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觀漁文言文閱讀答案

觀漁文言文閱讀答案

1. 觀漁全文翻譯

當捕魚者將大大的魚網橫過池底,左右移動並逐漸往上拉的時候,魚兒感覺到了危險,求生的本能使它們在池中拼命跳躍,魚兒在躲閃,避讓;想要擺脫禁錮,捕魚人時而放低網子,時而向左右移動。

網口收得越快,魚跳得就越多。有的魚剛跳離水面卻又掉回網裏,有的翻身壹跳順利跳出網外,恢復了自由;也有跳了無數次,掙紮了無數回,卻永遠也沒有跳出來的。

那跳出來的魚,也許正慶幸自己解脫了;而跳不出來的,和反而跳進去的魚,壹定在埋怨自己怎麽落得如此下場,連小命都要賠上。

當然,魚跳進跳出對捕魚的人來說沒有什麽好得失的,因為無論魚怎麽亂跳,壹輩子都無法逃離那水池!唉!雖然那些跳躍的魚是可悲的,想想看,其實人跟那魚又何其相似:人們整日裏奔波忙碌,掙紮躲閃又能擺脫世態炎涼之網嗎。

2. 《新亭對泣》文言文閱讀答案有哪些

原文

過江諸人,每至美日,輒相邀新亭,藉卉飲宴。周侯中坐而嘆曰:"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皆相視流淚。唯王丞相愀然變色曰:"當***戮力王室,克復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世說新語·言語.新亭對泣》南朝·宋·劉義慶

釋義

1. 過江:晉湣帝建性四年(公元316年)劉曜攻陷長安,晉湣帝被俘。第二年,元帝繼位建康(今南京),建立東晉王朝。

2. 至:遇到

3. 新亭:古地名,故址在今南京市的西南,依山臨江,風景秀麗。

4. 藉卉:坐在草地上。藉,同"借"憑借、依靠;卉,花草的總稱。

5. 殊:不同。

6. 愀然:神情嚴肅的樣子。

7. 戮力:合力。

8. 神州:本泛指中國,這裏指黃河流域壹帶的中原地區。

9. 何至:哪裏至於。

10. 楚囚:春秋時楚國鐘儀被晉所俘,但他仍舊戴著楚國的帽子,以表對祖國的懷念。現多指囚徒,用來比喻處境窘迫。

11. 譯文

南下渡江避難的中原人士,每到天氣晴朗的日子,就相互約請在新亭聚會,坐在草地上飲酒會餐。周侯顗在席間嘆息說:“這裏的風景跟洛陽的沒什麽不同,只是山河國土起了變化!”大家都相互對視,流淚不止。只有王導臉色驟變說:“我們大家應當同心協力來效忠朝廷,收復中原,哪至於像亡國的囚徒壹樣相對哭泣呢。”

12. 作者

劉義慶(公元403—公元444),字季伯,漢族,原籍南朝宋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南朝宋文學家,南朝宋宗室,世居京口。劉義慶自幼才華出眾,愛好文學。除《世說新語》外,還著有誌怪小說《幽明錄》。

3. 食河豚者文言文閱讀答案

供參考:

《五雜俎?食河豚者》:“有客於吳者,吳人招食河豚。將行,其妻孥尼之,曰:‘萬壹中毒,奈何?’曰:‘主人厚意,不可卻;且聞其味美也。假不幸中毒,便用糞汁及溺吐之,何害?’既及席,而市者以夜風,不能得河豚也。徒飲至夜,大醉。歸,不知人;問之,瞠目不答。妻孥怖曰:‘是河豚毒矣!’急絞糞汁灌之。良久酒醒,見家人皇皇,問所以,具對,始知誤矣。”

短文大意說:有位作客到吳地的人,主人盛情地請他吃河豚。主人厚意不可卻,他又擔心會中毒,夫妻倆便給自己安排了起死回生之術:“假不幸中毒,便用糞汁及溺吐之。”後來因為“而市者以夜風,不能得河豚”,只好喝酒到深夜。大醉回到家裏,以為中了河豚毒,結果他自己是白白地灌了壹肚子糞尿。這篇短文很有趣,情節也很生動,最具深意的就是對故事人物為品嘗河豚膽戰心驚而做出了周詳穩妥安排,結果反而被意外所累。

