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項羽本紀》對項羽入秦的作為記載是:“項羽引兵西屠鹹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秦始皇本紀》的記載是:“項籍為從長(縱約盟主),殺子嬰及秦諸公子宗族;遂屠鹹陽,燒其宮室,虜其子女,收其珍寶貨財,諸侯***分之。”《高祖本紀》的記載是:“項羽遂西,屠燒鹹陽宮室,所過無不殘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三處皆有屠鹹陽,可謂鑿鑿矣!自春秋戰國至秦末,史有明載的大規模戰爭擄掠,只有兩次:壹為樂毅滅齊之後,二為項羽入關之後。與項羽的全面酷烈暴行相比,樂毅實在已經算是仁者了。樂毅尚能自省,擄掠只以財貨勞力為大體界限,從未屠城。後期,樂毅更欲以仁政化齊。項羽不同,暴行十足而徹底,其殘酷暴虐,遠遠超過此前此後的任何內亂動蕩與外患入侵。當時,不幸成為“楚懷王”的少年羋心,對項羽的種種惡魔行徑始終心有余悸。這個楚懷王對大臣將軍們憂心忡忡而又咬牙切齒地說:“項羽為人,剽悍猾賊!項羽嘗攻襄城,襄城無遺類,皆坑之!諸所過之處,無不殘滅!”故此,楚懷王堅執不贊同項羽進兵鹹陽,而主張“寬大長者”劉邦進兵鹹陽。剽者,搶劫之強盜也。悍者,兇暴蠻橫也。猾者,狡詐亂世也。賊者,邪惡殘虐也。少年楚懷王的這四個字,最為簡約深刻地勾出了項羽的惡品惡行。這個聰明的楚懷王當時根本沒有料到,因了他這番評價,項羽對他恨之入骨。此後兩三年,楚懷王便被項羽以“義帝”名目架空。之後又被毫不留情地殺害。楚懷王能如此評判,足見項羽的酷烈大屠殺已經惡名昭著於天下了。
太史公亦曾在《項羽本紀》後對其兇暴深為震驚,大是感慨雲:“羽豈舜帝苗裔邪?何興之暴也!”《索隱述贊》最後亦大表驚駭雲:“嗟彼蓋代,卒為兇豎!”——很是嗟嘆啊,他這個力能蓋世者,竟陡然成了不可思議的兇惡之徒!顯然,項羽之兇惡為患,在西漢之世尚有清醒認知。孰料世事無定,如此壹個惡欲橫流兇暴駭人的剽悍猾賊,宋明伊始竟有人殷殷崇拜其為英雄,惋惜者有之,贊頌者有之,以致頌揚其“英雄氣概”的作品廣為流播。如此荒誕之認知,我族良知安在哉,是非安在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