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校本研修實施方案 (壹)
根據夾教辦發(**)1號文件精神和夾江縣教師進修校關於教師繼續教育的相關要求,結合我校實際,特制定我校**校本研修中長期計劃。
壹、指導思想:
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切實貫徹落實《中***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等壹系列綱領性文件,以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為動力,以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和課程理念為核心,以提高教師新課程的實踐和創新能力為重點,認真學習新課程改革的理念,立足課堂教學改革,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提高教師實施新課程的能力,大力推進課程改革,建立壹支具有良好職業道德修養、先進教育理念和現代教育手段,具有創新實踐能力和結構合理、適應素質教育需要的甘小學習團隊。
二、目標任務:
根據國家教育部制定的新課程計劃,結合我校實際,以新課程改革為核心、以科研帶動為重要途徑的校本研修,應建立以課堂教學分析為基礎,以現代教育技術為平臺,以教師自評和反思為主,全體教師***同參與的教師教育模式。
1、通過校本研修,使全體教師樹立與二十壹世紀教育發展及教育現代化相適應的教育觀;了解教育發展的新動態,特別是新課程改革與發展的趨勢;具有從事教育科研所具有的知識和能力。
2、通過校本研修,改進和提高教師參與教育教學過程的角色地位、能力水平和教育教學策略等。使其掌握新課程標準,探索高效能課堂教學的基本模式,在對自身教學實踐活動的不斷剖析和深入研究中提高教學實踐能力,帶動教育教學水平的全面提高。
3、通過校本研修,讓全體教師熟悉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趨勢,基本掌握以計算機和多媒體技術應用為核心的輔助教學手段,能根據課堂教學需要制作實用的課件,並在應用中不斷提高信息素養和整合能力,不斷豐富網絡環境下的教學方式。
三、培訓原則:
1、科學性原則: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指導,采用正確的方法,通過多種有效途徑,科學地開展校本研修活動。
2、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實施培訓必須緊密聯系我校教師的實際,既註重理論知識的學習掌握,又要運用科學的理論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通過具體的教學實踐來檢驗和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
3、循序漸進的原則:對教師實施培訓壹定要遵循培養規律及教師成長的壹般規律,由低到高,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4、集中培訓與自培自練相結合的原則:集中培訓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所以我們鼓勵教師自己經常學習和反思,達到提高之目的。
5、層次性原則:實施培訓要針對教師的年齡、知識水平等方面的差異分層次進行,不搞“壹刀切”。力求通過系統培訓既要讓年齡偏大、起點較低的教師得到提高,又要讓年輕的或起點較高的教師得到更大的發展。
6、可行性原則:所制定的培訓目標及在實施過程中的培訓途徑和方法要實用、可行,同時按照科學的評價標準,有效地對教師進行評價。
四、培訓內容:
(壹)師德培訓:
1、學習《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教師法》《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等法律法規。
2、學習學校各項規章制度。
(二)基本功培訓:
1、用流利的普通話進行教學,普通話水平達二級乙等以上。
2、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組織教學:能制作適用課件在教學中使用;學會上網查閱資料並保存,適時運用。
(三)教學能力的培訓:
1、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研究相關學科的課程標準和新教材。
2、開展備課、上課、作業批改、輔導學生、組織檢測、實施評價等環節的培訓。
(四)教育科研能力的培訓
1、科研理論和科研方法的培訓。
2、以市級課題研究的實施和縣級課題研究成果的推廣運用,帶動全體教師參與課題研究,並開展小課題研究。
五、具體措施:
(壹)創辦校內刊物《甘小教研》,為教師的經驗交流搭建平臺,同時傳遞教育改革的最新信息。
為了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校刊開辟與新課程改革相關的以下版塊並作出具體學習交流的要求:
課標學習針對教師平時對課程標準學習比較薄弱的實際,在校刊上每期刊登新課標中壹個主題的內容,要求各年級教研組組織學習,深刻領會新課程理念的精神實質。
課題研究刊登課題研究的最新動態及科研方法,促使教師參與其中。
學科探索刊登我校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的研究成果(論文),與其它教師互相交流,達到***同提高的目的。
