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文言文三年級司馬光

文言文三年級司馬光

1. 司馬光文言文

司馬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中旨。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群兒戲於庭,壹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之,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宋史》

司馬光七歲的時候嚴肅的就像壹個大人,聽到老師講解《左氏春秋》,非常喜愛,放學之後又為家人講他所學到的,因此他也明白了《左氏春秋》的內涵.從此書不離手,甚至忘記了饑渴,冷熱。 有壹次,他跟小夥伴們在後院裏玩耍。有個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裏的水中。別的孩子們壹見出了事,放棄他都跑了。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壹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砸去,水濺了出來,小孩也得救了。

司馬溫公幼時,患①記問不若②人。群居講習,眾兄弟既成誦,遊息③矣;獨(10)下帷絕編(11),迨④能倍誦⑤乃⑥止。用力多者收功遠,其所精誦,乃終身不忘也。溫公嘗⑦言:“書不可不成誦。或⑧在馬上,或中夜不寢時,詠⑨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

本文選自 《三朝名臣言行錄》

司馬溫公:即司馬光,北宋政治家、史學家,司馬光死後被封以“溫國公”的稱號,故稱司馬溫公。

既:已經。

下帷:原指漢代董仲舒下帷講學,三年不看窗外事。這裏借此指專心讀書。

絕編: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讀《周易》,“韋編三絕”(意思是,翻閱的次數多了,編木簡的牛皮繩子被多次折斷), 這裏借此指指讀書勤奮。

①患:擔憂。 ②若:如。

③眾:眾多 ④迨:到;等到。

⑤倍誦:“倍”通“背”,“背誦”的意思。

⑥乃:才 ⑦嘗:曾經 ⑧或:有時

⑨詠:吟詠。 ⑩獨:獨自

?下帷絕編:分別指董仲舒和孔子對於學習態度的兩個典故。現指很努力、專心地讀書。

司馬光幼年時,擔憂自己記誦詩書以備應答的能力不如別人。大家在壹起學習討論,眾多的兄弟已經會背誦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馬光卻獨自苦讀,還在專心學習,刻苦讀書,壹直到能夠熟練地背誦才停止。由於讀書時下的功夫多,收獲就長遠,他所精讀和背誦過的書,就能終生不忘。司馬光曾經說:“讀書不能不背誦,有時在馬車上的時候,有時在半夜睡不著覺的時候,吟詠讀過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獲就多了!”

2. 司馬光砸缸文言文翻譯

原文

司馬光字君實,陜州夏縣人也。父池,天章閣待制。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中旨。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群兒戲於庭,壹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之,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其後京,洛間畫以為圖

——《宋史》

退:放學。

去:離開

譯文

郵品司馬光七歲的時候穩重的就像壹個大人,聽到老師講解《左氏春秋》,非常喜愛,放學之後又為家人講他所學到的,他立即也明白了《左氏春秋》的內涵.從此手裏放不下書本,甚至到了忘記了饑渴,冷熱的程度。

有壹次,他跟小夥伴們在後院裏玩耍。有個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裏的水中。別的孩子們壹見出了事,放棄他都跑了。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壹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擊去,水湧出來,小孩也得救了。

3. 司馬光傳 文言文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生於宋真宗天禧三年,死於宋哲宗元佑元年,享年68歲。陜州夏縣(現在屬山西省夏縣)涑水鄉人,出生於河南省光山縣,世稱涑水先生。

司馬光是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他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壹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司馬光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範,歷來受人景仰。

有壹次,他跟小夥伴們在後院裏玩耍。院子裏有壹口大水缸,有個小孩爬到缸沿上玩,壹不小心,掉到缸裏。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沒頂了。別的孩子們壹見出了事,嚇得邊哭邊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壹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裏的水流了出來,被淹在水裏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馬光遇事沈著冷靜,從小就是壹副小大人模樣。這就是流傳至今“司馬光砸缸”的故事。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馬光出了名,東京和洛陽有人把這件事畫成圖畫,廣泛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