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秋季是手足口病多發期,父母要怎麽給寶寶打好預防針呢?

秋季是手足口病多發期,父母要怎麽給寶寶打好預防針呢?

小兒手足口病的護理及預防措施

首先是按照程序給易感兒童接種正規的腸道病毒71型滅活疫苗,對孩子是最好的保護。

壹定要及時將患兒及帶病毒者隔離,減少交叉感染和病毒流行機會。

家長要做好室內外衛生的清潔,房間要空氣消毒通風;要註意引導孩子講究衛生,飯前便後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衣服要及時清洗更換;寶寶的奶嘴、奶瓶要經常消毒。使用的玩具、餐具要經常清洗、消毒。

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間,避免帶兒童去公***場所,避免接觸患病兒童,註意家庭衛生,房間要經常通風,勤換洗被褥。

幼兒園或托管機構,壹旦發現可疑患者,要及時通知家長,並將患者送醫院診治。對患兒曾經使用的玩具、餐具、被褥進行清洗消毒,防止感染其他兒童。接觸過患兒尿布、處理糞便後,均要洗手消毒,並妥善處理汙物。

孩子出現相關的癥狀,如出疹、發熱,家長都要盡快去醫院就診處理。

手足口病的引發原因及發病特點

小兒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71型和柯薩基病毒A16型引起的急性發熱性出疹性疾病,發病人群主要是5歲以下兒童。而且同壹兒童可因個人不同血清型的腸道病毒而多次發病。

多數患兒癥狀較輕,主要表現口腔、四肢末端的斑丘疹、皰疹,少數病例呈重癥表現,病情進展快,主要以多系統炎癥為表現,如頭痛、嘔吐、精神萎靡、抽搐等表現。

小兒手足口病的病毒多達20多種,而且其具有傳染性強的特點,往往在不知不覺中感染,傳播途徑也較復雜,傳播速度又迅速。在短時間內就可造成較大範圍的流行,壹旦傳播,疫情控制較困難。

同時,腸道病毒71型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的潛伏期短,發生重癥的比例相對於柯薩基病毒A16型的重癥比例大。

手足口病的傳染源及傳播途徑

手足口病的傳染源是病人和健康帶病毒者。

傳播途徑是經過糞便或者呼吸道飛沫,也可以經過接觸患兒皮膚、粘膜皰疹液而感染,以及患兒糞便、皰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汙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被褥、衣物及醫療器械等,都可造成本病的傳播。

另外,飲用或食用被病毒汙染的水及食物也可感染,孩子在發病1周內的傳染力最強。患兒在3~5周從糞便中排出毒素。而且皰疹液中含有大量病毒,皰疹壹旦破潰,病毒將大量溢出,是造成流行的重要原因。

壹般,人尤其是5歲以下兒童普遍易感,但是,感染後均可獲得免疫力。病毒各型之間不產生交叉免疫。

怎麽判斷孩子是否得了手足口病

壹般手足口病感染後的病毒存在潛伏期是2~10天,平均3~5天。我國《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18版)》指出手足口病的主要臨床表現有:

第壹期(出疹期):主要表現為發熱、手、足、口、臀部出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癥狀,部分病例 僅僅表現為皮疹或皰疹性咽炎。

其中典型的皮疹表現為斑丘疹、丘疹、皰疹。壹般皮疹周圍有炎性紅暈,皰疹內液體較少,不痛不癢。皮疹恢復時不結痂、不留疤。不典型的皮疹通常小、厚、硬、少,有時可見於點於斑。個別類型病毒的皮疹可見大皰樣改變,伴有癢痛感。

普通型手足口病絕大多數可以在病期內痊愈。

第二期(神經系統受累期):少數病例可表現中樞神經系統的損害,多發生在病程的1~5天,主要表現是精神差、嗜睡、吸吮無力、易驚,頭痛嘔吐、煩躁、四肢抖動、肌無力、頸項強直等。

此期是手足口病病例的重型,大多數可痊愈。

第三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多發生於病程的第5天,表現為心率及呼吸增快、出冷汗、四肢發涼、皮膚發花、血壓不穩定。極少數患兒出現上述癥狀。

綜上所述:手足口病的患兒大多數預後良好,壹般1周內痊愈,不留後遺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