教案設計精選其它刊物或本校教師的優秀教案設計、課堂教學實錄,並附教學反思,供教師學習借鑒。
(二)因地制宜開展信息技術培訓。
我們將根據學校的實際,開展信息技術培訓。培訓內容為:電子郵件的發送與接收;上網查閱資料並保存;簡單課件的制作、課件的使用。
1、專題輔導:每學期確立壹至二個內容進行操作培訓。為了保證質量,我們把全體教師分為三個組,每組每期接受培訓不得少於兩次。
2、關於課件的使用問題,我們可以用34英寸的彩電代替多媒體屏幕。這兩年已經有部分教師在教學中運用。
3、培訓結束後,組織對參培教師進行檢測。力爭參培教師人人都能積極上網查閱資料用於教育教學之中,在教學中積極開發與使用課件。
(三)以教研活動為主要載體,開展實踐性研修活動。
1、建立以年級教研組為基本單位的研修小組。
以年級組為單位建立教師研修小組,完成以下任務:第壹,溝通、交流及分享各種學習資源;第二,***同開發課程資源;第三,組內開展教學研討活動。第四,結合年級學科實際開展小課題研究。
以年級組為單位建立的教師互助小組要努力實現以老帶新,以新促老之目的。
2、開展課例研究。基本環節為“課前設計——課堂觀摩——課後研討”。具體做法是:
(1)研修小組事先就***同關註的主題,圍繞主題學習理論,然後選擇壹個課例設計教學方案。
(2)綜合各種資源,備好教學方案,選擇恰當的方法,有針對性地觀察課堂,***同診斷,引發對困惑的解釋、分析和思考。
(3)課後***同反思教學方案與實際效果的差距。在深入反思、討論中,思考教學方案是否合理,是否到位,尋找改進策略。
(4)研修小組要把反思的結果形成文字連同教學方案壹起整理好後上交學校教科室。
3、進行課堂教學水平的評價。以新課程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為依據,采用學校領導、教研組長、普通教師相結合的方式評價教師的教學,每位教師進行“說課——上課——反思”全程性的演練,每學年進行壹次這樣的演練活動。
4、每學年評選壹次優秀案例,給予獎勵。
(四)拓寬學習渠道,豐富學習內容,促進教師自我發展。
1、利用計算機網絡為教師的自我學習拓寬渠道,使現代教育技術真正成為提升教師理論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的有效載體。
2、學校鼓勵教師訂閱相關教育雜誌,與全國各地實驗教師進行零距離的研討、學習;鼓勵青年教師參加本科學習。
3、加強圖書室建設,購置新課程改革的書籍、雜誌,圖書室隨時向教師開放。學校硬性規定每位教師每學期到圖書室借閱壹本以上的書籍進行閱讀,閱讀後要寫好不下於2000字的讀書心得,期末上交學校。
4、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為教師創設更多的學習、培訓的機會,通過“引路子,架梯子,壓擔子”這個切實可行的有效途徑,采用“外派內培、分層安排”的方法來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
(五)請進專家指導,促使培訓工作有效開展。
在新課程校本研修實施中,教師需要專業引領,需要上級業務主管部門和專業研究人員的支持和幫助,使新課程校本研修形成壹個從封閉走向多元開放的格局。因此,我們在校本研修過程中,建立對話交流制度,不定期邀請有關專家和教研人員、本地或外地的優秀教師與我校教師就教育教學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展開互相對話、深度會談、專題研討,實現信息交換、經驗***享。以促使培訓工作有效開展。這樣的活動每期至少壹次。
(六)發揮典型作用,帶動全體參與。
樹立典型個例,總結典型經驗,指導帶動壹般(語文、數學、科學、英語教師各壹名)。發揮典型教師作用,幫助組內教師制訂教學研究計劃;協助組織本研修小組的理論學習;按學校要求為本學科教師提供課堂教學觀摩課;積極引導教師對課堂教學進行反思。
(七)狠抓教師教學科研培訓,促使教學研究課題化。
教學科研能力即教師不斷學習借鑒先進的教學理論,運用科學研究的理論和方法,解決自身教學實踐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對農村小學教師來講,主要表現為課題設計能力、研究實踐能力和總結提煉能力。我校在校本研修中要建立課題研究制度,以教育教學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為課題,深入探討,形成濃厚的研究氛圍,要切實加強對課題研究的過程管理,在實踐的摸索與總結中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全校在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這壹總課題的指引下,各學科積極開展切合實際的教育科研與實踐。今後幾年內,我校將立足於市級課題研究的.實施和縣級課題研究成果的推廣運用,帶動全體教師參與課題研究,並開展小課題研究。
1、進壹步做好縣級課題《農村小學語文數學開放式教學研究》研究成果的推廣工作。
2、抓好市級課題《農村小學教師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能力的培養研究》的研究實施工作。建好教師個人專項檔案袋,對教師參與課題研究的情況進行科學的管理。
3、結合市級課題的研究,要求教師開展小課題研究。具體做法是:學校下達課題指南,教師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壹個小課題開展研究。也可以和他人組成研究小組開展研究活動。每個小課題的成員最多不超過三人。目的就是要求教師要實實在在參與其中。力爭全校能立項15個以上校級課題,並通過研究,有實質性的研究成果展示。
