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蘇軾《水調歌頭》全詩賞析是什麽?

蘇軾《水調歌頭》全詩賞析是什麽?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宋朝文學家蘇軾創作的壹闋詞。此詞是中秋望月懷人之作,表達了對胞弟蘇轍的無限懷念。也表達了在仕途失意時曠達超脫的胸懷和樂觀的景致。

全詩賞析

詞前小序說:“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丙辰年蘇軾在密州(今山東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壹邊賞月壹邊飲酒,直到天亮,於是創作了這首《水調歌頭》。蘇軾壹生,以崇高儒學、講究實務為主。但他也“齠齔好道”,中年以後,又曾表示過“皈依佛僧”,是經常處在儒釋道的糾葛當中的。每當挫折失意之際,則老莊思想上升,借以幫助自己解釋窮通進退的困惑。

這首中秋詞,正是此種宦途險惡體驗的升華與總結。“大醉”遣懷是主,“兼懷子由”是輔。對於壹貫秉持“尊主澤民”節操的作者來說,手足分離和私情,比起廷憂邊患的國勢來說,畢竟屬於次要的倫理負荷。此點在題序中並有深微的提示。

此詞上片望月,既懷逸興壯思,高接混茫,而又腳踏實地,自具雅量高致。壹開始就提出壹個問題:“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壹細節與屈原的《天問》和李白的《把酒問月》有相似之處。其問之癡迷、想之逸塵,確實是有壹種類似的精、氣、神貫註在裏面。

接下來兩句:“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把對於明月的贊美與向往之情更推進了壹層。從明月誕生的時候起到現在已經過去許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宮裏今晚是壹個什麽日子。詩人想象那壹定是壹個好日子,所以月才這樣圓、這樣亮。

詞的最後說:“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嬋娟”是美好的樣子,這裏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

從藝術成就上看,它構思奇拔,蹊徑獨辟,極富浪漫主義色彩,是歷來公認的中秋詞中的絕唱。

原文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

譯文

丙辰年中秋,通宵暢飲,大醉而歸,寫了這首詞——並有些思念弟弟蘇轍。

怎麽才能知道月亮圓缺的規律呢?我舉杯遙問蒼穹。不知道天宮裏,現在是何年月?我本可以和著這清風扶搖而上去問問故人,只怕高樓紅墻、層樓疊榭,我經不住那高處的寒意。而那九天之上的風光又哪裏比得上此刻銀光乍泄下,猶如宮娥起舞的影和這水波微蕩的風呢?

流光瞬息,月兒從高樓檐角,又跳入滿是雕花團簇的窗欞,盯著我這樣輾轉反側的外鄉之人看啊看。月兒呀月兒我可有哪裏惹惱了妳嗎?不然為什麽要在我與親朋分別的時候格外的圓呢?哎!其實我也知道自古以來這人世間的悲歡離合就與月亮的陰晴圓缺壹樣,難以求全。只望遠方的親朋都平安喜樂,哪怕現在隔著萬水千山,沐浴在這同壹月色下,就和我們相聚時是壹樣的。

註釋

⑴水調歌頭:詞牌名, “歌頭”就是大曲中的開頭部分。

⑵丙辰:指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這壹年蘇軾在密州(今山東諸城)任太守。

⑶達旦:到天亮。

⑷子由:蘇軾的弟弟蘇轍的字,與其父蘇洵、其兄蘇軾並稱“三蘇”。

⑸把酒:端起酒杯。把,執、持。

⑹天上宮闕(què):闕,古代城墻後的石臺。

⑺乘風:駕著風;憑借風力。歸去:回到天上去

⑻瓊(qióng)樓玉宇:美玉砌成的樓宇,指想象中的月宮。

⑼不勝(shèng):經不住,承受不了。勝:承擔、承受。

⑽弄清影:意思是詩人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隨著舞動。弄,玩弄,欣賞。

⑾何似:何如,哪裏比得上。壹說何時。

⑿轉朱閣,低綺(qǐ)戶,照無眠:月兒移動。

⒀不應有恨,何事長(cháng)向別時圓:何事:為什麽。

⒁此事:指人的“歡”“合” 和月的“晴”“圓”。

⒂但:只。

⒃千裏***嬋娟:只希望兩人年年平安﹐雖然相隔千裏,也能壹起欣賞這美好的月光。

作品出處《東坡樂府》

文學體裁詞

作者簡介

蘇軾(1037年—1101年),宋代文學家。字子瞻,壹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宋仁宗年號,1056年—1063年)進士。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後因作詩諷刺新法而下禦史獄,貶黃州。宋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謚文忠。學識淵博,喜獎勵後進。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文縱橫恣肆,為唐宋八大家之壹。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壹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