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語文八年級上冊人教版需要背誦的課文

語文八年級上冊人教版需要背誦的課文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八年級下冊)說明·第五單元

課程研究所 顧之川

(轉帖自〈人教網〉)

本單元***選了九篇古代詩文,包括四篇古代散文,五首詩詞曲,編為五課。這些作品,有寫景,有傳記,有議論,有書序,都是我國古代詩文作品中的優秀篇章,非常適合中學生閱讀。中學語文課要加強人文教育,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壹定的審美能力,提高文化品味,就必須增加語文課的文化內涵,讓中學生盡可能多地接觸壹些中國古代優秀的文學精品。因為這些作品,往往包含著豐富濃厚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幽沓的意境,精致優美的語言,能使學生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有利於開闊視野,增長知識,發展智力,陶冶情操,還有助於學生吸取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感受漢語言文字的優美和偉大,培養熱愛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教師指導學生學習本單元,不僅要註意培養學生閱讀古詩文的能力,品味這些詩文的優美意境和深邃哲理,還要註意激發學生對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對文言文的語言感受能力,積累文言語匯。

壹、關於閱讀

《與朱元思書》以書信短劄的形式,描寫了從富陽至桐廬壹百余裏秀麗的山水景物。文章驕散相間,清新雋永,歷歷如繪,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也是自然山水在作者的心弦上彈奏出的清音。《五柳先生傳》是作者托名五柳先生給自己寫的自傳,從思想性格、愛好、生活狀況等方面塑造了壹位獨立於世俗之外的隱士形象,表現了安貧樂道的高尚情操。《馬說》以良馬喻英雄,謂英雄豪傑遇到知己,方可發揮才幹,否則必遭埋沒,極寫知遇之難。寓意委曲深致,文氣矯健挺拔,有尺幅千裏之勢。《送東陽馬生序》從難於得書、從師、奔波辛勞、生活困頓幾方面,敘述自己年輕時求學的艱苦經歷,意在勉勵馬君則專心學習,刻苦攻讀,將來能有所成就。文章從容懇切,令人感動。

按照《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的精神,學習文言文,要能夠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課文的基本內容,背誦壹定數量的名篇。本單元所選的這幾篇文言文,我們都提出背誦的要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註意引導學生養成誦讀的習慣,這是培養文言語感的重要途徑。學生如果能夠熟讀背誦壹定量的文言作品,熟悉常用的文言詞語和文言句式,也就具備了初步的閱讀文言作品的能力了。其次,要用心領悟課文的思想內容,弄清文言詞語的含義和在課文中的意義或用法,有關的名物典章制度和特殊背景,教科書壹般都有註釋。盡管我們在“有關資料”裏附上了“參考譯文”,但我們並不主張學習文言文時完全依賴譯文。再次,要引導學生動手積累語匯。特別是保存在現代漢語中的文言語匯,文言常用語匯,名言警句以及說理、抒情、寫景名段名篇,最好能做到爛熟於心,出口成章。

詩詞曲五首,形式不同,風格各異,都是千古傳誦、膾炙人口的名篇。教學中,除了註重誦讀之外,還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

二、關於研討與練習

本單元研討與練習的設計,我們力求貫徹“少而精”的編寫原則,引導學生少做練習多讀書。教讀課文壹般每課3~4題,自讀課文2~3題。練習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種:

1.整體感知。

這類練習包括熟讀、背誦、概括內容大意、說說作者的主要感情傾向等。其中重點是背誦。本單元所選的九篇古代詩文,多數是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背誦的篇目,《與朱元思書》《五柳先生傳》也都是傳世名篇,因此,我們也作了背誦的要求,意在引導學生熟讀課文。通過背誦,熟悉文言文的表達方式,增加對文言文的語感。

除背誦課文外,還有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練習。如《五柳先生傳})第壹題,要求學生“畫出文中表現五柳先生性格的語句,說說妳是否喜歡‘五柳先生’,理由是什麽。”設計這樣的練習,就是要引導學生熟讀課文,通過背誦,增加學生對文言文的語感。“說說妳是否喜歡‘五柳先生’,理由是什麽”,是開放性練習,沒有統壹答案,學生可以各抒己見,只要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言之成理即可。《馬說》第壹題:“說說作者借“千裏馬”不遇“伯樂”的遭遇,寄托了怎樣的思想感情。”要求學生口頭說出作者在文中寄托的思想感情,即懷才不遇、壯誌難酬的憤懣心情。既練習了口頭表達能力,又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2.文筆精華。

這類研討與練習題目的設計,重在讓學生體會作品語言方面的特色。如《與朱元思書》第二題,由原文中“自富陽至桐廬壹百許裏,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生發開去,讓學生說說這壹段山水到底“奇”在哪裏,“異”在哪裏?設計此題,就是要使學生進壹步熟悉課文,體會作者寫景的妙處。同時,這也是壹道說的練習,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第二、三段的主要內容。學生只要能抓住重點,說出水之清澈(“千丈見底”“直視無礙”)和山之峻峭,(“爭高直指,千百成峰”),自然也就能夠大致領悟這篇寫景美文的魅力了。《詩詞曲五首》第二題要學生說說對詩中若幹名句的理解也屬於這類練習。