4、組織開展好科研理論和科研方法的學習培訓,每期至少兩次。
(八)組織學習有關法律法規和學校各項規章制度,強化師德修養。
加強師德建設,提高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能夠更好地促進教師提高教學水平。為此,我們將做好以下工作:
1、利用每周的政治學習時間,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教師法》《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等法律法規,強化教師自我修養,促使全體教師樹立正確的教師職業觀,自覺遵守師德規範,認真履行教師職責。
2、組織學習學校各項規章制度,促使教師自覺遵守。
3、要求教師在學習中認真作好筆記,每學年不少於8000字,並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每期寫壹篇以上的學習心得體會。
六、時間安排:
本階段安排培訓時間為三年:**年起到**年新教材在各年級使用為止。
小學校本研修實施方案 (二)
壹、指導思想
為提高我校校本研修的實效性,根據《國家中長期發展改革規劃綱要》和教育部《中小學老師繼續教育管理規定》有西安市教科所《西安市安市校本研修實施指導意見》等式文件精神,為進壹步加強學校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結合本校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二、研修目標
以全面提高教師綜合素質、促進教師專業能力發展為目標。立足教研,聚焦課堂,改進教學行為,提高教學效益,提升教師專業化發展水平,構建符合學校實際的校本研修機制,促進學校內涵發展。繼續堅持“突出骨幹、深化校本”的既定方針,以學習型團隊建設為載體,以“三新壹德”(新理念、新課程、新技術和師德教育)為重點,以創新為動力,進壹步加大校本研修建設研究力度,積極探索基於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師培訓的新途徑,力求在校本研修、培訓模式創新、管理與評估等方面有所突破,全面提升教師的師德水平和專業素質,為教師的專業成長與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紮實推進課改,提供有力支持。
三、開展校本研修的基本做法
我校的校本研修工作堅持“三個為本,四個結合”的指導思想,根據學校的辦學水平、辦學條件、師資力量、教師的工作經歷、教學經驗、教學水平、自身素質、年齡情況決定校本研修的形式和內容,采取有效的研修方式,努力形成自己的研修特色。具體做法如下:
1、自主學習。學校開展教師每月寫壹篇學科教學反思,每學期寫壹篇教育敘事或壹篇學科案例評析,每學期寫壹篇2000字左右學科經驗總結材料。
2、專題講座。利用本校骨幹教師資源,結合教育熱點和教學實際,針對學校***性“問題”,開展問題式講座。
3、專業引領。通過樹名人典型和身邊典型人物,內外結合,激發教師向典型人物學習的熱情。
4、小組研討。每月以年級組為單位開展“說、聽、評”三位壹體教研活動。人人學習有關書目,每周進行壹次自評自結,組內人員每月進行互評交流,確保校本研修實效。
5、網上論壇。充分利用“校園網絡”、“葉家寨小學博客群QQ群”開設教師論壇,定期就某壹課題進行研討、探究,開闊教師視野,增長學科教學知識,提高教師教學理論水平。
6、師徒結對和同伴互助。組織新老教師之間雙向選擇,拜師帶徒,簽定協議,確定目標,明確責任,實現師徒***同發展進步。其他教師自結隊子,就存在的問題,互相商討、交流、不斷研究,***同解決,達到***同提高的目的。
7、教學觀摩。在全校教師中開展“引路課、入門課、達標課、展示課、優質課、觀摩課、匯報課、研究課和說課活動,形成制度。
8、名師指導。聘請本校、外校、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專家等定期聽課、評課,進行教學指導。
9、參觀考察。組織校內、校際之間教師教學交流,傳授好的教學方法和先進的教學理念,外出考察學習,取長補短。
10、重點研修。對職業道德高尚、教學能力水平突出、有培養前途和潛力的中青年教師,要與有關高校和培訓機構合作,重點培養。
11、自我反思。通過反思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轉變教學行為,提高課程實施的能力和水平,逐步成長為科研性教師。
12、課題依托。以市級科研課題《城鄉結合部農村薄弱小學閱讀與漢長安文化嫁接研究》為依托,引領教師的專業成長。
四、校本研修的原則:
1、全員參與原則:每位在崗教師應參加校本研修。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規定的研修活動該參加的教師必須參加,教師還應根據自身的發展需要進行自修。
2、層次性原則:根據教師實際情況,把教師分成不同梯次,對不同梯次的教師提出不同的研修要求。針對時代的需要,教師師德和專業水平提升才能有效地從事素質教育。
3、激勵性原則:對積極主動和按時參與校本研修的教師給以肯定;對通過校本研修成長快的教師給予獎勵;對研修持消極態度,且達不到上級主管部門要求的教師按相關規定進行處理。
4、“土”洋結合的原則:走出去聽專家講學,本校學有專長的教師講專題,請專家到校辦講座,組織校內教師“師德思想報告會”和“教育思想報告會”,及時塑造身邊的典型。
