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棉花姑娘公開課教學反思

棉花姑娘公開課教學反思

棉花姑娘公開課教學反思

 《棉花姑娘》壹課通過棉花姑娘請求燕子、啄木鳥、青蛙和七星瓢蟲給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訴學生燕子、啄木鳥、青蛙和七星瓢蟲分別吃什麽地方的害蟲的常識。下面是我收集的棉花姑娘公開課教學反思,希望大家認真閱讀!

 1棉花姑娘公開課教學反思

 《棉花姑娘》是壹篇童話故事,課文主要講了棉花姑娘病了,它請求燕子、啄木鳥等給自己治病,可它們心有余而力不足。正當蚜蟲們得意地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時,七星瓢蟲把它們壹掃而光。棉花姑娘又快樂地生長著,吐出了雪白的棉花。這篇課文寓生物常識於生動形象的故事之中,語言符合兒童特點,對學生了解科學知識有較強的啟發作用。同時,四幅插圖色彩明麗,形象生動,便於學生觀察,有助於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學習了本文,能讓學生對科學常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有留心觀察、探索和發現身邊的科學常識的欲望。樹立起保護益蟲和益鳥的意識。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把重點放在字詞教學以及課文朗讀上。讓學生不僅認識了本課的生字,而且通過自由讀、領讀、齊讀、賽讀、分角色讀、表演讀等形式,使學生明白了燕子、啄木鳥、青蛙、七星瓢蟲分別吃什麽害蟲的科學常識。樹立起保護益蟲和益鳥的意識。但是,教完本課後,我感覺自己對課文內容的拓展還沒有做好。如:在本課中,學生對?棉花、蚜蟲、七星瓢蟲?比較陌生,我應該運用多媒體向學生介紹棉花的用處,使學生了解棉花。還可以運用多媒體向學生作?蚜蟲?的介紹,使學生對可惡的蚜蟲產生討厭、憎恨的感覺。另外,還可以向學生介紹七星瓢蟲。如果從這三處進行拓展,才能 從課文重點難點出發,使學生對課文有真正的理解。

 2棉花姑娘公開課教學反思

 這次上公開課,我既緊張又興奮。短短40分鐘下來,使我對語文課堂教學又有了幾點新的思考。

 首先,語文課堂應該是真實、樸實、紮實的。即使是上公開課,上課也不應該成為表演、成為作秀,它應該是樸素的、自然的,是對常態教學的提煉和升華。當然,對教學目標和重點的準確把握,對教學流程的精心設計,對教學手段的適當使用是大前提,在此基礎上,教師憑借自己真實的個人風格,把紮實有效的教學展示給大家,才能夠對更多教師的教學具有示範意義。說到底,我們上課的目的是為了使學生獲得語文知識,提升語文能力;教師們希望看到的是達成學習目標的真實過程,從而受到啟發,得到借鑒。

 第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要貫穿課堂始終。良好的習慣對於壹個人的成長至關重要,學習習慣的培養應該滲透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要經常提示他們註意正確的讀寫姿勢和讀寫習慣,如,讀書不指讀,寫字防止倒差筆等;識字過程中,要溫故知新,鼓勵學生在說壹個字時連著詞語壹起說,使更多學生獲得更豐富的知識;對於學生容易讀錯或寫錯的字,反復提示,不要第壹次認寫過後就擱置壹旁。

 第三,註意利用教材資源。從編者的角度出發,薄薄的壹本教材,沒有任何可浪費的空間,因此,任何壹處插圖、泡泡、練習的設計,都是有意為之,是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學到語文知識的。因此,教師與其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去搜集資料,不如先對手中的課本進行充分的挖掘和利用。

 第四,註意利用課堂生成的資源。教師進行充分的預設是很有必要的,如果學生的提問或回答與預設壹致,自然可以有非常精彩的生成。但學生那些預設之外的問題,也不能不加理睬,因為那是學生真實程度的體現,是學生真實想法的表露。既然我們是以學生學到知識為目的,就不能對他們存在的問題置若罔聞。拿《棉花姑娘》這壹課來說,學習?盼?字時,教師提問學生還認識哪些?目字旁?的字,有學生回答?樹林?,這個地方教師絕不能壹筆帶過,要把這兩個字寫在黑板上,讓所有同學都知道此?目?非彼?木?;還有同學說到?曉?字,教師也要及時讓學生比較壹下?日字旁?和?目字旁?這兩個形近偏旁,以免混淆。又如,在教師提問學生?棉花姑娘得了什麽病?時,有學生回答?心臟病?,這時教師與其躲閃,不如就勢告訴學生:蚜蟲之於棉花,正如心臟病之於人類。把這些課堂生成的資源利用好,往往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這幾點,是我上完這節課後最大的感受。真實的課堂,以學生為本的課堂,無論對於教師的成長,還是學生的成長,都將會是大有裨益的。

