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辯論賽“論劉邦項羽誰是英雄”主持人開場白·結束語

辯論賽“論劉邦項羽誰是英雄”主持人開場白·結束語

整個戰國之世兵爭連綿,沒有過壹次屠城暴行。秦始皇滅六國大戰,秦軍也沒有任何壹次屠殺平民的暴行。秦末復辟勢力卻變成了瘋狂惡魔,對整個社會展開了變態的報復,其殘暴酷烈遠遠超過了他們所指斥的“暴秦”千百倍。《史記·項羽本紀》記載了項羽集團對平民與降卒的六次大屠殺,全部都是戰勝之後駭人聽聞的屠城與殺降:第壹次襄城屠城,坑殺全城平民;第二次城陽大屠殺,殺光了此前輔助秦軍抵抗的全城平民;第三次新安大屠殺,坑殺秦軍降卒二十萬;第四次鹹陽大屠殺,殺戮關中平民無計,大燒大殺大劫掠大掘墓;第五次破齊大屠殺,坑殺田榮降卒數目不詳,大劫掠大燒殺,逼反復辟後的齊國;第六次外黃大屠殺,因壹個少年的利害說辭而放棄。種種大規模暴行之外,項羽又恢復了戰國大煮活人的烹殺,後來又有殺楚懷王、殺秦王子嬰並嬴氏皇族、大掘秦始皇陵等暴行。項羽集團頻頻大規模施暴,使大屠殺的酷烈惡風在秦末之亂中驟然暴長。號為“寬大長者”而相對持重的劉邦集團,也有兩次大屠城:壹屠潁陽,二屠武關。自覺推行安民方略的劉邦集團尚且如此,其余集團的燒殺劫掠與屠殺則自可以想見了。正是以項羽為首的舊貴族復辟集團的大肆殺戮,才是秦末百姓苦難的根源,“楚漢相爭”的短短幾年,成為中國乃至整個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颶風大破壞時期。其直接後果是,繁榮昌盛的帝國文明在五六年中驟然跌入了“人相食,死者過半”的社會大蕭條大赤貧境地,以致西漢建政五十余年後仍然陷入嚴重赤貧而不能恢復。

《史記·項羽本紀》對項羽入秦的作為記載是:“項羽引兵西屠鹹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秦始皇本紀》的記載是:“項籍為從長(縱約盟主),殺子嬰及秦諸公子宗族;遂屠鹹陽,燒其宮室,虜其子女,收其珍寶貨財,諸侯***分之。”《高祖本紀》的記載是:“項羽遂西,屠燒鹹陽宮室,所過無不殘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三處皆有屠鹹陽,可謂鑿鑿矣!自春秋戰國至秦末,史有明載的大規模戰爭擄掠,只有兩次:壹為樂毅滅齊之後,二為項羽入關之後。與項羽的全面酷烈暴行相比,樂毅實在已經算是仁者了。樂毅尚能自省,擄掠只以財貨勞力為大體界限,從未屠城。後期,樂毅更欲以仁政化齊。項羽不同,暴行十足而徹底,其殘酷暴虐,遠遠超過此前此後的任何內亂動蕩與外患入侵。當時,不幸成為“楚懷王”的少年羋心,對項羽的種種惡魔行徑始終心有余悸。這個楚懷王對大臣將軍們憂心忡忡而又咬牙切齒地說:“項羽為人,剽悍猾賊!項羽嘗攻襄城,襄城無遺類,皆坑之!諸所過之處,無不殘滅!”故此,楚懷王堅執不贊同項羽進兵鹹陽,而主張“寬大長者”劉邦進兵鹹陽。剽者,搶劫之強盜也。悍者,兇暴蠻橫也。猾者,狡詐亂世也。賊者,邪惡殘虐也。少年楚懷王的這四個字,最為簡約深刻地勾出了項羽的惡品惡行。這個聰明的楚懷王當時根本沒有料到,因了他這番評價,項羽對他恨之入骨。此後兩三年,楚懷王便被項羽以“義帝”名目架空。之後又被毫不留情地殺害。楚懷王能如此評判,足見項羽的酷烈大屠殺已經惡名昭著於天下了。

太史公亦曾在《項羽本紀》後對其兇暴深為震驚,大是感慨雲:“羽豈舜帝苗裔邪?何興之暴也!”《索隱述贊》最後亦大表驚駭雲:“嗟彼蓋代,卒為兇豎!”——很是嗟嘆啊,他這個力能蓋世者,竟陡然成了不可思議的兇惡之徒!顯然,項羽之兇惡為患,在西漢之世尚有清醒認知。孰料世事無定,如此壹個惡欲橫流兇暴駭人的剽悍猾賊,宋明伊始竟有人殷殷崇拜其為英雄,惋惜者有之,贊頌者有之,以致頌揚其“英雄氣概”的作品廣為流播。如此荒誕之認知,我族良知安在哉,是非安在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