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為,之所以為史詩,是因為史詩所包含的內容,角度和內涵,是多維度的。每個維度探究下去,都有很多信息,有意思的信息。小到古希臘時期,人們的穿著和習俗,大到荷馬對命運,神,以及人性的拷問。讓人驚嘆。我想了想,決定從不同的維度去敘說我對伊利亞特的理解。這樣,也許不會迷失在文字裏。
整個故事,用壹句話概括,就是“神仙打架,百姓遭殃”。縱觀全書,從伊利亞特戰爭的起因,到戰爭的過程,阿基琉斯的命運等等等等,背後都有俄林波斯山上眾神的身影。凡人們每天用心祈禱和祭拜眾神,可是到頭來眾神卻視眾生的生命為草芥,為籌碼。讓眾生去死,讓眾生去亡。唯有神和神的子女們才能享有榮光。雖然,書中無處不體現到神的全知,神的全能,讓人讀後無不升起對眾神的敬畏。可是,荷馬卻通過對眾神帶給人間的苦難的敘述,在默默地控訴著這壹切。想想在上古的時期,荷馬是需要多大的勇氣,意誌和智慧去反思這壹切。我以為,神在這裏代表的是權威,是高居在俄林波斯山上的權威。內心不禁感動荷馬對大地終生的憐憫。
盡管為神,神的詭計和心機遠勝於凡人。也許,這也說明了我們眾生的社會,靠勇力只能作為騾馬最終被人宰殺。王者,靠的是詭計和陰謀。雖然高高在上,住在俄林波斯山上,但是卻是這壹幅樣子。
整個故事的起因是因為民眾的王者阿伽門農羞辱了卓越的阿基琉斯。阿基琉斯因此憤怒,並且宣誓退出對特洛伊人的征戰。因為阿基琉斯的母親不忍看到兒子這樣傷心,便去祈求父親宙斯幫助。所以,便有了光榮的赫克托耳帶領特洛伊人大敗長發的阿開亞人(希臘聯軍)。這壹切,都是為了證明,唯有卓越的阿基琉斯,才能保護並且帶領阿開亞人擊破特洛伊人。盡管如此,卓越的阿基琉斯仍然拒絕出戰。再後來赫克托爾殺死了阿基琉斯的摯友帕特羅克洛斯,阿基琉斯因此大怒,帶領慕耳彌冬人和阿開亞人殺死了赫克托爾。獲得了榮光。
明知自己的命運,還是決意出征。這到底是對命運的順從還是對命運的抗爭。據說,奧德賽的故事便是圍繞著命運而展開的。
看到這裏,我不禁想到我自己的命運。終其壹生,也許我都在追尋這個問題的答案。我的命運是什麽?我該怎麽看待我的命運?我該怎麽掌握自己的命運?我該如何選擇?面對命運,個體的無力,就連英雄般的卓越的阿基琉斯也無法逃脫。問題的答案,對我來說就像甜美的Sangria,栩栩如生。也許嘗到嘴邊,又索然無味。雖然無法決定Sangria的味道,也許就是這種對答案的念想,和欲望,讓人思考。
面對命運,光榮的赫克托爾在命運的最後時刻,做了如下的選擇。這樣的選擇,是英雄在接受命運下無奈的抗爭。也許,也是作為英雄,唯壹的選擇。
已成絕望。看來,很久以前,今日的結局便是他們喜聞樂見
的趣事,宙斯和他發箭遠方的兒子,雖然在此之前,
他們常常趕來幫忙。現在,我已必死無疑。
但是,我不能窩窩囊囊地死去,不做壹番掙紮。
不,我要打出個壯偉的局面,使後人都能聽誦我的英豪!”
而到最後,當赫克托爾的老父親,特洛伊的國王普裏阿摩斯,親自去向阿基琉斯贖回赫克托爾的屍體時,卓越的阿基琉斯向悲痛的國王,逝者的老父親,說了以下的話:
伊利亞特的書裏,很不壹樣的壹點,便是在戰鬥的時候,人在被刺死之時,緊接著都會有壹段話描述刺死之人的家鄉,經歷或者家室。前壹秒鐘,戰爭爆裂,狂熱,震撼,而後壹秒種,看到的是被殺之人美麗的家鄉,或受到喪子之痛的老父,喪父之痛的女人。戰爭,摧毀的不僅僅是壹個名字,而是這美麗的家園,幸福的家庭。戰爭,給殺人者帶來了榮耀,而後呢?榮耀之後也許又是痛苦。 這種反差,不斷地出現,讓我不斷地拷問自己,拷問所謂的榮耀,所謂的權威。當戰爭達到頂峰的時候,也就是極端的痛苦和沒落的時候。在我面前,壹段段美麗的敘述,壹幅幅幸福的畫面,不斷地被摧毀,隨之裹挾的和拷問的,是人的命運,是個體的命運和對權威的反思。而最後,用壹方的悲痛來化解另壹方的悲痛,但兩方的悲痛都取悅來自於俄林波斯山上的神祗。
這其中,篇幅最長,敘述也是最為悲痛,就是在描寫光榮的赫克托耳被阿基琉斯擊殺之後的壹大段描述。我最感動的便是下面這兩段。
當赫克托耳的妻子問訊丈夫之死時,悲痛欲絕。其中,有壹段描寫自己對兒子的悲痛。這樣的場景,幾千年來,在我們身邊不斷地發生。沒有雙親的孩子,在哪裏都壹樣,在哪裏都會被嫌棄.