很多事情猶如這位吃河豚的老兄,總被“意外”給倒黴了。若非這位吃河豚的老兄因夜風不能得河豚,徒飲大醉,問之瞠目不答,其妻也非“急絞糞汁灌之”。自己從事教育工作多年了,見多了家長們稱贊自己的孩子聰明,不見家長說自己孩子愚蠢的。是故天下誰都不會承認自己愚蠢,看似愚蠢的事情也不見得是愚蠢的人而為之,聰明的人做出來的結果不壹定聰明,高明的人經常做卻著不高明的事情。

4. 觀漁全文翻譯

當捕魚者將大大的魚網橫過池底,左右移動並逐漸往上拉的時候,魚兒感覺到了危險,求生的本能使它們在池中拼命跳躍,魚兒在躲閃,避讓;想要擺脫禁錮,捕魚人時而放低網子,時而向左右移動。網口收得越快,魚跳得就越多。有的魚剛跳離水面卻又掉回網裏,有的翻身壹跳順利跳出網外,恢復了自由;也有跳了無數次,掙紮了無數回,卻永遠也沒有跳出來的。

那跳出來的魚,也許正慶幸自己解脫了;而跳不出來的,和反而跳進去的魚,壹定在埋怨自己怎麽落得如此下場,連小命都要賠上。

當然,魚跳進跳出對捕魚的人來說沒有什麽好得失的,因為無論魚怎麽亂跳,壹輩子都無法逃離那水池!唉!雖然那些跳躍的魚是可悲的,想想看,其實人跟那魚又何其相似:人們整日裏奔波忙碌,掙紮躲閃又能擺脫世態炎涼之網嗎!

5. 觀捕魚記閱讀答案畢的翻譯

松江產魚不只壹種。捕魚的人,有的用罩,有的用叉,有的用笱,有的用罾。大戶人家就砍大樹放在水中,成為魚聚集的地方,魚不管大小全部前來。魚在那裏面縱橫盤旋,人也不會馬上捕捉它們,所以它們聚集在那不離去。天氣開始寒冷的時候,魚在這裏大會合。打漁人編織竹籬笆封斷東西出口,用來防止它們逃逸。然後就撤掉樹,兩岸敲鼓和打擊水面。魚失去了它們的依附,有的驚駭得亂跳,有的惱怒地突圍,到了鍋裏都是老老實實的了。於是人們駕駛能裝百斛的大船,撒下大網,掩蓋左右,遮蔽前後,比車還大的魚,象針壹樣的小魚,逃的了這逃不了那,損壞了鱗斷折了尾,沒有壹尾被放掉的。

我看了感嘆道:“魚托身在水中,不是沒有九州四海可以去,卻來到這幾畝大的池塘,腐爛的樹木之下,以為非常安全沒有憂患,如同登臨了龍門壹般。怎麽會知道誘騙它們的人將要對付它們,養它們的人將要殺它們啊?人的機謀又巧又深啊!我還傷感的是它們無壹遺漏,多麽不仁得過分啊?嗚呼!天下被趕盡殺絕的,難道只有魚嗎?難道只有魚嗎?”所以我寫下來作為記。

6. 賈人渡河 文言文 閱讀答案

賈人渡河

濟陰之人,渡河而亡其舟,棲於浮苴之上,號焉。有漁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賈人急號曰:“我濟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予爾百金。”

漁者載而升諸陸,則予十金。

漁者曰:“向許百金,而今予十金,無乃不可乎!”

賈人勃然作色曰:“若,漁者也,壹日之獲之何?而驟得十金,猶為不足乎?”漁者黯然而退。

他日,賈人浮呂梁而下,舟薄於石又覆,而漁者在焉。

人曰:“盍救諸?”

