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精選資料 劉伯溫簡介
劉伯溫(1311年-1375年),字文清,號少壽子,晚年又號東帝,江蘇潤州人(今揚州市)。明初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和文化名人。劉伯溫出身貧寒,自幼立誌學習,先後經歷了戰國策、芮城懷古、壹世班什等多次考試,成功考取進士。後來他被封為授職戴元帥事,成為當時江南地區的軍事要員。劉伯溫在明初時期的政治發展十分輝煌。他曾勸說初為天子的朱棣(後稱明成祖)修築海防,為明奪取權力立下了大功。在明成祖登基後,劉伯溫被任命為都督總管,他積極主張建立強大的海軍,提出“以水為師”的戰略思想,並成功指揮明朝抵禦倭寇的進攻。劉伯溫還曾經擔任過明成祖的謀士和文官,多次參與國家大事的決策。他對內治國有壹系列重大改革措施,推行了軍戶制、錢糧制、義民制等制度,並積極倡導農業生產和海外貿易的發展。他主張“百姓樂業”,提倡每戶種樹,使得當時的農田得到了有效的改造和利用。劉伯溫晚年時曾封疆山人,居於揚州蔡家沖,留下了眾多雅集作品和著名的《劉伯溫文集》。他的文化造詣深厚,是當時文化名人中的佼佼者。劉伯溫被後人尊為“神童智士”、“南北英雄”。他的思想和作品對後世產生了巨大影響,被譽為“劉宋之後壹統江山之宰相”。