學習文言文,文言實詞、文言虛詞的積累也很重要,這是培養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基礎。所以,我們也設計了壹些諸如解釋語句中加點的詞語。翻譯壹段文字,註意加點的詞的意義或用法。設計這類題目,就是要引導學生熟悉課文,理解關鍵語句。

此外,我們還設計了壹些“把課文譯成現代漢語”這樣要求學生動手寫的練習。翻譯的過程,事實上也是要求學生整體把握全文內容的過程。設計這類練習,就是要引導學生進壹步理解課文內容,通過翻譯,可以讓學生在寫的過程中積累文言詞語,同時也能認識到文言文與現代文不同的語言特點,從而培養對文言文的語感。

3.開放性、拓展性練習。

根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的精神,本單元的練習設計除了有關字詞學習、課文內容和藝術特點這類題目外,我們還設計了壹些開放性和拓展性的研討與練習題目。這類練習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長,培養學生對古詩文作品的想象、聯想能力。如《與朱元思書》第三題:“把課文改寫成現代文,介紹富春江“自富陽至桐廬”的景色。”這個練習,就是要引導學生進壹步理解課文內容,通過動手改寫,體會文言文與現代文不同的語言特點,與上壹題說的練習相得益彰。改寫時不必局限於課文本身,也不必像古文翻譯那樣搞字字落實,可以加人壹些有關富春江地理位置、風土人情以及人文背景等方面的材料。也可以查找壹些歷代關於富春江的詩文,最好能將風物介紹和風景描寫有機地結合起來。《五柳先生傳》第三題:“這篇文章是陶淵明的自傳嗎?請課外查找有關資料,結合妳所讀過的陶淵明詩作,談談自己的看法。”這也是壹道拓展性練習,意在溝通課內外的聯系,溝通本課與學生以前讀過的陶淵明詩作的聯系。此題沒有統壹答案,重在引導學生課外查找有關資料,談自己的看法。可以讓學生互相交流,互相啟發。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有關陶淵明資料的能力。談自己的看法,同時又是壹種口語表達的練習。《馬說》第三題“當今社會需要什麽樣的人才?怎樣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盡其才?這些話題是常談常新的,請妳聯系現實談談自己的看法。”這也是壹道完全開放性的練習。意在引導學生聯系當今的社會現實,用現代觀念重新審視這篇作品的思想內容,以進壹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此題設計的幾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學生只要說出自己的理解,談出自己的看法即可,即使個別同學的觀點有些偏激也不要緊,盡量讓學生暢所欲言,相信通過不同觀點的交鋒,多數學生是能夠明辨是非的。

三、關於綜合性學習

本單元的“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為“古詩苑漫步”,是壹次小型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初中學生已經學過不少優秀的古典詩詞,這次活動,就是對過去學過的古詩詞作壹梳理,激發學生學習優秀古詩詞的興趣。通過這次活動,引導學生進壹步體會中華詩詞文化的燦爛輝煌,感受古代詩詞作品的豐富多彩,感受文學形象,發展思維能力,從而受到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熏陶,培養熱愛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感情和壹定的審美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同時,通過分門別類輯古詩、別出心裁品古詩、聲情並茂誦古詩的活動,讓學生掌握欣賞、吟誦、演唱古詩詞和圍繞壹個主題查找有關資料的基本方法,積累名言警句,發展語言能力,培養學生寫作和口語交際的能力。通過活動,激發學生用多種藝術形式解讀古詩詞的熱情,樹立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通過漫步古詩苑的活動,體驗到古代文化的魅力,培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開展語文的綜合性學習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重要途徑,也給學生展示自己在朗誦、編輯、音樂、舞蹈、繪畫、書法等方面的特長提供了壹個非常廣闊的平臺。

寫作能力是基本的語文能力之壹,要貫穿在語文教學的全過程。首先,要讓學生在活動中有動手寫或畫的內容,引用前人的成果不要照抄照搬,要指導學生寫出自己的獨特體驗和真實感受。要培養學生對有關古詩詞資料的懷疑精神,不迷信前人的說法,敢於提出自己的獨到見解。活動中可能需要有選擇地引用或借鑒前人的成果,要告訴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引用全部或引用部分,引用原文或是轉述,或只是受到某壹方面的啟發,可以靈活處理,但都要加以說明。

口語交際的訓練,其實在輯、品、誦的活動過程中都含有說的成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有時是自主活動,遇到困難就需要和老師同學進行溝通,無形中就鍛煉了交流合作能力。但是,把口語交際單獨作為壹個教學環節也是很必要的。這個環節包括兩方面的內容:壹是交流開展活動的心得體會或好的經驗,提出尚未解決的疑難問題,***同探討。二是組織對優秀評點、賞析文章、音樂、舞蹈、書法作品進行觀摩欣賞,進行課堂交流。

活動評價應著重於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創新精神,尤其要尊重和保護學生學習古代詩詞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從不同的角度,解讀古代詩詞的思想內容。活動評價應以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