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送綦毋潛落第還鄉 王維的古詩是什麽意思?

送綦毋潛落第還鄉 王維的古詩是什麽意思?

聖代無隱者,英靈盡來歸。遂令東山客,不得顧采薇。

既至金門遠,孰雲吾道非?江淮度寒食,京洛縫春衣。

置酒長安道,同心與我違。行當浮桂棹,未幾拂荊扉。

遠樹帶行客,孤城當落暉。吾謀適不用,勿謂知音稀。

註釋綦毋潛:綦毋為復姓,遊為名,字季通,荊南人(治所在今湖北江南),開元中進士,先任宜壽尉,後為集賢待制,遷右拾遣,終著作郎。後兵禍起,社會動亂,辭官歸隱江東。

聖代:政治開明、社會安定的時代。

寒食:清明前壹天或兩天。

解釋清明盛世還能有什麽隱者,傑出人才都在為國家效力。那些幽居山林的世外高人,都拋棄清貧走出寂寞。既然落第不能等待召見,誰說是我國的主張不行妳啟程赴考時,江淮正度寒食佳節,現在東京洛陽,家家產戶趕著縫制春衣。在長安的郊外,我置酉把盞為妳餞行。知心的朋友呵,妳就要踏上歸家的路程。行船當步,浮舟江海,不幾天妳就要叩開自家的柴門。妳將越走越遠,消隱在遠方的山林,落日的余暉斜照著這孤零零的古城。我們的謀路壹時沒有得到賞識任用,請千萬別以為人世間缺少妳的知音。

解析興致勃勃地赴考,壹心想春風得意,金榜題名,結果名落孫山而返鄉,心情難免有些傷感沈重。這首遲別友人的詩,給落第之人以慰藉、勸勉,有壹種鼓勵和振奮的作用。詩意明晰動人,語言質樸真實,充滿了詩人對友人的信任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