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時至今日,我們該不該提倡班門弄斧呢?
在人類歷史上,鬥膽班門弄斧者層出不窮,牛頓就是其中壹個。年輕的牛頓,經過嚴密的推算,得出他的第壹個運動定律。那時,他只不過是壹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但這個追求真理的牛頓馬上跑到英國皇家學院,在眾多學者面前宣布他的研究成果。然而,當時牛頓得到的卻是譏笑:“瘋子!狂徒!”那些學者為什麽會這樣說呢?因為他們認為牛頓是在班門弄斧。可歷史事實告訴人們,正是這個“狂徒”成了萬世傳頌的科學巨匠。
對於牛頓那樣的班門弄斧者,我們首先要肯定他敢於向行家拂戰的勇氣。明知是行家,也要和妳比試比試,這要經受得住那些鋪天蓋地的責難。“眾口鑠金,積毀銷骨”,歷代多少奇才曾消失在人言這個深淵裏。然而班門弄斧者卻能知難而進,“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這真是何等的勇氣啊!
的確,要想提高專業水平,是壹定要做班門弄斧者的。數學家華羅庚說得好:“弄斧必到班門,妳要耍斧頭就要到班門那兒去耍。”因為有比較才能有鑒別。“魯班”究竟有多大本領?我比妳究竟差多少?這只有通過比較,才能找出差距,取長補短,使自己的本領逐漸接近“魯班”,甚至超過“魯班”。因此,有誌者就應該大膽找“魯班”去比試,壹次次比較,壹次次探索,差距就會越來越短,水平就會不斷提高。唐代的賈島認識大文學家韓愈之後,每寫壹篇文章就拿給他看,請他指點,甚至與他賦詩競技,學問大進,最終成為大詩人。可見班門弄斧有利於專業水平的提高。 古代孔子提倡學習要“不恥下問”,在改革開放的今天,我們更應該提倡“班門弄斧”。不恥下問,誠然是壹種做學問的辦法,不懂就問,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大有裨益。但學識淺於己者,值得借鑒的畢竟不會很多,如果班門弄斧,向“魯班”發問,所得必然較多,要不然又怎稱他為“魯班”呢?因此,班門弄斧比不恥下問更有利於專業水平的提高。
其實,班門弄斧對“魯班”也有好處。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專家也不是什麽都懂的。與“弄斧人”的比試,既可發現自己的不足,也可交流經驗,切磋學問,這無疑更有利於對問題作深入的研究和探討。班門弄斧還有助於發現人才。何以為證?法拉第當年若不是自薦做戴維的助手,那麽電磁學歷史必將改寫了。“弄斧人”敢於把自己的才能公之於眾,服務於眾,也不愧為人才。事實上,正是班門弄斧使壹批批無名小輩脫穎而出,成為偉人。 21世紀是人類社會飛躍前進的時代,科學技術正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著。我們的國家,我們的中華民族,是否會被時代所淘汰,就在於我們每壹個中華兒女怎樣努力奮鬥了。為了使自己迅速提高專業水平,成為真正有用人才,成為中華騰飛的壹股動力,我們應該敢於班門弄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