高中的時候,有壹次聽語文老師的講座,講到古希臘時期,只有男性之間的情感才能稱之為愛情,即柏拉圖式的愛情。當男子到青少年時期的時候,便會找到壹個成年男子搭配。阿基琉斯的好友被殺之後,書中描述了很多阿基琉斯的悲痛以及對好友的回憶。其中有壹段讓我覺得,上古時期男性之間的友誼,遠遠和我們現在男性之間的友誼不同。千百年來,是怎麽演變成了我們現在的樣子?而那種友情,到底是什麽感覺?我們現在不得而知。也許,只有古希臘人,才有這種特別的友誼。
看到這段敘述,作為現代人,尤其作為壹個東方文化背景下的人,真的不知道該如何是好,怎麽看待。突然想到,陳丹青在有壹集《看見》裏說古希臘人的藝術,就如同初生的孩童。現在看來,英雄的阿基琉斯這樣做也許就有他的原因了。因為只有小孩子,才會這樣的躺在逝去的好友懷中,抒發自己的哀悼和思念。而成人呢,更多的是收斂,甚至壓制自己的情感。用所謂的理性去代替感性。想想,古希臘人真是單純,情感的表達,自由。
我看到現當代文字,當人物說話時,總會用感情作為形容詞去描述對話。而在伊利亞特裏,很多對話的前綴,卻是用另壹番形容詞。
每當我看到“長了翅膀的話語”,我就在想象壹對翅膀從人的嘴裏飛出去,傳到了聽眾的耳朵裏。這種表達方式,並不像我們平常習慣的主觀性的表達方式(比如說憤怒的,高興地),但又充滿了想象力。也許這也是為什麽地中海文明那麽浪漫主義。
或者如下面這段
全書中,我以為描寫情欲最好的壹段就是白臂女神赫拉如何利用詭計勾起炸響雷的宙斯以圖幫助阿卡亞人的描述。
這種對情欲,愛欲的描寫,在東方文學中很少見到(也許是因為我讀書太少)。不知是因為虛偽還是故意視而不見。上古時期的人啊,對情欲便有著這麽壹種婉婉到來,赤裸裸但又稚嫩的表達。作為現代人,真的羞愧。雖然是同壹種情欲,但是作為現代人的我們,要麽要粉飾壹番,要麽就要花花綠綠。不管是電影裏,還是文學作品,尤其是以好萊塢為首,對於情欲的描寫,雖然直觀,但是多的是那麽壹種粗俗,而不是壹種原生的美。我在想,如果有人能以古希臘人之認識,在拍電影的時候,這樣敘述情欲,也許會非常好看。
這裏要說的,就是我在文章開頭提到的,史詩般的敘述方式。尤其在描述打鬥過程時,簡單,直接。就像看電影壹樣。
迸擠出來;福耳庫斯隨即倒地,手抓泥塵。
短短幾句,簡單,直接,暴烈。戰爭時,用戰爭的語言。
書中記述了很多上古時期希臘的習俗。比如說在火葬了帕特羅克洛斯之後,卓越的阿基琉斯拿出大筆的財物作為獎品,進行葬禮中的競賽,祭奠死去的好友。阿基琉斯邀請全軍比賽駕車,拳擊,竟跑,投槍搏擊,和弓賽。
看來,葬禮之後,眾人聚會,狂歡,多多少少是各個民族的習慣。到現在,我們老家也有葬禮時期要搭臺唱戲的習俗。
還有就是祭祀,人們每次在大戰之前,甚至吃飯之前,都會向眾神獻祭,以求保佑。眾神也會看在貢品的面子上,庇護眾生。
有意思的是,我在讀書時,有兩天剛好因為同事的事情,很是生氣。事情解決之後,壹切怒氣煙消雲散。剛好讀到了下面這段話,真的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