漁者曰:“是許金不酬者也。”

立而觀之,遂沒。

1.下列短語中加點字的註音釋義錯誤的壹項是。( )

A、賈人渡河(gu,經商。) 棲於浮苴(qi,停留。)

B、予爾十金(yu,給以。)勃然作色(bao,蓬勃。)

C、向許百金(xiang,剛才。) 黯然而退(an,不舒服。)

D、舟薄於石(bo,迫近。) 許金不酬(xu,答應。)

2.查《古漢語常用字字典》,“號”有兩種讀音,並有若幹不同義項。壹讀“hao”,義項有:①作名詞,表某壹名稱。②作量詞,表人數及次數。③作動詞:如“號脈”。壹讀“hao”,義項有:①拖長聲音大聲叫喊,②在聲哭。“號”在以上文章中出現兩次,請根據文意參考字典分別指出其讀音並解釋其意義。

(1)棲於沲苴之上,號( )焉。

(2)未至,賈人急號( )曰:……

3.文中“漁者載而升諸陸”壹句中的“諸”與《愚公移山》壹文中“ ”壹句中的“諸”意思相同,可解釋為:

“若,漁者也”壹句中的“若”與《陳涉世家》壹文中“ ”句中的“若”意思也相同,可解釋為:

4.文中與“向許百金”中的“向”相對的詞是:

與“舟簿於石又覆”中的“又”相呼應的語句是:

5.賈人許百金而酬十金的原因是:(用文中語作答。)

漁者見死不救的原因是:(用文中語作答。)

對此,妳的看法是:

答案

1.B

2.(1)hao,大聲哭;(2)hao,大聲叫喊妳, 3.投諸渤海之尾巴;之於;若為傭耕;妳。

4.滿分2分。今(1分);渡河而亡其舟(1分)

5.滿分3分。若,漁者也,壹日之獲幾何?而驟得十金,猶為不足乎?(0.5分),言而無信,人格貶值(意思相近即可給1分);是許金不酬者也;(0.5分),貪財重利,見死不救,太過冷酷(意思相近即可給1分)。

7. 文言文閱讀專題答案

(二)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裏,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 ——《鄒忌諷齊王納諫》9.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2分)① 王之蔽甚矣 ② 時時而間進 10.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

11.鄒忌勸諫齊威王的高明之處在哪裏?(2分)(三)魯人有好釣者,以桂為餌,鍛黃金之鉤,錯①以銀碧,垂翡翠之綸②,其持竿處位即是③,然其得魚不幾矣。故曰:“釣之務不在芳飾,事之急不在辯言。”

註釋① 錯:鑲嵌。 ② 綸:釣魚繩。

③ 是:正確。 12.下列語句中“以”的意思與其他三項不同的壹項是( )(2分)A.以桂為餌 B.皆以美於徐公 C.錯以銀碧 D.醒能述以文者13.翻譯下面的句子。

(2分)然其得魚不幾矣。 14.讀了這則寓言,妳受到什麽啟發?(2分) 7.答案:顏色淺黃,形態纖長、輕柔。

評分:每個要點1分,***2分。意思對即可。

8.答案:“引”字照應了“百尺”壹詞,描繪出壹幅柳條和水中倒影相連的畫面,優美而有動感。 評分:***2分。

意思對即可。9.答案:① 受蒙蔽 ② 間或 評分:每小題1分,***2分。

10.答案:全國的老百姓沒有不有求於您的。 評分:***2分。

意思對即可。11.答案:鄒忌以日常生活小事設喻,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國事,以小見大,說服力強,讓人易於接受。

評分:***2分。意思對即可。

12. 答案:B評分:答對得2分。13.答案:即使這樣釣到的魚也不多。

評分:***2分。意思對即可。

14. 答案:做事情不能片面追求形式,要講究實效。評分:***2分。

意思對即可。十.(09遼寧沈陽)7.對《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賞析有誤的壹項是( )(2分)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沈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壹曲,暫憑杯酒長精神。A.首聯寫自己謫居在巴山楚水這荒涼的地區,算來已經二十三年了。

