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的翻譯:
壹個屠夫賣完了肉回家,天色已經晚了。在這時,突然出現了壹匹狼。狼不斷的窺視著屠戶帶著的肉,嘴裏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來了,就這樣尾隨著屠戶跑了好幾裏路。屠戶感到很害怕,於是就拿著屠刀來比劃著給狼看,狼稍稍退了幾步,可是等到屠戶轉過身來繼續朝前走的時候,狼又跟了上來。
屠戶沒辦法了,於是他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把肉掛在樹上(這樣狼夠不著),等明天早上(狼走了)再來取肉。於是屠戶就把肉掛在鉤子上,踮起腳(把帶肉的鉤子)掛在樹上,然後把空擔子拿給狼看了看。就這樣狼就停下來不再跟著屠戶了。
屠戶就(安全地)回家了。第二天拂曉,屠戶前去(昨天掛肉的地方)取肉,遠遠的就看見樹上掛著壹個巨大的東西,就好像壹個吊死在樹上的人,感到非常害怕。(屠戶因為害怕)小心地(在樹的四周)徘徊著向樹靠近,等走到近前壹看,原來(樹上懸掛著的)是壹條死狼。
(屠夫)擡起頭來仔細觀察發現,狼的嘴裏含著肉,掛肉的鉤子已經刺穿了狼的上顎,那個情形就好像魚兒咬住了魚餌。當時市場上狼皮非常昂貴,(這張狼皮)能值十幾兩金子,屠戶的生活略微寬裕了。
就像爬上樹去捉魚壹樣,狼本來想吃肉,結果遭遇了禍患,真是可笑啊!
原文:
壹屠(tú)晚歸,擔(dàn)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屠懼,投以骨。壹狼得骨止,壹狼仍從。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並驅如故。
屠大窘(jiǒng),恐前後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shàn)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dān)眈相向。
少時,壹狼徑去,其壹犬坐於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後,壹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身已半入,止露尻(kāo)尾。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xiá)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擴展資料:
《狼》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描繪了貪婪、兇狠、狡詐的狼的形象。啟示我們對待像狼壹樣的惡人,不能妥協退讓,而要像屠夫壹樣勇敢鬥爭、善於鬥爭,這樣才會取得勝利。
《聊齋誌異》,簡稱《聊齋》,是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的著作。(聊齋:書齋名;誌:記錄;異:奇怪的故事)書***有短篇小說491篇。
題材非常廣泛,內容極其豐富。《聊齋誌異》的藝術成就很高。它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中國古典短篇小說之巔峰。
百度百科—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