5、集體研討和個人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從當前學校教育教學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及個人在教育教學中困惑出發,由學校教研組集體研討解決途徑和方式方法,再由教師具體在教育教學中去實踐,去反思。
五、校本研修的內容、對象、形式:
學校是教師綜合素質培訓的主陣地,每名教師要在學校的計劃和組織下,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制定個人專業成長計劃,進行自學和集中培訓,通過反思和專題研究,促進教教育觀念的轉變與教育教學能力的提高。
1、研修形式:根據教師不同的發展需要,將校本研修內容設計成菜單式,分為必修和選修兩大類。堅持以校本研修為主,以自培自練為輔,通過專題講座,交流研討,教育教學活動等形式,以教師自學——反思——交流的模式進行研訓,從而達到提升教師綜合素質的目的。
保證學習效果。在研修中,要把培訓內容與教師師德、業務結合起來,教師的教育思想、教育信念結合起來,幫助教師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生存觀、價值觀,把“教師必須終身學習並不斷的培養自己”作為教師的主要責任;把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策略與方法同課堂教學結合起來。每位教師要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查找問題,用先進的教育理論及先進教學經驗指導自己,做到學用結合,及時寫出心得筆記,教育隨感。
2、研修時間:保證研修時間。**年5月壹**年3月。利用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組織安排的寒暑假教師集中學習;教師外出參觀學習;校內周二下午政治學習,周三下午業務學習;學科教研組教研活動;學校專題教育與培訓活動;教師讀書活動和業余學習。學校提供各類學習筆記供教師用,其中包括教育隨筆、案例分析、自學筆記、業務學習筆記等
3、研修內容:
A新時期師德修養,行風建設、教育政策法規專題。
B新課程理念、新課標及新教材的把握。
C現代教育思想、理論,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六、校本研修組織機構
1、校本研修領導小組
組長:薛小泥(校長)
組員:高小紅呂變妮各教研組長
職責:①制定學校校本研修的總體規劃。
②領導小組成員必須深入校本研修第壹線。
③為教師開展校本研修提供良好的軟、硬件環境。
④適時聘請專家來校指導校本研修工作。
七、校本研修後勤保障措施
1、學校後勤工作人員樹立為教學服務,為校本修研服務的意識。
2、積極創造條件為校本研修提供良好的信息技術環境。
3、後勤人員應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充分發揮其在校本課程資源開發中的作用。
4、每期為校本研修籌措壹定經費,以保證學校校本研修工作的正常進行。
小學校本研修實施方案 (三)
為了切實做好校本研修工作,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水平,確保各項學習、培訓工作規範、有序開展,根據濟源市教育局《關於做好2013-2014年度校本研修活動的通知》文件精神,結合我校具體實際,特制訂教師校本研修實施方案如下:
壹、成立學時審核領導小組:
為保證校本研修收到實效,使教師學時確定公正、合理、有據,特成立繼續教育學時審核領導小組。
組 長:楊雲峰
副組長:李小霞、翟衛雲
成 員:趙薇薇、侯艷青、趙芳、李維強、牛艷玲
二、學時審核對象及要求
全體具備專業技術職稱的在編教師從**年7月1日至**年5月30日,校本研修學時達到72學時為合格。
三、學習形式:
參加學校校本研修活動為主,個人自主研修為輔。在學校安排下,統壹內容,統壹進度,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學習。根據學習內容,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並進行實踐。在自學的同時,要做好學習筆記。
1、閱讀(40學時):本年度,我校的校本研修閱讀內容分為專業閱讀和人文閱讀。專業閱讀(20學時):根據本校實際,我校選擇了《靜悄悄的革命》和《童年的秘密》作為教師的專業閱讀書目,“人文類閱讀”(20學時):教師根據閱讀目錄自己選擇書目進行閱讀。要求教師進行摘抄,每月至少兩頁,每月在交流平臺至少跟帖壹次,每篇不得少於500字,每少壹次扣1學時。
2、主題研修(30學時)采取集體研修與個人研修相結合的形式,學校以教研組為單位進行同組互助的觀課議課活動,教師每學期至少在全校進行壹次公開課,按時參加每次的觀課議課活動,每少壹次扣1學時;教師個人根據自己的教育教學問題,開展個性化的主題研修活動,並以文字的形式呈現。
3、教育電影(10學時)本學年,學校將組織教師對推薦的五部電影進行統壹觀看,每月壹部電影,固定時間,要求教師看完後,要寫出觀後感,每少壹次扣2學時。
四、保障措施
由校長任總責,加強過程性檢查與考核。教師要及時完成布置的任務,學校對校本研修的過程實行量化管理,通過對教師培訓時的表現、學習態度、出勤、筆記、交流情況等進行記錄,按優秀、合格、不合格進行過程考核。學習態度、成績與教師年度考核、績效工資相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