 3棉花姑娘公開課教學反思

 《棉花姑娘》壹文通過棉花姑娘請求燕子、啄木鳥等給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訴我們燕子、啄木鳥、青蛙和七星瓢蟲分別吃什麽地方的害蟲的科學常識。本課內容比較淺顯,句式相似。所以,在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時,我把對話作為教學的主要內容,把讀作為感情理解對話的重要方法,讓學生在讀中明理,在讀中悟趣。課後,從學生的作業和朗讀情況來看,這節課的教學還是比較紮實有效的。

 壹、紮實、有趣的`字詞教學

 低段語文,字詞的學習是基礎,是重點。在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字詞教學,運用多種形式,讓學生讀準字音,掌握字形,理解詞義。根據這篇課文的生字量少,且有幾個較為生僻的特點,我把本課的識字教學分散到閱讀教學的各部分之中。如在揭示課題時認識?姑娘?兩字,並通過找它們的相同點識記生字。又如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時隨機學習?啄?與?斑?,與動物的特點相結合,再配上圖片,采用生動形象的方法幫助學生識記。在鞏固識字環節,我也采用了有趣的過關方式,讓學生讀壹讀詞語、猜壹猜字謎,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再壹次與生字?見面?了。

 二、與文本對話,激發情感生成。

 ?閱讀不僅是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教師與文本之間的對話,更是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我們更應把著力點放到疏通學生與文本?對話?的渠道上。?在課堂上我運用多媒體、語言等手段創設壹定的文本情境,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成為文本情境中的角色,進入文本,深入角色的內心世界,喜角色之喜、憂角色之憂、急角色之急真正與文本進行心靈對話,與角色產生情感碰撞。在教學第壹小節時,為了讓學生感悟棉花姑娘盼望醫生來治病的急切心理,我先讓學生仔細觀察畫面,說說棉花姑娘生病的樣子。接著,創設情境:如果妳就是棉花姑娘,此時蚜蟲正在妳的身上爬著,咬著,妳有什麽感受?有了這兩個環節的鋪墊,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了棉花姑娘生病時的痛苦、難受,此時,學生的朗讀已不再是?蒼白?的,而是發自內心的。又如課文2?4小節棉花姑娘請動物醫生給她治病的段落十分相似,角色對話能引起他們個性朗讀和表演的欲望,也能激發學生感情生成的目的。在教學中,我先引導學生讀好棉花姑娘的話,?如此盼望醫生來給她治病的棉花姑娘會用怎樣的語氣來請求呢學生有的說興奮,有的說著急,有的說難受,這時,我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並相機指導朗讀。而後,通過引讀、師生合作讀、分角色朗讀等形式,讓學生體會棉花姑娘的急切心情和動物醫生幫不了棉花姑娘的抱歉心情。

 三、低段語文教學也要滲透學法的指導

 在高段的語文教學中,我們經常能看到教師在課堂上巧設思維情境,滲透學法的指導,或是及時總結學法,使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形成閱讀的能力。我覺得低段的語文教學也要有意無意地滲透學法的指導,為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打下基礎。基於這樣的認識,在學生第二遍讀課文時,我讓他們劃出故事中出現的?人物?,並告訴他們這樣能幫助自己讀懂課文。在學習24小節時,棉花姑娘與三位醫生的話並不是教師直接用多媒體出示,而是讓學生邊讀邊找,並分別用橫線和波浪線劃出。這些看似細小的問題,不正是在告訴學生要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嗎?

 當然,這堂課的教學也存在著壹些不足:棉花姑娘三次請求,壹次比壹次急切,學生的朗讀還不夠到位。最後的?猜字謎?環節,由於沒有出示所有的生字,學生憑空猜測,難度較大,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