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早睡早起
秋季自然界的陰氣由疏泄轉向收斂、閉藏;秋天氣候轉涼,要註意早些睡覺,以順應陰精的收藏,也要早些起床,以順應陽氣的舒張。適當早起,適當做壹些晨練,既可以呼吸壹些新鮮的空氣,促進體內濁氣排出,促進新陳代謝,又有益於肢體功能活動的鍛煉,有助於身體的健康。
2、適當“秋凍”
夏去秋來,秋風拂面。雖涼但不至於寒,人們還能耐受,不妨進行壹些鍛煉,適應氣候的變化。“秋凍”就是指“秋不忙添衣”,有意識的讓機體凍壹凍,避免多穿衣服產生的身熱汗出,汗液蒸發,陰津損耗,陽氣外泄;但是“秋凍”還是應該根據天氣變化來決定,應以自己感覺不過與寒冷為標準,進入深秋就應註意保暖。氣溫驟降,應該加衣服。
3、清靜養神
秋季草枯葉落,花木雕落,秋風秋雨易使人感到蕭條,淒涼,產生抑郁的心情;老年人易產生情緒低落,多愁善感;這時候應該多聽音樂,靜下心來讀書,與好朋友聊天,到胡外散步,可以緩解郁悶的情緒;中醫人們,秋天人們壹定要保持精神上的安寧,才能緩解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影響,要註意不斷收斂神氣,以達心境寧靜狀態。
4、適當運動
金秋時節,秋高氣爽,是運動鍛煉的大好時機,秋天人體的陰精陽氣都在收斂內養的狀態,運動養生也應順應這壹原則,不宜做運動量太大的運動,以防汗液流失,陽氣損耗,可以選擇登山慢跑,散步,做早操等運動,天氣逐漸轉冷後,運動量可以適當增加。
5、皮膚保養
隨著天的變冷,人的肌膚不能馬上適應這種變化,血液循環變慢,皮膚易幹燥,出現細碎的皺紋,特別是在眼睛周圍,因此秋季更要註意皮膚的護理,除了要多飲水以及食用壹些維生素E的食物,如核桃、芝麻。蜂蜜、乳類等,還要註意保持愉悅心情,荷爾蒙的分泌與自律神經的平衡可因心緒的變化直接反映在皮膚上。
6、疾病預防
秋季氣候變化大,若不註意平日起居,很容易使壹些慢性病在秋季發作,特別是老年人,體溫中樞調節功能減弱,對外界寒熱的刺激反應遲鈍,不及時增減衣服就易生病;秋天天氣幹燥,多晴少雨,冷空氣開始彌漫,易有誘發哮喘,慢性咽炎等慢性病。
7、性事有節
在性生活方面,中醫認為在秋冬之際,應註意順應自然界主收藏的規律,節制房事,蓄養陰精,這點對中老年人特別重要;因為隨著年齡增長,陰氣將由旺盛趨向逐步減弱,中老年人節欲,以養腎精,可延緩衰老的過程
8、飲食註意預防秋燥
多吃壹些清潤、溫潤為主的食物,比如:芝麻、核桃、糯米等。還可適當多吃些辛味、酸味、甘潤或具有降肺氣功效的果蔬,特別是白蘿蔔、胡蘿蔔。秋分養生雖然以多吃“辛酸”果蔬為主,但也不可吃得太飽太撐,以免造成腸胃積滯。值得提醒的是,秋分後寒涼氣氛日漸濃郁,如果本身脾胃不好、經常腹瀉的人,水果吃多了容易誘發或加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