B.頷聯暗示了自己貶謫時間的長久,又表現了世態的變遷,以及回歸之後生疏二惆悵的心情,涵義十分豐富。C.頸聯以“沈舟”“病樹”作為反襯,描繪出千帆競發、萬木爭春的富於生機的景象,表現了詩人對仕宦升沈、世事變遷的無奈、惆悵與嘆息。

D.尾聯寫劉禹錫在朋友的熱情關懷下,表示要振作起來,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現出詩人堅忍不拔的意誌。

(壹)閱讀下面選文,然後回答9-14題。(17分)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裏,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

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 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

8.解釋選文中加點的詞語。(2分)誠: 間: 9.請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4分)(1)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2)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10.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選文的內容。(2分)7.C8.誠:的確,實在 間:偶爾 9.由此看來,大王所受的蒙蔽太嚴重了。

(2)能夠在公***場合指責諷刺寡人,讓我聽到的,得下等獎賞。 10.寫鄒忌入朝諷諫和齊王納諫後的效果。

十壹、(09山東濟寧)(壹)[雙調]清江引·秋懷張可久西風信來家裏,問我歸期未?雁啼紅葉天,人醉黃花地,芭蕉雨聲秋夢裏。6.曲中寫了哪些秋景?(2分)7.作者描寫這些秋景的作用是什麽?(3分) (二)甲人恒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乙孟子少時,誦①,其母方②織。孟子輟然③中止,乃復進。

其母知其喧④也,呼而問之曰:“何為中止?”對曰:“有所失復得。”其母引⑤刀裂其織,以此誡之。

自是之後,孟子不復喧矣。(選自《韓詩外傳》卷九)註釋:①誦:背誦。

②方:正在。③輟然:突然中止的樣子。

輟,停止,廢止。④喧:遺忘。

⑤引:拿來。8.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4分)①人恒過然後能改 恒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其母引刀裂其織 裂______________________9.翻譯下列句子。(4分)①生於憂患,死於安樂②自是之後,孟子不復喧矣。

10.甲乙兩文在表達方面有什麽不同?(4分)11.妳認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麽獨特的地方?這個故事說明了什麽道理?(3分)6.西風、北雁、紅葉、黃花、芭蕉、秋雨 7.渲染出壹幅蕭瑟的秋景。表達自己漂泊多年、功名未就、有家難歸的思想感情。

