨上高臺。歷盡了艱難苦恨白發長滿了雙鬢,衰頹滿心偏又暫停了澆愁的酒杯。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公元767年(唐代宗大歷二年)秋天,杜甫時在夔州。這是他在五十六歲時寫下的。壹天他獨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臺,登高臨眺,蕭瑟的秋江景色,引發了他身世飄零的感慨,滲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於是,就有了這首被譽為“七律之冠”的《登高》。

詩詞賞析

“風急天高猿嘯哀”,壹個“急”,壹個“哀”字非常有代入感,使人立馬進入作者所營造的令人憂傷的情境裏不可自拔。

接著,苦悶情緒溢滿於胸,無處排遣,詩人將其濃縮寄托於鳥的處境下,這樣寫道:渚清沙白鳥飛回,它構造的是壹幅冷淡慘白的畫面,鳥在壹片蕭瑟肅殺的荒無人煙的“渚沙”之中飛舞盤旋。

頷聯集中表現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詩人仰望茫無邊際、蕭蕭而下的木葉,俯視奔流不息、滾滾而來的江水,在寫景的同時,便深沈地抒發了自己的情懷。

最後,頸聯和尾聯的視角回歸微觀,回到詩人個人身上。頸聯如是說到: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悲秋”已讓人黯然神傷,“萬裏悲秋”更是讓人淒愴不已。

壹個“常”字更是道出“萬裏悲秋”時常與我相伴,悲哀感之強烈濃重,令人心神寂寥,無可排遣。詩人由秋及人,有感而發,寫自己年老多病,拖著殘軀獨自登上高臺,那種異鄉懷人的情感噴薄而出,心中苦悶躍然紙上。

尾聯“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連用四個字“艱”“難”“苦”“恨”,組合在壹起,極盡筆墨突出詩人內心的痛苦和郁悶程度之深,愁腸百結,愁緒萬千,以致於白了頭發,傷了身體,失了流年,壯誌未酬身先老,悲秋之情,愁苦之緒,綿延不絕,令人哀悸。

百度百科--登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