8.①常常犯錯誤②割斷 9.①因有憂患而得以生存,因沈迷安樂而衰亡。②從此以後。

8. 張袞文言文閱讀答案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

崔玄伯,清河東武城人也,少有俊才,拜陽平公侍郎。眾務修理,處斷無滯。

苻堅聞而奇之,征為太子舍人。辭以母疾不就,左遷著作佐郎。

太原郝軒,世名知人,稱玄伯有王佐之才,近代所未有也。 太祖幸鄴,歷問故事於玄伯,應對若流,太祖善之。

遷吏部尚書。命有司撰朝儀,定律令,申科禁,玄伯總而裁之,以為永式,深為太祖所任。

勢傾朝廷,而儉約自居,不營產業,家徒四壁。太祖嘗使人密察,聞而益重之,厚加饋賜。

太祖常引問古今舊事,王者制度,治世之則。玄伯陳古人制作之體,及明君賢臣,往代廢興之由,甚合上意.未嘗謇諤①忤旨,亦不諂諛茍容。

大臣多犯威怒,玄伯獨無譴者,由於此也。太祖曾引玄伯講《漢書》,至婁敬說漢祖欲以魯元公主妻匈奴,善之,嗟嘆者良久。

是以諸公主皆厘降於賓附之國,朝臣子弟雖名族美彥,不得尚焉。 太祖崩,太宗未即位,清河王紹聞人心不安,大出財帛班賜朝士。

玄伯獨不受。太宗即位,命玄伯居門下,虛己訪問,以不受紹財帛,特賜帛二百匹。

詔遣使者巡諸郡,糾察守宰不如法者,令玄魚與宜都公穆觀等案問之,太宗多其平當。又詔玄伯坐朝堂,決刑獄。

太宗以郡國豪右,大為民蠹,乃優詔征之。民多戀本,而長吏逼遣。

於是輕薄少年,因相扇動,所在聚結。西河、建興盜賊並起,守宰討之不能禁。

太宗乃引玄伯及元城侯元屈等問曰:“前以兇俠亂民,故征之京師,而守宰失於綏撫,令有逃竄。今犯者已多,不可悉誅,朕欲大赦以紓之,卿等以為何如?”屈對曰:“民逃不罪而反赦之,似若有求於下,不如先誅首惡,赦其黨類。”

玄伯曰:“王者治天下,以安民為本,何能顧小曲直也?法度不平,須蕩而更制。夫赦雖非正道,而可以權行。

若其赦而不改者,誅之不晚。”太宗從之。

泰常三年夏,玄伯病篤。太宗遣侍中穆觀就受遺言,更遣侍臣問疾,壹夜數返。

及卒,下詔痛惜,贈司空,謚文貞公。 (節選自《魏書·崔玄伯傳》,有刪改) 註①謇諤:言語正直。

1.下列各句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壹項是( ) A.玄伯總而裁之 裁:判斷,決定。B.不得尚焉 尚:崇尚,尊重。

C.朕欲大赦以紓之 紓;緩和,解除。D.須蕩而更制 蕩:滌除,廓清。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壹組是( ) A.①以不受紹財帛,特賜帛二百匹 ②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 B.①乃優詔征之 ②余久臥病無聊,乃使人復葺南閣子 C.①於是輕薄少年,因相扇動 ②批大郜,導大窾,因其固然 D.①夫赦雖非正道,而可以權行 ②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3.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其中全都體現崔玄伯受皇帝器重的壹組是( ) ①稱玄伯有王佐之才,近代所未有也 ②太祖常引問古今舊事,王者制度,治世之則 ③玄伯陳古人制作之體,及明君賢臣,往代廢興之由,甚合上意 ④善之,嗟嘆者良久 ⑤太宗即位,命玄伯居門下,虛己訪問 ⑥又詔玄伯坐朝堂,決刑獄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⑤⑥ D.①④⑥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壹項是( ) A.崔玄伯擔任吏部尚書後,在朝廷中權傾壹時。太祖因此對他有所忌憚,派人秘密調查,發現他簡樸貧寒後,又厚加賞賜。

B.崔玄伯為官既不因言語正直而與太祖相抵觸,也不阿諛奉承討好太祖,在其他大臣大多觸怒過皇上的情況下,很好地處理了君臣關系。C.崔玄伯為太祖講《漢書》時,提到婁敬勸說漢高祖將魯元公主遠嫁匈奴的事,太祖受到啟發,也將公主下嫁到臣服歸順之國,以利國家安定。

D.西河、建興兩地盜賊紛起,當地官員無法禁止,崔玄伯反對元屈誅殺首惡的觀點,支持太宗大赦盜賊以安撫他們的主張。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太祖幸鄴,歷問故事於玄伯,應對若流,太祖善之。(2)詔遣使者巡諸郡,糾察守宰不如法者,令玄伯與宜都公穆觀等案問之,太宗多其平當。

答案:1.B 2.B 3.C 4.A5.⑴太祖到鄴地,向玄伯遍問以前的典章制度,玄伯應答如流水壹樣自如,太祖認為他應答得非常好。⑵(太宗)下詔派遣使者到各郡縣巡視,督查檢舉不守法規的官員,命令玄伯與宜都公穆觀等人審查他們,太宗稱贊他們(做得)公平得當。

解析:1.尚:仰攀婚姻,特指娶公主為妻。2.均為副詞,於是。

A①介詞,因;②介詞,用。C①介詞,趁著;②介詞,依照。

D①連詞,表轉折;②連詞,表修飾。4.“太祖因此對他有所忌憚”壹句原文中沒有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